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疹的中医治疗——方药、中成药、针灸等


湿疹的治疗

内治法

包括辨证分型和中成药治疗。 辨证分型方法 很多,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下列分型比较实用。

湿热型

主证:由于血热脾湿,浸淫肌肤。 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 性湿疹以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 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极 甚,黄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糜烂、蜕皮。 大便干,小便 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

治法:利湿清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9g,黄芩9g,黑山栀9g,生地30g,牡丹皮9g,赤 芍 9 g,茯苓皮 9 g,泽泻 9 g,木通 6 g,车前子 9 g(包),六一散 9 g(包)。 如因搔抓感染起脓疱时,加蒲公英 12g,全银花 9g,连翘 9g。 如发于下肢的湿疹,亦可用萆薢渗湿汤。

脾湿型

主证:由于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 多见于亚急 性湿疹或泛发性湿疹。 皮肤起水窠,色黯淡不红,瘙痒出水。 或有胃脘痛,饮食不多,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尿微黄 等。 舌淡,苔白或腻,脉缓。

治法:健脾除湿。

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方药:苍术 9 g,陈皮 9 g,川厚朴 9 g,猪苓 9g,茯苓 9 g,泽 泻 9 g,六一散 9 g(包),白鲜皮 9 g,地肤子 9 g。 如胃纳不馨加藿香9 g,佩兰 9 g,以芳香化湿。

血热型

主证:由于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 相当于丘疹 性湿疹。 遍身起红丘疹,瘙痒极甚,搔破出血。 中医称粟疮或 血风疮。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凉血清热,祛风除湿。

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

方药:生地 30 g,牡丹皮 9 g,赤芍 9 g,豨莶草 9 g,海桐皮 9 g,苦参 9 g,白鲜皮 9 g,地肤子 9 g,六一散 9 g(包)。

阴伤型

主证:由于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 多见于亚急 性、泛发性湿疹。 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 舌红苔光,脉细弦滑。

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方用:滋阴除湿汤。

方药:生地 30 g,玄参 9 g,当归 9 g,丹参 12 g,茯苓 9 g, 泽泻 9 g,白鲜皮 6 g,蛇床子 9 g。 本方用于渗水日久伤阴耗血之证,生地、玄参、当归、丹 参滋阴养血不致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 用于反复不 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疗效较好。

湿瘀互结型

主证:原患下肢静脉曲张处发生瘀滞性紫斑,日久引起 湿疹样改变,伴有下肢溃疡、皮肤乌黑、肥厚、苔藓样外观,病 情时好时坏,缠绵数十年不愈。 舌质暗红,苔薄白或少苔,脉 沉涩。

治法:化瘀渗湿。

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方药:桃仁 6 g,炒枳实 6 g,苏木 6 g,柴胡 6 g,桂枝 6 g, 青皮 10 g,赤芍 10 g,白芍 10 g,当归 10 g,酒大黄 10 g,汉防 己 12 g,泽泻 12 g,丹参 12 g,赤小豆 15~30 g。 局部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祛湿止痒;局部疼痛明显 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

肝肾阴虚型

主证:皮疹泛发全身,其中以肘窝、腘窝最为明显;有的 是局限性肥厚与轻度糜烂渗出交替出现; 有的为扁平丘疹, 高出表皮,常因剧烈发痒而搔抓,使之皮肤干燥似皮革,纹理 加深,肤色暗红。 舌质红或微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柔肝。

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方药:何首乌 12 g,熟地黄 12 g,钩藤 12 g,当归 12 g,炒 白芍 10 g,茯苓 10 g,炒牡丹皮 10 g,枸杞子 10 g,泽泻 10 g, 地骨皮 10 g,炒杜仲 10 g,续断 10 g,酸枣仁 10 g,山药 15 g, 薏苡仁 15 g。 痒剧者以牡蛎重镇安神,熄风止痒。

特殊部位的辨治

局限于不同部位湿疹的论治,应注 意经络循行部位及脏腑开窍所主部位的不同。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足阳明胃经循口绕唇,口唇湿疹、口周皮炎可从脾 胃论治,属湿热者用泻黄散加减,寒湿者用理中汤加味。 耳部 湿疹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少阳主火,火动肝风,治宜条达 肝胆,清解风火,可用清肝饮、龙胆泻肝汤。 乳部湿疹,乳头属 肝,乳晕属胃,肝胃失和,肝经疏泄失职,胃经水湿停蓄,治以 条达肝郁,分消水湿,实证用柴胡疏肝散,虚证用逍遥散,俱 加分清水湿之品。 阴囊属足厥阴肝经循行所及,肾开窍于二 阴,阴囊湿疹从肝肾论治,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虚证应滋补肝 肾,用加减地黄汤。

中成药

急性期热毒壅盛的湿疹可用连翘败毒丸,表 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 湿热内蕴的湿疹可用龙胆泻肝丸,湿 热下注发生于下肢的湿疹用二妙丸,慢性湿疹脾虚湿盛的可 用参苓白术丸,气血两虚的慢性湿疹可用八珍冲剂,血虚夹 瘀肌肤甲错的慢性肥厚性损害可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大黄 虫丸,发生于乳房部位的湿疹可用加味逍遥丸,肝肾不足 的慢性湿疹可用知柏地黄丸等。

外治法

中药 根据不同皮损的中医辨证,选择性味功能相适 应的中药外用,并需按皮损急慢性不同性质及阶段选择适合 的剂型。 急性红肿糜烂渗出时宜用中药湿敷(溻渍法),此时热毒 俱盛宜选清热解毒药,如马齿苋、黄柏、蒲公英、龙胆草,单味 或数味合煎 (煎液应保持适当浓度, 过浓对急性皮损有刺 激),煎液作冷湿敷。 湿敷后可用甘草油或紫草油调清热解毒 类粉剂外敷,复方药可选祛湿散、新三妙散等。 如仅有潮红、丘疹而无渗出,可直接用上述单复方清热 解毒粉剂外扑,或水调敷。 痒重时方内可加少量止痒药,如滑石粉 20 g,黄连粉 10 g,寒水石粉 10 g、冰片粉 2 g,混匀外 用。

急性后期出现落屑时,应选无刺激外用中药膏,保护皮 损,避免外界刺激,可用黄连膏、清凉膏之类。 此时如处理不 当易致病程迁延复发,或转为慢性不愈。 亚急性期除用上述无刺激中药软膏外,尚可加入低浓度 中药馏油如黑豆馏油、核桃仁焦油等,20%蛇床子膏。 慢性期软膏中药馏油的浓度可稍增,可用一些活血软坚 润肤药或大枫子油,可用中药硬膏,如赵炳南研制的稀释拔 膏、黑色拔膏棍等。

其他方法

针刺法最为实用和广泛而且效果好。 一般 用辨证取穴法。 取尺泽、合谷治疗湿疹,对于脾虚湿盛者,加取三阴交、 公孙、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胃热者,加取足三里、中 脘、内关穴,用泻法;肺热,加取太渊、列缺穴,用泻法;肝火亢 盛者,加取太冲、行间、三阴交穴,用泻法;肾水不足者,加取 太溪、肾俞穴,用补法。手部湿疹取双侧曲池、血海效果好。梅 花针加药物外敷配合照射TDP 等治疗湿疹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疹的中医诊治
从汉武帝服用滋肾紫蚧胶说起
成人失眠的中药治疗
外阴、阴道疾病 中医辨证论治(二)
不只是带状疱疹,这个中成药还能湿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
艾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