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题》诗三十首

作者:康丕耀


其一

渐杳韶光一梦凉,春风故迹已茫茫。

寒窗总待寻梅日,老屋偏留落月霜。

雨断幽琴空念远,兰开古卷久余香。

深宵不寐孤灯下,觅觅寻寻忆旧章。

其二

依稀昨夜到天涯,云外茅庵是我家。

忍看风凋青竹叶,愁听雨打白梅花。

萧娘何咏离亭燕?潘鬓更伤散余霞。

忽又孤船临柳渚,杜鹃声里赋琵琶。

其三

吴娃恍惚泛星槎,弹罢箜篌化落花。

怅望云遮数行雁,倦听滩起几声蛙。

巾寒空煮秋宵酒,帔冷偏思春日茶。

一缕香风吹我醒,还惊山月坠枝桠。

其四

空茫晓梦总悠悠,月魄寒微似旧秋。

照眼青丝飘岭外,断肠红泪滚坡头。

湘灵瑟鼓晨风冷,弄玉箫吹暮雨愁。

最是罗衫香正软,山霜忽降阻寻幽。

其五

独立西风忆美人,何时桂魄可司春?

芬芳细语浮兰气,皎洁柔姿散月魂。

泪眼朦胧无汝拭,冰心璀璨有谁伦?

若能同卖当垆酒,乐做黄牛报女神。

其六

一梦悠悠到沈园,谁知尽夜泪潸然?

沉吟忽叹胭脂井,微咏重悲锦瑟弦。

露白轩前花俱落,风清岭外月空圆。

春残最是悽惶日,杜宇声声过耳边。

其七

春霞柔映碧莲池,耳畔呢喃柏岸西。

皓齿含香轻蝶绕,明眸蕴静暖风微。

情伤折栁唯双泪,心碎听琴只一时。

怅问苍天天不语,尾生空叹失灵犀。

其八

对月多吟长恨歌,断肠声里岁蹉跎。

萧娘自是云中鹤,栁子终为风里柯。

雨夜花前悲冷酒,霜晨水畔泣残荷。

迢迢心路哀孤旅,泪比江州司马多。

其九

桃花纷谢又春残,所慕佳人隔远山。

梦抚青丝疼我爱,心怜红泪倩谁传?

思深更懂钗头凤,别久才知相见欢。

莫道婵娟情最薄,晨昏哭咏葬花篇。

其十

谁解浮生总自嘲?孤灯一卷泪横抛。

孟姜昔日贻彤管,萧统而今叹白茅。

巧笑声遥心落雪,凝脂香冷梦吹箫。

自从静女三秋别,最怕寒窗夜雨敲。

其十一

朦胧荒径逐飞葩,哭到星垂也葬花。

红豆难温云外帕,青娥易冷栁前纱。

才闻雨巷箫声近,又见霜轩月色斜。

肠断年年孤梦里,枯枝总落两三鸦。

其十二

归燕啁啾绕暮梁,愁人梁下正彷徨。

窗前落霰将成雪,天上流云已化霜。

风度寒门春更渺,花飞老巷梦偏长。

冰心也让尘心误,独向遥空索寸光。

其十三

晓日初临照海棠,浣纱人出过桥廊。

松风缕缕传清韵,梨蕊枝枝放洁光。

素袂微飘三径灼,蓝巾柔漾一河香。

从茲塞上神驰处,应是苍山水岸旁。

其十四

一从桂魄入柴门,每忆娉婷蓬筚芬。

我是寒蚕待桑柘,君为明月照乾坤。

身无子佩徒牵念,梦与同车空断魂。

入骨相思偏记取,清风吹动白梅裙。

其十五

远径香云浮小楼,萦思绿绮惹新愁。

霞消翠岭千岩暗,月照白沟四野秋。

湘女若非迷晚路,蒹葭何至阻芳舟。

睢鸠临水清幽韵,传到阴山也泪流。

其十六

清秋镇夜唤红妆,忘却心倾是楚狂。

风烈徒嗟霜退燕,云深更喟凤求凰。

鹅书几卷孤灯冷,雁字一声陋室凉。

临水登山空念远,柔情催老少年郎。

其十七

思君日日久徘徊,踱退庭花池畔苔。

阴雨频催蝴蝶杳,阳光空照海棠开。

春深更望苍山月,秋远尤思翠柳台。

总是心怜蕙仙泪,一声天问涕双腮。

其十八

秋来漠上莽苍苍,底事沉迷芣苢章?

束素将弯边月闭,瓠犀未启塞风芳。

云低梦冷昭明子,霜重情悲顾慧娘。

红豆分明血凝就,一襟褴褛泪千行。

其十九

西风昨夜绕寒庐,共我同声哭古书。

梦问诸家尤孔圣,心倾一女是虞姝。

谁言紫蟒轻千物?我道红颜贵万夫。

垓下悲歌感天下,恨予唯可恸当初。


其二十

硕人德貌自清芬,笑有东施诽谤君。

天赋鹓雏生美目,谁知腐鼠妒香魂?

高人自古神交少,俗辈从来鬼话新。

毕竟蛾眉多雅韵,一声巧笑醉晴云。

其二十一

酩酊将归正月明,婵娟皎皎照孤城。

轻依栁色疑云鬓,仰望星光化泪睛。

何事街花偏袅袅?无端树鸟也嘤嘤?

芳踪一去无消息,怎奈清芬心底萦。

其二十二

雁字悠悠过北疆,啁啾偏惹我彷徨。

白云绕岭悲梁祝,红雨随风哭陆唐。

柳下忽思蝴蝶结,亭前更忆菊花囊。

春光依旧侬何处?独听嘤鸣泪满裳。

其二十三

犹记当时秋水长,依依栁岸燕成双。

绿云垂蕊霞同醉,皓腕临波日不光。

曾叹青衣存旧泪,今期白屋放新棠。

寒门最重佳人意,不报琼琚非董郎。

其二十四

晓望阴山翠涌霞,东君却未到吾家。

轩前红雨惊啼鸟,墙北青榆愕破瓜。

春燕寻常飞岭外,秋波咫尺隔天涯。

谁知此日犹追忆,暮雪潇潇一径斜。

其二十五

怅对双莺穿栁丝,春来独我欲何之?

思悲花蝶悠悠远,梦断河风软软吹。

玉笋空香山北树,绿云徒醉水东堤。

谁能借我雄飞翼?长恨清辉隔翠微。

其二十六

边城谷雨却风高,底事神驰过断桥?

墙外空林落红雨,庭前冷泪湿青袍。

才伤桃谢已凄楚,复叹梨开更寂寥。

似海春愁同杜宇,观天不远念君遥。

其二十七

如梦当初不可追,春心一夜化为灰。

常悲独叹群芳谢,最怕相逢双蝶飞。

昨掬清波思美目,今囊红雨忆香衣。

纵教地老情难改,伫立风中忆旧时。

其二十八

每望银河我泪流,今逢兰夕喜兼愁。

云边欣有鹊桥会,塞上悲无燕子楼。

两鬓天天增发雪,孤灯夜夜叹睢鸠。

相思早已无肠断,红豆深埋心里头。

其二十九

青鸟无声入梦飞,缤纷花雨乱斜晖。

婀娜清影含香去,寂寞痴心带冷归。

秋月年年寒草舍,春风岁岁远柴扉。

尘间可有绸缪境? 压岭长云自北垂。


其三十

旧历翻来已泛黄,如烟往事总苍凉。

霞因梅冷常飞血,云为梨寒忽泻霜。

黛蹙风微蝴蝶远,波橫雨细菊花香。

春临塞上何堪忆?一曲莺歌犹绕梁。

阅读与欣赏

入骨相思偏记取 清风吹动白梅裙

——康丕耀《无题》诗赏析

作者:郭 颖


诗,在时下似乎是一个文学的异数。好像一个独行者,“花自飘零水自流。”固然我们还有不少人在写诗,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诗人和诗作在当前的文化氛围中显得势单力薄,多不为现代读者所青睐。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像样的诗作,没有闲暇和心气培养出足够的读者群,而这恰是一个文学品种存在的基础。并不奇怪,如今文化多元,俗从的流行,粗陋的畅行,浮躁而功利的文化现实。自然,对于这个精英品质的文学门类,对于依凭主观情感表达的诗来说,这种状况不能不是一种错位和怠慢。当然,我们可以从时代的阅读趋向不满意于这种现状,可以从没有金玉之声来要求作者们更上一层楼,可以从中国本来是诗的国度来反观对于诗的现状所不应有的缺失。但这又有多大的作用呢,这经年累月形成的状况何以能改观?我以为,惟一的是寄希望于诗的本身。对于那些诗的执着者,那些对诗还葆有敬意和尊重的行动者,那些纯粹的诗人们,应当给以极大的尊重。

当康丕耀早期所作五十余首《无题》诗精选三十首在武陵桃花美篇平台发表后,一时赞声鹊起,好评如潮。我也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读完的,一面有忧虑,也一面是感动。在这个诗词不景气的时下,有人对诗还有如此的坚执,如此的不离不弃。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位诗的坚守者,一个诗心如火的诗人激情燃烧后的迸发。这组《无题》诗大约写于上世纪八三年至九二年期间。可以说,他对诗的创作,诸如诗、词、曲、赋都曾尝试过,譬如赋文也多有出彩。而他最早恰是以诗词创作进人们的视野的。一个坚持数十年的执着写诗者,笔耕不辍,从不间断写诗,这表明了一个诗人的态度。诗词不应当是一种职业,更多是一种爱好,才会有真性情和真情怀,对于诗,除此以外,我以为还要有一颗纯真至美的童心。丕耀做到了,使我们在纷繁乱象的诗词天地中,见识到一个情怀纯真、有真性情的诗人。

陆崑曾说“言之所及在古,心之所伤在今,故曰‘今古无端’”。颇能道出丕耀这三十首《无题》诗的艺术构思与特点。诗的题旨可以广泛,但是诗人要有自己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趋向。谛视和袒露自己内心世界的隐秘角落,发掘人生旅途中的痛苦和彷徨、寻觅和求索、挣扎和追求。这三十首颇具温(庭筠)、晏(殊)之魂,不失柳(永)、秦(观)之风的婉约诗,更与李商隐的《无题》诗如出一辙、殊途同归。它无保留地揭示出诗人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的彷徨和困惑,在生活道路上蕴藏着无数“心灵的疤痕”。它虽为三十年前的旧作,但立意深远,起点高峻。无论是写绮艳深狭的相思恋情、伤春悲秋,抑或寄寓香草美人、幽兰白梅,均继承和发扬了婉约诗的特点,用含蓄蕴藉、婉转缠绵、情韵兼胜的手法,曲折地表达了深细婉转的复杂情绪。有人说“丕耀的《无题》诗与李义山的《无题》诗亦可媲美、比肩,堪有一比”;有人直言,若将这组《无题》诗混杂于《红楼梦》诗词之中去评品,难免会让人莫辨古今,难分伯仲。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秋”历来是一个传统主题,所谓“悲愤出诗人”。诗人借秋叶之落、秋之萧瑟隐喻人生之秋,不少诗作都浸透着一种苍凉之感或失意之惑。丕耀初入诗门,便不合群俗,自成一格,“高人自古神交少,俗辈从来鬼话新”(《无题》之二十)。仕途的蹬蹭,家境的贫困,命运的乖蹇,爱情的憧憬。此刻,凄美、凄婉、凄切、凄凉、凄苦的寂寞与惆怅之感,一齐奔涌到丕耀的心底。这是最孤独的心路历程,在渺无希翼的岁月里,尘世俗间向这个跋涉者展示出广袤的荒凉。“怅望云遮数行雁,倦听滩起几声蛙”(《无题》之三)。“露白轩前花俱落,风清岭外月空圆”(《无题》之六)。“思深更懂钗头凤,别久才知相见欢”(《无题》之九)。“谁解浮生总自嘲,孤灯一卷泪横抛”(《无题》之十)。“肠断年年孤梦里,枯枝总落两三鸦”(《无题》之十一)。“归雁啁啾绕暮梁,愁人梁下正彷徨”(《无题》之十二)。“临水登山空念远,柔情催老少年郎”(《无题》之十六)。“常悲独叹群芳谢,最怕相逢双蝶飞”(《无题》之二十七)。“尘间可有绸缪境?压岭长云自北垂”(《无题》之二十九)。丕耀用真诚和执着,缝合了所有碎片,点燃爱的最初梦想。我们看到,在《无题》里,“雁”、“蛙”、“鸦”、“蝶”等诸多物象不是空洞的、飘渺的,而是有所意喻,有所寄托,在现实的“意象”中寻求“诗意”的缱绻,在有限的时空里拓展出精神和理想的无限放达。

托物言志,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自《诗经》 以来,历代诗人一直发扬着这个传统,此中的“香草”、“美人”均有所托附焉;唐诗、宋词中的大家,更是以物言志的咏物诗为其强项。而丕耀对女性有一种天性使然的尊重,甚至达到一种神话的况味,这让人或多或少地想起“为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的肯为女子立传的曹雪芹。寒夜孤影,短檠长卷,也曾有过爱的追求与迷茫,也曾有过断肠流泪的相思。此刻,坠入刻骨铭心单恋之苦的诗人常常孤守寂寞,辗转反侧,难以成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商隐“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丕耀为咏兰、借怜梅,塑造出一个圣洁无瑕、清丽婉约的美人形象,联系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个人的际遇之惑,用生命苦苦地求索、追寻,渴望与理想中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相遇而不得,其后是遥遥无期的苦思、等待、失望,追念、惋惜、痛切,还有落拓不遇的无尽感伤。于是,惊世骇俗的《无题》诗问世了。诗中,“蒹葭”、“睢鸠”、“瓠犀”、“绸缪”、“硕人”均典出《诗经》,还有诸如“巧笑”、“杜宇”、“绿绮”、“鹓雏”、“子佩”等典故多达五十余处。他在前人创作的熏陶和启发下,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用典灵活工巧,凝练警策,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运用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作了。“寒窗总待寻梅日,老屋偏留落月霜。雨断幽琴空念远,兰开古卷久余香”(《无题》之一)。“忍看风凋青竹叶,愁听雨打白梅花”(《无题》之二)。“巾寒空煮秋宵酒,帔冷偏思春日茶”(《无题》之三)。“芬芳细语浮兰气,皎洁柔姿散月魂”(《无题》之五)。“巧笑声遥心落雪,凝脂香冷梦吹箫”(《无题》之十)。“素袂微飘三径灼,蓝巾柔漾一河香”(《无题》之十三)。“入骨相思偏记取,清风吹动白梅裙”(《无题》之十四)。“芳踪一去无消息,怎奈清芬心底萦”(《无题》之二十一)。“柳下忽思蝴蝶结,亭前更忆菊花囊”(《无题》之二十二)。“昨掬清波思美目,今囊红雨忆香衣”(《无题》之二十七)。“相思早已无肠断,红豆深埋心里头”(《无题》之二十八)。那浸泡过兰梅的泪水,不知承载过多少哀愁、多少期翼?多少岁月从历史的缝隙中轻轻流过,模糊了多少明月和相思。那生命的本色、那斑斓的梦想,也曾临花消瘦,依水憔悴,而这消瘦不知何年终结,这憔悴不知何年停歇。灵魂何时皈依,心灵何日宁静。那幽兰、白梅背后的苦恋,也有若女儿般的清泪、热泪、血泪藏掖于胸腔,积淀于肺腑,却不知何时抛洒,抛洒在哪里。枕边?梦里?幽幽夜空?冥冥宇宙?凝望夜色里阑珊的倩影,而她似乎依旧临江远眺,依旧秋声憔悴,宛若一株白色的寒梅,正映着纷飞大雪孤傲地绽放在悬崖上,寂寞地飘散着弥香的花瓣。这画面不由让人眼前又闪现出另一幅造像:陆游头戴斗笠、身披长衫、手执竹杖,脸颊消瘦清矍,在刺骨寒风中“踏雪寻梅”。那清高孤苦、傲然于冰雪之中形象,恰好暗合了丕耀的心性与襟怀。

丕耀出身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贫困的家庭境况,仕途的不得志,养成他孤僻清傲的内向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在家父私塾般的教诲、熏陶、濡染下,自幼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妙联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更诩“语不惊人死不休”,常以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自比。故有忧伤诗人、愁苦诗人、纯情诗人之誉。为了更艺术地也更深刻地表现自己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诗人继承并发展了婉约诗、无题诗的比兴寄托、深微隐曲的艺术传统,采用拟人、拟物、隐喻、借代、象征以至赋比兴等手法,把读者带入一个虚实相生的令人深思的艺术境界,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驰骋的空间。在《无题》诗中,“泪”、“恨”、“愁”、“悲”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照眼青丝飘岭外,断肠红泪滚坡头”(《无题》之四)。“情伤折柳惟双泪,心碎听琴只一时”(《无题》之七)。“迢迢心路哀孤旅,泪比江州司马多”(《无题》之八)。“总是心怜蕙仙泪,一声天问涕双腮”(《无题》之十七)。“红豆分明血凝就,一襟褴褛泪千行”(《无题》之十八)。“垓下悲歌感天下,恨予惟可恸当初”(《无题》之十九)。“春光依旧侬何处,独听嘤鸣泪满裳”(《无题》之二十二)。“思悲花蝶悠悠远,梦断河风软软吹”(《无题》之二十五)。“似海春愁同杜宇,观天不远念君遥”(《无题》之二十六)。“云边欣有鹊桥会,塞上悲无燕子楼”(《无题》之二十八)。每当夜幕四合,万籁寂静,丕耀怀着憧憬,书写失望后的苦闷、伤感和悲愤,怅惘、寥寂和落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他未曾想到,三十年前的诗句,似乎谶语一般卜筮着他无法逃脱的未来。可以预言,心灵深处这一隅隐秘会随着时空绵延珍藏到生命的尽头,并随着这组《无题》诗而流芳永世。

叶燮在《原诗》中指出:“诗之基,其人之襟怀是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辩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在当下,文学创作特别是诗,人文精神或多或少的缺失和淡化,过于主观杂乱的思想和情绪的试验,急躁和暴戾的人文习性,造成了文学对现实的疏离,也多为人所诟病。其中诗的乱象,当属如此。品读丕耀《无题》诗却可以感受到诗人爱心的荡漾,灵台的柔弱,情感的深沉。仿佛又一次触摸到难以言喻的神秘和苍凉,那是一种无以言说,无法衡量,至为纯粹、无比神圣的爱。也许诗人选择的这些具象的抒情意想,也在其他一些诗词中出现。但是,他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音律等多种艺术方法综合运用,并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这样化事为情、融情于景,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的绝妙好诗,俨然远远超过了具体物事的本身意义。



丁酉年初夏于亦东篱灯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十首深情诗词:愿所有深情不被枉负
锦花诗人堂第一批诗人诗词竞选集锦
林峰(香港)今律佳对选
375期_蓝水河诗会:戊戌端午
【榜上诗家】李万春||大野初晴霜露淡,平林已醉岚雾浓。
清明诗词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