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所谓格律声韵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天地之间万物没有一切声音,万籁俱寂,那么就不会有所谓的格律和四声的存在。这是一个声类学,音乐律学的根本认知所在。

人类的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发声方式和腔调,这是人类世界多元文明存在的根本。多元是人类炫丽文明的基础。

诗词的本质是抒怀,述志,表达心事和感情。不是以这种体那种韵装逼,以这种平那种仄打压贬评别人的事。

不走心,就没有真内容,没有真内容,就表达不出来真感情,诗就读不下去。

诗由来不是专业的,是工作生活生产之余的感慨,从省市县乡遍地协会,持证写诗最不可取。

经常看到有人以弘扬国学之名,抱着《平水韵》《词林正韵》大讲声韵和格律。

顺而带之,还牵整出中华国学博大精深之硬道理来,让人不得不服。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这么迷信这两本书,甚至以这两本书作工具四处打压别人。

韵书的本质是规范发音读字,就是一本字典。

有时代性,地域性,局限性,参考性。

而所谓专门的诗韵词韵本来就是外行人的附会之作。

有历史为证,凡作专门诗韵词韵之作者皆无脍炙人口之诗文传世。

有历史为证,凡遵所谓专门诗词韵所作之诗词,几百年间,其总量快超过人类人数之亿万总和,却无几句写入人心之中,流传于世间之里。

不信可以摸着良心马上脱口而出,说出韵书作者那为世人所知的千古之句。

这是硬伤,也是时间证明的真理。我们不能装作是瞎子看不见。

所谓韵律,莫过于言词吐字之起伏高低,各地方言腔调及律乐之唱词腔调也。本质是音乐事,用于作诗,是为了让诗在述志抒情的同容同时,读起来语感语调更好一些。我们通常把他叫作:朗朗上口。

如果内容与韵律达到高度的默契,便叫作,脍炙人口!

简单滴说:语感是韵,腔调是为律,内容是音符。

没有语感,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美感愉悦!没有腔调,让舌头打绞,让心情烦闷,何来之律动感觉?为了符合韵书所规,胡乱生凑字符,不知自己所云,乱用典故,上下五千年风马牛不相及,五音都无法在例,如何能谱曲,字句难识不通,如何抒志表心?

这个东西活灵活现存生于天地之间,万物之内,出没于人类生产生活交流之里,非灵性之人不可将其采摘塑形!论地域论语音,皆遵从这个规律,要想作一宝书将其缚成一定之律,完全是扯蛋无知的体现。

所谓专业诗韵工具书的出现,皆是在诗词大成大繁荣之后,其作者名不见经传,其文采诗才不为史书所载,不为世人所承认传吟诵唱。这是铁律事实。无论此人所论述有多少专著教世人写诗作词,无法用时间和历史的掩盖他本身就是一个外行的打脸事实。

其作韵书的目的,旨在总结前辈大诗人大词人们的作诗经验,仅此而已,仅此而已,总结前人经验,是一种学习态度,我们可以肯定此人好学习爱总结的治学态度。故而韵书有可取可参考之处,无铁定要遵循之理。

这种人所作的韵书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仅能作为朝廷笼络人心的工具,作为达官贵人商贾间附庸唱和交际的桥梁!在今天应只能当作习诗作文之参考,有一定价值,但是有时空性,时代性,有局限性。

因为是人作的嘛,凡是人作的,都有其时代性,有其思维眼界局限性。后人要不断开拓进取,不断补充,这种行为称作是:继往开来!!!!

继往开来,继往开来,继往开来,重要的事多说几遍,免得有人装聋听不见,装瞎看不见。

简单地说,天下韵律万千,语音体系复杂,历朝皆有官话官韵。就在眼前论,民国之国语与今日之普通话有区别,就论普通话而论,有广东港台腔及内陆各种版本之别。天下之韵之律岂可死规成一统?

诗文也,内容也,内容左右情感,引人入胜境,人心我心之中,感同身受,高低平仄随情绪左右表达,韵律生与情感起伏跌宕之间,哪会存在于死死韵书之里呢?

简而论之,如同音乐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通俗唱法。

摸着良心而论,官方高大上的美声唱法,有几个人愿听爱听?千古流传的莫不是民族的和流行通俗的唱法所唱之典词。

好的诗词就如同好的音乐,能跨越国界,不需任何人宣传,在民间口口传唱,奔走相告,呢唰唰地瞬间传遍有人类的地方。而那些不能真正入音入律的东西,无论你以任何形势强硬存在生存,他最终会随着时代变化,王权的更张,消失化为尘土,而民间的真唱真声音,却能自然而然流传后世。

这就是我们能听到各地世代相传千百年的民歌,却不知历朝朝廷给达官贵人们所唱的颂歌到底是何音的基本道理。

道理浅显而易懂,诗文以内容走心为上,掌控文字的能力强大,一句入心,左右感情表达。

声韵格律以万物发声,人类语音的声音为基本,没有声音就没有所谓的声韵格律。

有些民歌能以一个简单的啊字,不着一字文采,迂回流转,牵肠挂肚,潸然泪下,有些诗文能合韵书诸律,却落得个味同嚼蜡。

以自己一知半懂之处而盖论天下之多变之音,又怎么能与以知对错辩真理以走心述真情的人同日而语呢?

故而,习天下万事,皆要从启蒙开始,启蒙而能辩证辨别!未启蒙不诗书,半路出家是笑物。半路出家以韵书为武器只能沦为历史笑话。

当代,以韵书为武器之作为,已超越历朝之所为,实为历史之笑柄。

2016-08-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眼中之太君,我眼中之鬼子,诗文岂可尽依一家之韵
古代的诗词讲究押韵,如何使各朝代诗词作者使用同一种发音的语言来做到押韵的?
浅谈诗词创作的意境、独创、情感与诗味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诗词格律》要句
古诗词为什么要用平水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