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中药病方衰 捣其穴

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说的是病势正在衰退,就必须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更增加精炼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灵枢·逆顺》曰:“刺其已衰,势必大昌。”这是一种根据邪正斗争的势态采取避实就虚的治疗方法,即在疾病起始阶段,邪未盛、正未衰之时,积极祛邪于初始;在疾病发展的高峰时期,邪正斗争剧烈之时,不必急于硬拼,待其衰减,乘虚打击,祛邪务尽。伟大的军事学家毛泽东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徐大椿认为,在邪退正复、疾病向愈的过程中,应始终关注病邪的发展趋势,穷追不舍;在病邪衰退时,也就是在病邪“处于困境中时”,要抓住治疗契机“乘胜追击”,以达祛邪务尽的目的。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此时如果突然停止用药,往往给病邪以卷土重来的机会,使病情出现反复。相反,应趁病邪衰退之时,“乘胜追击”,继续治疗,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病邪退去的时候,医者一方面可正面攻邪;另一方面也可堵住病邪的退路,祛邪务尽,并集中使用力猛效优的药物直捣敌穴。这种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顺应了疾病邪正斗争的势态,而及时地导邪外出,保存了正气。如湿温病,若大便始终稀软溏泻,为湿邪未尽,虽不发热,还需清利,以防“灰中有火”,病势反复;若大便由稀转干,小便清长,此乃湿邪去尽之象,可调理善后。又如,温病患者素体阴虚火旺者,在使用清法后纵然热退身凉,仍须防其“炉烟虽熄,灰中有火”,引起余热复起,故还须清余热以除后患。

中医有“冬病夏治”之说。所谓“冬病夏治”指的就是,冬季经常发作的疾病除在冬季治疗外,在夏季病势缓解、症状消失时仍用药物攻治,以断其病根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哮喘时常运用此法。哮喘的病因多为寒邪客肺,夏季寒邪势弱,此时利用大自然火热气候的特点,对寒邪施以“趁火打劫”,使体内宿积寒邪得以祛除,从而“断其根株”。以小儿咳喘为例,本病以冬季发病为多,一般认为此病为冬季疾病,如果仅在冬季治疗,往往会留下病根,易于寒冷之时复发。所以在夏季时,病情虽见稳定(因寒邪被大自然火热之气驱逐而暂时潜伏),此时不可因其未发病而停止治疗,相反应趁寒邪势弱之有利时机,应用中药内服或外治的方法,以温肺散寒、补肾益气等治法祛邪扶正,以防冬季复发,从而使本病得以根治。

医案赏析

如何任治一患者,俞某,女,29岁。3年前发现颈部有肿块,触之较硬,纵横在3厘米左右。多痰,音易哑。某院诊断为甲状腺肿块,建议手术摘除。胃部有隐隐痛,近日时有腹泻,脉长,苔白。以疏理为治。

处方:

苏梗、青果各6克,茯苓、夏枯草、保和丸(包煎)各12克,姜半夏、沉香、炙甘草各9克,厚朴、苍术各4.5克。上方续服10剂,音哑已显好转,胃痛腹泻已愈,颈部肿块缩小为1.5cm×2.5cm。前方去保和丸,苍术改白术6克,续进10剂。服药后肿块渐渐缩小至1cm左右。后因琐事停药两月,肿块未缩小。后继以上方去沉香、炙甘草、白术、青果,夏枯草减为6克,厚朴增为6克,另加玄参9克,牡蛎12克,海藻6克,浙贝母9克,生姜2片,善后。

方义:

本例证属痰气郁结,故取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以半夏、厚朴、苏梗、茯苓开郁理气化痰,沉香和中调气,夏枯草散结,青果、甘草利咽开音。胃部有隐痛,复加腹泻,故以苍术燥湿健脾止泻,保和丸助运化以消食滞。服药10剂,肿块进一步缩小。三诊:增用海藻、牡蛎、浙贝母等消瘿软坚化痰之品,以加强消散之力,以奏全功。本例贵在三诊时增用软坚散结之药以消肿块,此时虽临床诸症暂缓,但若此时收兵,恐邪气复至,诸症又现,故效不更方,续进数剂而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病之要,在于攻补寻机(代序)吴南京
郭生白传习录精要(十一)
中医原理之阴阳学说(二)
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
新书中被删去的一章丨谨守病机与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关系
从一则多脏器衰竭昏迷验案引发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临证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