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博珍藏|清代瓷器

清代是我国传统制瓷工艺的成熟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誉为制瓷工艺的最高峰。

清代瓷器应用范围渐广,创新品种不断。用途上饮食器、盛器、日常用具、陈设品、文具、娱乐用品、仿古礼器、祭祀器皿、宗教法器等种类俱全;装饰上各种釉色地加彩绘的综合装饰,人物故事、花卉、花鸟、动物、吉祥纹样等彩绘图案装饰,单色釉装饰无所不有。

釉上彩更加丰富多姿,创新品种有粉彩、珐琅彩等。装饰技法的改进和提高成为清代制瓷业最主要的成就。

清青花缠枝花卉纹觚 山西省博物馆拨交

清青花缠枝花卉纹觚 口径21.6,底径16.1,高45.8厘米。折沿,直颈,鼓腹,圈足外撇,通体以青花装饰,器身满绘青花花卉纹及牡丹纹。纹饰繁密,色彩明快,构图层次丰满,绘画精细流畅,为不可多得的精美艺术品。

清五彩花卉人物觚 收购

清五彩花卉人物觚 口径12.5,高23.5,底7.5厘米。折沿,直颈,鼓腹,圈足外撇,胎体坚硬,造型庄重古朴。通体以五彩装饰,纹饰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颈部绘五彩人物“指日高升”图;中间腹部绘花卉图;腹下绘婴戏图。花觚纹饰繁密,色彩艳丽,构图层次丰满,绘画精细流畅,人物绘画传神入微,为清朝五彩佳作。

清仿哥釉双铺首衔环耳瓶 山西省博物馆拨交

清仿哥釉双铺首衔环耳瓶 口径18,底径11.5,高38厘米。敞口,束颈,丰肩,肩生双兽耳,下衔环,浑圆腹。高圈足,足呈喇叭状。通体施釉,釉面满布冰裂纹。器形雅致,釉质莹亮。

清仿钧窑窑变釉洗乾隆 社会征集

清仿钧窑窑变釉洗乾隆 口径9, 底径7.3,高3.2厘米。敛口,口沿不施釉。扁鼓腹,圈足。釉色灰、紫交错,窑变使其浸漫晕淌,相映交辉,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整体造型端庄优美,古朴典雅。


青花加紫

青花釉里红的品种之一,青花与釉里红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称青花釉里红,青花器上点缀少量釉里红称青花加紫。

清青花加紫蝙蝠纹瓶 山西省博物馆拨交

青花加紫蝙蝠纹瓶 口径7.8,底径14.7,高32.6厘米。口沿饰回纹和覆莲纹,颈与腹部饰云纹、蝙蝠,腹底一周海水纹,足外侧缠枝花卉纹,是清代吉祥图案,洪福齐天。底部有“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识。


粉彩

清康熙末期出现的一种低温釉上彩。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绘出图案,然后在图案内填入玻璃白,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再经画填吹点等技法将颜色晕开,使纹饰有浓淡层次,再经低温烧成。因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又有软彩之称。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清粉彩开光刀马人图瓶 山西省文管会拨交

清粉彩开光刀马人图瓶 口径33.5,底径35,高91厘米。花瓣形折沿,长颈,溜肩,圆鼓腹,矮圈足。器形修长雅致,瓶颈部饰双狮滚绣球耳,肩部贴塑四螭龙,纹饰为多层次主辅式构图,颈部和腹部两区分别描述人物故事,中间以花纹隔开,两幅画皆描述庙堂之内的场景,刀马人物形象逼真、神态各异、生动传神。

清粉彩福寿盘 大同市民捐赠

清粉彩福寿盘 口径50.5,高0.8厘米。撇口浅腹,大圈足。胎质细腻坚硬,胎壁稍薄,釉面光洁莹润。器身内外以粉彩绘一株桃树,内壁桃枝上绘硕桃9枚,内绘2蝙蝠,意喻“福寿”内壁至外壁绘枝干相连、花叶相属的过枝纹,其他部位均为留白,构图别致,纹样色彩淡雅柔丽。


霁蓝釉

高温石灰碱釉,掺入适量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1280℃-1300℃窑内一次烧成。高温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新品种,后人称为霁蓝。

祭蓝釉是以金属钴作呈色剂并与石灰碱釉混合,经高温一次烧成,色调浓艳深沉,光亮细腻,元代时创烧成功,元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制。清祭蓝釉盘。口径14厘米,底径5.7厘米,高3.8厘米。盘发色纯正,艳丽沉稳,乾隆年间江西景德镇烧制。

清蓝釉天球瓶 山西省博物馆拨交

清祭蓝釉盘 山西省博物馆拨交


霁红釉

以铜为着色剂,经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气氛烧成的红釉。烧成后的釉面为失透状,呈色均匀凝厚,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为区别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及同时代的郎窑红,习惯上称之为霁红或祭红。

祭红是以铜为着色剂,在高温下用还原气氛烧成的红釉,釉面为失透状。呈色均匀凝厚,其制作工序与青花相同,但釉里红的烧成难度比青花大得多。始烧于元代景德镇,明清时期产品更为绚丽,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为区别明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及同时代的郎窑红,习惯上称为祭红。这件清祭红盖碗,口径14,底径5.7,高11厘米 。釉面光润,色泽鲜艳,造型精巧,是一件精美的红釉瓷器。

清祭红盖碗 捐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馆藏 | 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元、明、清三代瓷器精品
大饱眼福:浙江博物馆清代景德镇窑|官窑赏析
瓷器精品欣赏(305幅大图)
这东西是国宝,平时想看都看不到!
??这东西是国宝,平时想看都看不到!真是精美绝伦!太珍贵了
康雍乾三朝部分瓷器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