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神奇的图片

这张图片呢,本身没什么厉害。如果你是用手机看下面这张图片,请你稍微摇晃一下手机,或是你用电脑看的话,可以轻轻的摇一下屏幕,又或者你刚好戴眼镜的话,稍微摇晃一下你的眼镜。

是不是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图片里面怎么会有方块,并且在摇晃?这是最近从日本的推特上流行的一张神秘图片。那这是什么原理呢?为什么这张图给大家会产生一种晃动的感觉,其实这个东西在2007年就已经流行过一波了,当时是由日本立命馆大学心理学研究室的北冈明佳设计的这张图,如下

只要晃动图片,上图中的爱心就有跳动且摇晃的效果,所以当时就被称为“跳动爱心错觉”,他们解释的原理是:因为人的视网膜上面,有视锥细胞跟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主要是负责辨识颜色,但是只有在足够明亮的环境下才能正常运作,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很暗的时候,你看东西你会变得几乎看不到颜色,只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轮廓。而另一个视杆细胞,虽然无法辨识颜色,但是它对光线更为敏感,就在光线昏暗的时候可以持续运作,而这两种细胞,由于感应与传送信息所需的时间不同,就是因为这个时间差,当图片突然移动的时候呢,对图片各处的移动速度判断不一,就会导致这个跳动爱心的效果。

而视锥细胞的分布在视网膜中央的部分,视杆细胞则分布在视网膜中心的周围。

因为这个分布位置不一样,北冈明佳也在他的文献里面提到:如果你在看上面这张跳动爱心图的时候不要直盯着它,而是盯着它旁边,用周围的市县去看它,然后晃动的话呢,跳动的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大家可以试一下。他们又做了张只有黑白灰的跳动图片,发现在低亮度、低对比度的时候就更加明显。这两张图,同时抖动的话,左边的效果会比右边的更明显。

解释:因为低亮度、低对比度的图片,大脑需要比较多时间去处理它。高亮度高对比则处理的比较快。

喜欢视觉研究的朋友,或者想知道更多内容的朋友,可以去北冈明佳的错觉网站看看。

以下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北岡明佳

教授

说明

从英文翻译而来-Akiyoshi Kitaoka是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文学院的心理学教授。 1984年,他获得了日本筑波大学筑波大学生物系的学士学位,在那里他研究了猕猴的颞下皮质的动物心理学和神经元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心图片集
一张图测试心理压力靠谱吗?专家的回答真相了↓
10分钟心理学速成(第5集):感觉与知觉
北冈文雄
怎么把很多照片拼成一个心形?
看静图会动,压力山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