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5执业药师历年真题-药学专业知识二(72题)
一、最佳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有关表面活性剂生物学性质的错误表述是B

A.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有影响

B.在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

C.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可发生相互作用

D.表面活性剂长期应用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或黏膜损伤

E.表面活性剂静脉注射的毒性大于口服

2.有关片剂的正确表述是E

A.咀嚼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

B.多层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

C.薄膜衣片是以丙烯酸树脂或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的片剂

D.口含片是专用于舌下的片剂

E.缓释片是指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片剂

2.E

解答:咀嚼片不需要加入崩解剂,所以选项A错误。多层片可以没有崩解剂或使用不同的崩解剂,所以B项错误。薄膜衣片有多种包衣材料且蔗糖不能作为包衣材料,所以C项错误。口含片是指用于口腔或颊膜内缓缓溶解而不吞下的片剂。置于舌下片而不是口含片,所以D项错误。缓释片指通过适宜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入、吸收,代谢及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故答案为E

3.下列不能作为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的是B

A.PEG类

B.微晶纤维素

C.聚维酮

D.甘露醇

E.泊洛沙姆

4.与热压灭菌有关的数值是D

A.F值

B.Z值

C.D值

D.R值

E.T值

4.D

解答:F、Z、F0与D是描述灭菌状态的主要参数,其中D值表示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90%或残存率10%时所需的灭菌时间oZ值表示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oF值表示一定温度下给定Z值所生的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常用于干热灭菌oFo表示湿热灭菌时,一定温度(T)下,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T值是描述温度的一个参数。由此可见只有Fo与热压灭菌有关。故答案为D

5.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不包括A

A.灭菌器的大小

B.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C.药物的性质

D.蒸汽的性质

E.介质的性质

6.乳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D

A.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

B.乳剂中药物吸收快

C.乳剂的生物利用度高

D.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

E.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

7.有关栓剂质量评价及贮存的不正确表述是D

A.融变时限的测定应在37℃±1℃进行

B.栓剂的外观应光滑、无裂缝、不起霜

C.甘油明胶类水溶性基质应密闭、低温贮存

D.一般的栓剂应贮存于10C以下

E.油脂性基质的栓剂最好在冰箱中(+2℃~-2℃)保存

8.与乳剂形成条件无关的是E

A.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B.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C.确定形成乳剂的类型

D.有适当的相比

E.加入反絮凝剂

8.E

解答:由于反絮凝剂是混悬剂的相关概念与乳剂无关,可直接选出答案E项或者根据乳剂的形成条件判断:①降低两项液体的表面张力;②形成牢固的乳化膜;③确定形成的乳剂类型;④有适当的相比。故答案为E

9.己烯雌酚注射液采用的灭菌方法是D

A.100℃流通蒸气30rain

B.115℃热压灭菌30rain

C.115C干热lh

D.150℃干热lh

E.180℃干热lh

10.影响滴眼剂药物吸收的错误表述是B

A.滴眼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小可影响药物被吸收

B.增加药液的粘度使药物分子的扩散速度减低,因此不利于药物被吸收

C.由于角膜的组织构造,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的药物易透入角膜

D.生物碱类药物本身的pH值可影响药物吸收

E.药液刺激性大,可使泪液分泌增加而使药液流失,不利于药物被吸收

10.B

解答:本题考察影响滴眼剂药物吸收的因素:①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如泪液会增加药物损失;②药物在外周血管的损失;③pKa与pH,由于角膜的结构,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的药物易透入角膜,弱碱类药物的药效在pH偏碱性比pH偏酸性时为好;④刺激性,药物刺激性较大时增加药物在外周血管的消除,并使泪腺分泌增多,泪液能将药物浓度稀释,通过泪液洗涮进入鼻腔或口腔,影响药物吸收利用;⑤表面张力;⑥黏度,增加黏度使药物分子的扩散速度减低,有利于药物吸收。故答案为B

11.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软组织内的给药途径为D

A.静脉注射

B.椎管注射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12.《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为C

A.5分钟内

B.15分钟内

C.30分钟内

D.60分钟内

E.120分钟内

13.关于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B.除无菌外还必须无热原

C.渗透压应为等渗或偏高渗

D.为保证无菌,需添加抑菌剂

E.澄明度应符合要求

14.不属于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的是的是C

A.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B.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C.混悬剂中药物的降解

D.絮凝与反絮凝

E.结晶生长与转型

15.不能用于液体药剂矫味剂的是B

A.泡腾剂

B.消泡剂

C.芳香剂

D.胶浆剂

E.甜味剂

16.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药物的降解速度与离子强度无关

B.液体制剂的辅料影响药物稳定性,而固体制剂的辅料不影响药物稳定性

C.药物的降解速度与溶剂无关

D.零级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E.经典恒温法适用于所有药物的稳定性研究

16.D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其中正确的有零级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药物的降解速度与离子强度、溶剂有关,液体制剂的辅料影响药物稳定性,固体制剂的辅料也影响药物稳定性,如一些片剂的润滑剂对乙酰水杨酸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经典恒温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故答案为D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

A.加速试验可以预测药物的有效期

B.长期试验可用于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C.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

D.加速试验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75±5)%

E.长期试验在取得12个月的数据后可不必继续进行

18.将门冬酰胺制成微囊的目的是A

A.防止其失活

B.减少在体内驻留时间

C.防止其挥发

D.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E.增加其溶解度

19.关于难溶性药物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载体材料为水溶性

B.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

C.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分子的再聚集性

D.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

E.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

19.C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固体分散体的相关知识。难溶性药物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为水溶性,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载体材料提高了药物的可润湿性,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故答案为C

20.下列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中,基于降低溶出速度而设计的是C

A.制成包衣小丸或包衣片剂

B.制成微囊

C.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或酯

D.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E.制成亲水凝胶骨架片

21.聚合物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中有一层吸水垫,其作用是B

A.润湿皮肤促进吸收

B.吸收过量的汗液

C.减少压敏胶对皮肤的刺激

D.降低对皮肤的黏附性

E.防止药物的流失和潮解

22.通过避免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称为B

A.被动靶向制剂

B.主动靶向制剂

C.物理靶向制剂

D.化学靶向制剂

E.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22.B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靶向制剂的相关知识。通过避免生理过程的自然吞噬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靶向制剂称为主动靶向制剂。故本题答案应选B。

23.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

A.静脉注射

B.腹腔注射

C.肌内注射

D.口服给药

E.肺部给药

24.不属于药物制剂化学性配伍变化的是A

A.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

B.头孢菌素遇氯化钙溶液产生头孢烯4-羧酸钙沉淀

C.两性霉素B加入复方氯化钠输液中,药物发生凝聚

D.多巴胺注射液与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会变成粉红至紫色

E.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变成橙红色

24.A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药物制剂配伍的相关知识。其中不属于药物制剂化学性配伍变化的是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故本题答案选A
二、配伍选择题,共48题,每题0.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25-27】

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鞘内注射

E.腹腔注射

25.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D

26.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E

27.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C

【28-30】
28.单室模型静脉注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E

29.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稳态血药浓度B

30.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用药,首剂量(负荷剂量)的计算公式D

【31-32】

A.滑石粉

B.硬脂酸镁

C.氢化植物油

D.聚乙二醇类

E.微粉硅胶

31.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但价格较贵的辅料是E

32.主要作为助流剂使用,可将颗粒表面的凹陷填满补平改善颗粒流动性的辅料是A

【33-36】

关于表面活性剂的术语请选择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杀菌与消毒

33.亲水亲油平衡值C

34.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时的温度A

35.临界胶束浓度D

36.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下降,出现混浊时的温度B

【37-38】

A.药物剂型

B.药物制剂

C.药剂学

D.调剂学

E.方剂

37.根据药典等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B

38.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A

【39-42】
39.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首剂量与维持剂量的关系式D

40.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公式A

41.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公式B

42.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曲线下总面积公式C

【39-42】D、A、B、C

解答:生物药剂学中的各关系式需牢记或根据公式名称采用观察法选择答案,如42题涉及曲线下总面积公式必定与AUC有关,所以42题答案为C。41题涉及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即(C∞)max,所以41题答案为D。40题涉及平均稳定血药浓度即ζ,所以题答案为A。39题涉及首剂量与维持剂量即Xo与X*。所以39题选DO故答案为D、A、B、C

【43-45】

A.疏水性而且相对密度较小的蜡类

B.乳糖、甘露醇等

C.聚丙烯酸树脂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滑石粉

43.在胃内漂浮片的处方中可提高滞留能力的是A

44.在胃内漂浮片的处方中可加快释药的是B

45.在胃内漂浮片的处方中可减缓释药的是C

【46-48】

A.胃溶性薄膜衣材料

B.干粘合剂

C.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

D.膜剂的成膜材料

E.助流剂

46.丙烯酸树脂类A

47.微晶纤维素B

【48-51】

A.F值

B.HLB值

C.Krafft点

D.昙点

E.F0值

48.相当于121C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目前仅用于热压灭菌E

49.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B

50.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C

51.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温度称为D

【52-54】

A.5:2:1

B.4:2:1

C.3:2:1

D.2:2:1

E.1:2:1

干胶法制备初乳,油、水、胶的比例是

52.油相为植物油B

53.油相为挥发油D

54.油相为液状石蜡C

【52-54】B、D、C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乳剂的相关知识。干胶法制备初乳,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是4'2:1。油相为挥发油时,油、水、胶的比例是2'2:1。油相为液状石蜡,油、水、胶的比例是3:2'1。故答案为B、D、C

【55-58】

A.水解

B.氧化

C.异构化

D.聚合

E.脱羧

下述变化分别属于

55.维生素A转化为2,6-顺式维生素AC

56.青霉素G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降解A

57.氯霉素在pH7以下生成氨基物和二氯乙酸A

58.肾上腺素颜色变红B

【59-60】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一非溶剂法

D.改变温度法

E.液中干燥法

59.在高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使囊材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并包裹药物成囊的方法A

60.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E

【59-60】A、E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微囊制备的相关知识。微囊的制备分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有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一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在高分子囊材(如明胶)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使囊材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并包裹药物成囊的方法是单凝聚法。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是液中干燥法。故答案为A、E

【61-63】

A.Ⅱ号、Ⅲ号丙烯酸树脂

B.羟丙甲纤维素

C.硅橡胶

D.离子交换树脂

E.鞣酸

61.肠溶包衣材料A

62.亲水凝胶骨架材料B

63.不溶性骨架材料C

【64-66】

A.胃排空速率

B.肠肝循环

C.首过效应

D.代谢

E.吸收

64.从胆汁中排出的药物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又重吸收返回门静脉的现象B

65.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A

66.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E

【64-66】B、A、E

解答:本题考察的是生物药剂学的相关知识。从胆汁中排出的药物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又重吸收返回门静脉的现象称为肠肝循环。单位时间内胃内容物的排出量被称为胃排空速率。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被称为吸收过程。药物代谢又称生物转化,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故答案为B、A、E
67.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E

68.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前停止滴注,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C

69.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体内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A

70.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D

【71-72】

A.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产生副作用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71.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联合使用C

72.阿司匹林与香豆素类抗凝血药联合使用B
环球
医学网
微信号:hqyx24ol
环球网校
执业药师
微信号:
hqwxzyys
环球网校执业医师
微信号:
hqwxlcy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学职称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第1天,离考试只有25天
《工业药剂学》试卷七
2006年度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专业知识
药剂学丨液体制剂
药一学习第三周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格仿真试题(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