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世家的王徽之,谁能接受这种“东晋名士”的下属或工作人员?

王徽之(338年-386年),字子猷(yóu),东晋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才华出众,却生性落拓,崇尚当时的名士之气,不修边幅,个性十足。王徽之喜欢音乐,善吹箫。

王徽之在领导面前不拘小节的原因

一、对待前辈

《世说新语·任诞》记载:

王徽之坐船出远门到京城,船还停靠在码头上,没有上岸。当时的大音乐家桓子野从岸上经过。船上有人看见了,大喊:“桓子野,看,是桓子野!”王徽之早就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的大名,但一直无缘相识。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王徽之很有个性,想听桓子野吹笛,可自己又不前去礼貌请教,而只是派人前去替自己传话,对桓子野说:“早就听说您擅长吹笛子,那你试为我吹奏一曲。”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当时的桓伊已经位高权重,身份显赫,他以前也听说过王徽之的大名,二话不说,就立即下了车,坐在凳子上,一连演奏了三曲。

胡床,即仿照匈奴人马扎,加了靠背做的凳子(椅子)。

★桓伊,字子野。东晋文韬武略的军事家、音乐家。历史上由谢安指挥的经典战例“淝水之战”中,桓伊与谢玄配合,大获全胜。桓伊平生善于吹笛,人称:“笛圣”。他吹笛有个“毛病”,要么不吹,一吹就是三曲。他最经典的代表作就是《梅花三弄》,有记载“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即,奏三曲完毕,桓伊又一言不发地上车默默离开了。自始至终,王徽之与桓伊两人没有面对面交谈一句。

从此文看,表面上是两个有个性的人遇到一起去了。但身份显贵的桓伊远胜王徽之。

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王徽之请身份显贵、名气显赫的桓伊吹笛,自己不去行礼、邀请,却派别人去传话。还用了一个“”(含考察考核之意)字而桓伊平易近人,当即下车为他吹奏。

桓伊的“下车”与王徽之的“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来在名士流行的东晋,主流社会还是讲究尊重他人的礼仪。从“素闻王名”可以看出,为王徽之吹笛,除了因王徽之的才华之外,还有看在他的家族背景的份上。

从“不交一言”可以看出桓伊吹笛,出神入化,无可挑剔。否则,以王徽之目中无人的个性,会当场讥讽一番。

二、对待友人

放荡不羁,不能影响工作

(1)夜雪访戴

这故事那是家喻户晓,在《世说新语·任诞》与《晋书》都有记载。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徽之居住山阴县时,夜里纷纷扬扬下起了雪,晚上被冻醒了。他起来后,干脆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一会儿命令下人倒上小酒,边喝边看被雪映得如同白天的外面。独自喝酒没有意思,又开始吟诵左思的《招隐诗》。

突然,灵光一闪,去找当时在剡(shàn)县的好友戴安道玩。于是就乘一叶小舟,顶着大雪寒风奔忙了一夜,好不容易到了戴安道家门口,他却不进去,让人将小舟掉头沿原路返回。陪同他的人好奇地问缘故。他说:“我本就是乘兴而行,现在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2)啸咏观竹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埽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咏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意思是王徽之曾经路过吴中,看到一个士大夫家的院子里,长着一片非常茂盛的竹林。主人知道他必然会进来,就指令家人洒扫庭院、摆设桌凳,自己则在厅堂里坐着,等仆人禀报,再去迎接说:“久仰大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之类的话。王徽之的确是进了院子,谁知道他根本不要求见主人,而是独自去人家竹林闲逛,他在竹林又是讽诵经诗,又是吟咏歌赋,一个人自我陶醉、玩得不亦乐乎。主人感到气愤失望,但还期望他逛完竹林再来拜会自己。而没有料想到,王徽之看完了就想走,这时候主人觉得被他藐视,而感到难堪,就让家人把门都关起来,让他走不了。出乎意料的是,王徽之反而很欣赏主人的这种粗暴行为,而留了下来,与竹园主人谈尽了兴才离去。

(3)空宅种竹

《晋书》记载: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

即,王徽之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一座空房子,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在这临时住的地方栽种竹子。王徽之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态,一会儿吹口哨,一会儿吟唱诗赋,搞了好半天,才指着竹子冒出一句:“怎么可以一天没有竹君呢!”

二、对待领导与工作

王徽之,因为凭借自己是高门士族的出身,而出仕为官。

《晋书》记载:王徽之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

即,王徽之在大司马桓温手下任参军,一天到晚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吊儿郎当,对自己单位的事务不闻不问。桓温看了,这样下去不行,无论是什么士,有多大才,你上班不干活可不能留啊,但有不能开除,就把他调到弟弟桓冲那里去任参军。

(1)一问三不知

《世说新语·简傲》记载: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刚开始,新领导桓冲问他:“你在哪个部门上班?”

王徽之回答:“我也不知是什么部门,只知道我上班的地方,时常看见有人牵马到我们单位来,好像是马曹吧。”

桓冲接着问:“现在你们那里官方的马有多少匹?”

王徽之回答:“我从来不过问马,怎么知道官方马匹的数量?”

桓冲继续问:“最近马匹死了多少?”

他回答:“活着的马,我都不知道,哪里知道死了的!”

领导询问工作情况,王徽之一问三不知,还拽文,这哪里是干事的人。

想玩世不恭,只有躲在竹林里

★“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论语》。

今天,如果自己是领导,遇到这种下属,会不会以为他王徽之是个性鲜明的“名士”就网开一面?或自己去办事,遇到这样的领导,会不会因为他有林下之风,就不投诉他?

桓冲也无可奈何,便不再问。遇到这种人,问也没有用。

(2)独擅一车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

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

有一次,他骑马随领导桓冲出差巡视。不料路上,突然天降暴雨,王徽之下马,也不与桓冲打招呼,直接挤入车中,说:您一个人怎么能独自坐一辆车呢?

桓冲遇到这种人,也只能自认倒霉,就当是发工资养一个闲散人员。

(3)西山爽气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当相料理。” 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手版,古代官吏谒见上司时所拿的笏,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写自己要发表意见的文字。

王徽之任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期间。领导桓冲见他整天吊儿郎当、长期不务正业、对他说:“你到我们府衙已经很久了,属于老员工了,按理你应该好好料理自己分内的事务了。

王徽之听见了,对他理都不理,歪着脑袋盯着门外的远处看,用手支撑着腮帮子,好像是自言自语,说:“早晨的西山,有一股清爽的空气迎面扑来呀。”

“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意思是他超脱尘世,不理俗事,是暗示领导桓冲不理解他的心事。

桓冲遇到这后台硬的纨绔子弟也没有办法,人家家族背景硬,自己惹不起。王徽之就是如此白拿薪水,什么都不干,司马皇帝还要给他升官。

放荡不羁的条件,是不影响工作

四、综合小结

王徽之对自己分内之事不闻不问,既没有惩治,也没有免职,不是因桓温、桓冲欣赏他的才华而宽容他。如果真是欣赏他的才华而宽容,桓温为什么要把他送到自己的弟弟那里去,自己管理的范围与人马比弟弟的多,不正是要人才吗?

如果换一个名士像王徽之这样不理政务,行不行呢!

例如,同时东晋时代陶渊明,才高八斗,从西晋到隋代,将近四个世纪无人超越,怎么他陶渊明,就没有遇到像爱王徽之一样如此爱才的人?怎么连一个刺史手下的督邮、都可以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其实,魏晋时代的名士,飘逸洒脱,只能在山水之间,不能在官府之内。不工作不入仕途,名士就可以在竹林之间、在南山之下,展现自己天马行空的洒脱与飘逸。

所以,魏晋名士的个性与放荡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想象中的,不分场合不分地方,就可以不计后果为所欲为。

王徽之家族,是琅琊王氏,在东晋达到鼎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即司马与王氏两大家族共治天下。

故而,王徽之的放荡不羁、为所欲为是建立在显赫的家族背景基础之上才成立!

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王徽之只能与陶渊明一样,远离府衙才能去展示自由的个性。任何时候,包括推崇名士的晋代,都不能接受在工作中敷衍逃避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桓伊—“剑胆琴心,将军本色” 该当如此!
姚尧精读《声律启蒙》第12集
《世说新语·任诞》王徽之片段细读
魏晋名士风度管窥
刘惔人物考证轶事典故史籍记载历史人物人物东晋名士清谈
他是一员武将,不仅会打仗还善于吹笛,创作一首神曲流传了数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