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大爆炸】“朱雀桥边野草花”中的朱雀桥在哪?

提起南京,你会想起哪一首诗?

很多人会随口吟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诗中写的朱雀桥在哪?

有两个说法,一是今天南京秦淮河畔,中华路以东的军师巷口的朱雀桥,桥畔杨柳依依,桥下画舫往来。

二是中华门内的镇淮桥。桥的两侧分别有两座辅桥,分别为镇淮东桥与镇淮西桥,同样是淮水微转,桥卧晚霞。

那么哪座桥才是大名鼎鼎的朱雀桥呢?

朱雀桥由两部分组成:朱雀、桥。

“朱雀”来自中国传统风水中的“四象”,在上古中国神话里,朱雀被视为凤凰的化身,身覆火焰,终日不熄。

根据五行学说,朱雀色红,属火,尚夏,在四大神兽中代表南方。

就南京地形而言,钟山在东面,为“青龙象”;石头山(清凉山)在西面,为“白虎象”;秦淮河在南面,为“朱雀象”;覆舟山(九华山)——鼓楼岗一线横亘于北面,为“玄武象”。

六朝时期的秦淮河从城南流过,就像今天的集庆门桥、汉中门桥、清凉门桥等以城门命名桥梁一样。

东晋建康城南建有朱雀门,位于都城之南、秦淮河北岸,北直对宣阳门五里的御道之南。朱雀门外的桥梁也就顺理成章叫做朱雀桥。

当时的朱雀门上,起重楼三层,楼顶置铜雀二枚,名“朱雀观”,用以观测天象。由于这一渡口与御道相接,直通台城,正对皇宫南门,向东有乌衣巷,东晋最大的士族王、谢的府邸皆坐落在此。因此在秦淮二十四航中,其势最雄,也最为繁华。

不过,当年的秦淮河与今天所见完全不一样,用八个字形容就是:波涛汹涌、风波无常。

这是因为六朝时期,长江的入海口还近在京(今镇江)、广陵(今扬州)一线。以致经常出现海水沿长江倒灌秦淮河的现象,就连东吴的皇宫,也还不能完全避免水灾的威胁。《建康实录》卷二记载,东吴太元元年(二五一),“八月朔,大风,江海溢,平地水一丈。右将军吕据取大船以备宫内,帝闻之喜。”

当时平地水深一丈,建业宫城也被洪水围困,孙权得知有船来救援,十分高兴。

整个六朝期间,有据可考的水灾有十次之多!

不仅水灾频繁,六朝时期的秦淮河也远比今天要宽很多,无论是根据历史记载还是考古发掘,河面的宽度都已超过百米。

由于河水太宽,且朱雀桥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东晋以后,朱雀桥始终都是一座浮桥。

所谓浮桥,即以船搭成浮桥,平时供行人货物通过,战时则迅速撤除或烧毁,水流湍急的秦淮河立即变成守卫南京的重要防线。

当时秦淮河上自石头城东至青溪共有24座浮桥,今天珠江路的浮桥也是当年桥名的留存。这二十四座桥中,朱雀桥地理位置最为重要,也最为繁华。

这一点也得到考古的证实,前几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发现在内桥的东南侧、距离中华路不到10米处,还有六朝期间的“御道”,这充分证明了早在六朝时,内桥、中华门、朱雀桥、长干桥一段就已成为南京城市的中轴线了。

整个六朝期间,朱雀桥都是浮桥,“陈天嘉六年(565年)九月,新作大航”,这是见于史载的最后一次修桥。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重修金陵城,此前一直在城外的秦淮河被纳入城内,朱雀桥也成了城内之桥。随着两岸居民越来越密集,大河变成了小河,桥宽也跟着越变越窄,据宋代史书记载,桥长为50米,宽为9.8米。

即便如此,宋代的朱雀桥依旧“甚为壮丽”,宽大的木头桥身上面盖有16间大屋,史书记载为“廊桥”,

廊桥的作用是保护木质桥身,还可供行人遮阳避雨。

风雨潇潇,历经千年,清朝以后,朱雀桥故址早已缥缈难觅,古渡口也无迹可寻。

清人陈文述的《朱雀桥》诗云:“野草溪花媚晚凉,残基犹说晋咸康;镇注桥北无遗址,何处当年廿四航?”

说明朱雀桥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自清代以来,朱雀门位置亦有两说:其一,在今镇淮桥处;其二,在古桐树湾长乐渡处,即明代聚宝门内东北武定桥西侧。

那么镇淮桥究竟是不是朱雀桥呢?

史载,朱雀门南临淮水,《宫苑记》中称朱雀门距台城7里,《地图》中称距宣阳门6里。此外,宋、元二志认为朱雀门在“镇淮桥北左南厢”,即在今镇淮桥东北,但又认为当时府城南门里镇淮桥可能即古朱雀航所在。

明代陈沂《金陵古今图考·历代互见图考》认为:“镇淮桥即朱雀桥者,盖萧梁时移航于此,遂名。旧航之处,唐所谓长乐渡也。”认为朱雀桥初在镇淮桥东北的古长乐渡,梁代向西迁移至今镇淮桥处。

六朝时期秦淮河水道或有变迁,其水面宽阔,水流湍急,朱雀桥屡遭冲毁,多次重建,所以明代陈沂推测朱雀桥前后易址的可能性确实存在,这也与前述史料中台城大司马门和朱雀门之间御道长7里或8里的两种记载相吻合。

事实上,朱雀桥在哪并不重要,因为它体现的更多是一种怀古感今的幽思。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禹锡本人也不知道朱雀桥在哪。

他虽然写了著名的《金陵五题》,但其实并没有来过南京。在《金陵五题》之前有一篇小序,“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

大意是,我自小在江南长大,从来没去过南京,秣陵是南京的别称,我经常感到很遗憾。后来在安徽和县做官,经常踮起脚朝南望,刚好有朋友写了一组诗《金陵五题》给我看,我读完很有感觉,于是写诗和了他。'

所谓“朱雀门前朱雀桥,行人唤渡雨潇潇。六朝遗事知多少,流尽清淮水一条。”

今天的朱雀桥、乌衣巷等地名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南京富有诗意的象征,正如邓海南在《诗意之城》中所写,“让我们面对斑驳的古城墙,遥想当年的城市风景。其实更为重要的纪念,是比城砖更厚更重的方块汉字!如果没有刘禹锡的诗句,谁还会记得,早已不存其迹的朱雀桥和乌衣巷;如果没有韦庄的诗句,一道破废的台城又有什么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乌衣巷(刘禹锡 胡婷婷)
刘禹锡 《金陵五题》之《乌衣巷》 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有些事,只有燕子知道
刘禹锡《金陵五题》
寻常巷陌:乌衣巷
古诗故事:王谢两大豪门家族(唐·刘禹锡《乌衣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