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个角度看月光,更能正确解读李白写《静夜思》的本意

本文摘要:①为何说“床”指的是井栏?②首句为“床前看月光”更可信,是一个倒装句;③不要忽略作诗时的时令和诗人的境况。

话说大唐开元年间,有一位饱读诗书、才情洋溢、满怀家国抱负的年轻人,仗剑离家,辞亲远游,在开元十四年(即公元726年)春天,这位26岁的年轻人先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后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扬州地面的美景风情真留人,一呆将近半年,可不凑巧,入秋后身染病恙,卧床之际,时值农历九月十五月圆之时,夜深人孤,辗转难眠,看着窗外如水的月光,愁绪涌上心头,思乡念家之情倍感真切,于旅栈客房之中,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言美句,一为《静夜思》,一为《秋夕旅怀》。这位大诗人就是诗仙李白。这首《静夜思》妇孺皆知,可是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却产生了很多分歧与争论。

笔者不才,个人愚见,要化解这些分歧和争论说难也不难,那就是不要站在我们的角度生硬的去理解诗意,而是站在诗人的角度去揣摩当时的所见、所感、所思,不设身处地,情景再现,或许永远也不能触碰到真意。

而大家的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俩:一是对“床”字的理解,二是《静夜思》常见的两个版本,我们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流传自明刻本;而宋刻本则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两点,笔者愚见如下:

第二,对“床”字的理解,本人赞同这个说法:诗中的床指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这在很多电视剧的布景中有时也可见到。最关键的一个证据来自于李白的一首诗,写于公元725年,比《静夜思》早一年,《长干行·其一》中就有“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两小无猜,骑竹马,绕井栏,互掷青梅嬉戏。在这里,井栏,应是诗人真实的理解和表达。

第二,关于版本之说,宋刻版更符合诗人当时的境况,但明刻版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如果按照宋刻版诗句来理解的话,对于诗中描写的情景也就不会产生大的争议了。但是从李白同时所作的另一首诗《秋夕旅怀》:“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以此来判断,《静夜思》中首句“床前看月光”应为一个倒装句,意为“看到床前的月光”,整首诗的意思也就是说:夜深时分,诗人醒来后难以入眠,顺窗子往外看,洒在院里井栏边地上的月光,清冷洁白,正在病中的诗人刹那的错觉以为是地上下了一层霜,衬托了是人心中的孤冷无依,抬头看着圆圆的月亮,怎能不思乡心切,怎能不受这时间的煎熬呢?

还有一个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情画意的生活常识,可能都忽略了,诗人作诗的时间已是阴历九月十五,深秋时节扬州的夜晚,“凉风度秋海”,“白露催寒衣”,何况诗人又是在病中,这时候睡觉怎么可能再开着窗户呢?唐朝时还没有玻璃,即使再白的窗户纸,透进屋里的月光也没什么感觉了,因此诗人看到的月光肯定不是室内的。此时诗人病卧客栈之中,犹如小鸟困于笼中,“含悲想旧国”最大的可能就是开窗看看外面的月光,以寄相思之情。

说的不好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拍砖,但请保持素质,谢绝人身攻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是何意思?专家一共总结了几种说法呢?
古诗词日历 | 李白《静夜思》
静夜思
品诗 |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是李白的睡床吗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床,指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睡觉的床
藏在故事里的诗之六——《静夜思》(李白,小学一年级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