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孝牌坊:世三婆孝心感动人间

节孝牌坊,立于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口庙下,高5米有余,宽6米,三门四柱,青麻条石砌就,“节孝”两字高悬牌坊上,左下落款为“崇祯”两字。高大、气派的牌坊经历300多年,却丝毫无损。即便如此,还是没能逃过上世纪60年代那场浩劫,被人用钢绳拉倒,牌坊上的题字被凿毁,条石早被用于砌墙基,如今已经踪迹全无。

节孝牌坊故事女主人名叫世三婆,从小被唐火生收为童养媳,其未婚夫唐火生十七八岁外出谋生,有幸加入朝廷军,但遗憾的是不久他便在一次征战中战死,撇下家中老父母和年仅十六岁正值花季的世三婆。从此,生活的担子压在了她的身上,一个柔弱的少女就挑起了赡养老人的重担。好在她从小脚大手壮,身板结实,吃苦耐劳,手脚麻利,十分能干。上山砍柴,下地除草,洗衣做饭,飞针走线,放下镢头,就拿锅铲。屋里屋外,细事粗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更难得的是对公婆极为孝顺,侍奉恭谨,一日三餐从不耽误。有时公婆头疼脑热,她更是煎药熬汤,端茶倒水,细心呵护,无微不至。

有一次,她婆婆肩胛上生了一个疥疮,日胀夜疼,治了一个多月总不见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三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郎中说要把里面的毒血和脓头拔出来,再敷药才能好得快,若是靠硬挤出来,疼痛不说,效果还不是很好。三婆听了,二话不说,俯身在婆婆肩上吮吸起来。也不顾脓水又腥又臭,一口又一口,硬是把疥疮里的毒水挤出来了。坚持几次,婆婆肩上的疥疮消红退肿,日渐康复。郎中和村里人说:“格(这)样的俚世上难得啊!”从此,公婆对三婆更加地疼爱。一家三口虽然粗茶淡饭,却相依为命不缺温暖。只是一件事情让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却又说不出口。多年来,三婆每当伺候完公婆吃了晚饭,收拾停当,就拿着给火生的鞋底在村口那棵大树下纳起来,不到黑天不回家。橱柜里纳好的鞋底已经有厚厚的一摞。印证了那句“古来征战几人回”。

三婆朝也盼,夜也想,总也没能看见丈夫火生魁梧的身影向她走来。虽然三婆嘴里从来不说,公婆自然是知道,她日夜盼着丈夫回家。他们不知道在多少个夜里听见三婆在被窝里压抑地抽泣。原来公婆当年就没有把儿子已经战死的事告诉三婆,一是当年三婆年龄还小,二是三婆吃苦耐劳,又听招呼,两个老人风烛残年,留住三婆也是有个依靠,这事一直是压在他们心里的一块石头。特别是这么些年来,三婆的勤劳与孝心,更让公婆心里觉得太对不起三婆,太苦了三婆。

两个老人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把这件事告诉三婆,并且去留任她拿主意。于是在一天晚饭后,三婆又要去村口时,婆婆叫住了她,老泪纵横地说:“闺女,莫去了。火生回不来了,他早就冒(死)了。你太苦了,我们对不住你。我们不能再耽误你了,你寻个可靠的人家嫁了吧,莫再跟着我们吃苦了。”三婆听了“噗通”一声跪在婆婆面前:“其实我早就晓得火生不在了,只是以为公婆不晓得,我怕你们难过,我才这样做。再说,我纳鞋底,也是对火生哥的一种念想。婆婆莫赶我,吃苦受累我情愿。我就是唐家的人,哪里也不去了,我情愿服侍公婆一辈子。”“好,闺女。”婆婆说完,两人便抱头痛哭起来。这时恰好天降瓢泼大雨,可能是三婆的热情感动了天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公婆相继去世。族里的老人看三婆孤苦伶仃,总是劝她改嫁。然而三婆谢过老人的好心,照旧过着自己的日子。

一个女人这么些年生活得堪比黄连还苦三分。尤其是精神上的压力,本来长得周正的她是很漂亮的,身材结实高挑丰满,脸不施粉脂却红中透白,身着粗布衣却干净利索。美丽的她吸引得村里的浪荡男人垂涎三尺,每当三婆在田间地头,总是有事没事往她身边凑。夜里也有人经常敲她的门,金钱引诱,威逼恐吓,然而总被她一身凛然正气和横眉冷对逼退。

在一个风高天黑的夜里,一伙流窜到村里的土匪踹开了三婆家的门,看见美貌的三婆,要强行不轨。面对一群如狼似虎的恶徒,她无力抗拒,只好以头撞墙壁,以死殉节。这件事被地方上报朝廷,崇祯皇帝念其孝行节烈可嘉,大加褒奖,特赐立“节孝”牌坊一座。(本文作者为顾建华,在南丰县人民政府、澎湃新闻刊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道[85]-沂蒙人就是好丨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靳虎英:人间大爱 孝心无畏
【百善孝为先】让孝道蔚然成风!来听听十大孝子的动人故事~
人生处世;婆媳道
潘仙花
故事:狐仙助孝女
儿子结婚,新娘高情商敬酒词火了,说到了很多老人心坎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