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谦12岁时写下一诗,短短4句,却成人人会背的千古名篇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小说最繁荣的一个时代。在诗词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比如说大家都知晓的诗词界才子――“江南四大才子”等等

本文为大家分享的是明朝能臣于谦写的《石灰吟》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的于谦才12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尽管《石灰吟》只有短短4句,但是它却是言志诗中的一首典范,历来为人所称道,如今更是成为了人人会背的千古名篇。

在古代,优秀的借物言志诗要做到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自身言志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灵魂与颜值的统一。接下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后两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从它的意思来看,与郑燮《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借物言志,流露出自己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就会在想或许只有相同磁场的人,才能够相互吸引,如果于谦与郑燮二人相遇,他们一定会成为好基友的!

他们能够写出这样高品格的诗词,注定这一生不平凡!所不同是郑燮描绘的是竹子,于谦描绘的是石灰石。

总结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即以浅显的语言,短短几句就将石灰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曲尽其妙。

另外,言志诗多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这首诗或许也蕴藏着少年于谦对造福百姓、廉洁正直的内心追求。

如果说古代人的境界分为4种,分别是爱自己、爱家人、爱君主、爱天下。那么于谦这个人,他的境界便达到了最高层。为什么这么样说呢?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他的人生故事!

于谦一生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时候的内心追求,时隔多年你实现了吗?而他(于谦)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小时候的愿望、追求!

这首诗词历经千年,仍然被我们传颂,除了诗词本身的独特魅力之外,其中高洁的品格、心怀天下,大爱无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人来学习。

不错过精彩内容,那就点击上方加号关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谦最经典的一首诗,千古名句彰显人格魅力
他12岁写下这首诗,便一气呵成,终成千古名作
12岁的孩子写下千古名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人人都能背诵
与岳飞齐名的一代名臣,12岁时写下一首经典诗,如今读仍荡气回肠
五堂诗词课005 诗的场景——咏物
千古名臣的不屈誓言——《石灰吟》|每日一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