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的情景,需要细细体会其中的美,第一篇

众所周知天人合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这里就完全的体现了哲学意义上的生命的真,把天人合一的概念融合到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诗歌上的情景合一。这里的情是人之情,这里的景是自然之景。把人之情和自然之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学意义上的美,所以中国的时候就非常重视情景合一,这样一种境界的完成和实现。

在中国诗学中,情和景构成了它核心的二元。情是主观的,景是客观的,在这二者之中,情是主,景是客,景是靠情来调动的,情是在景中融合。在景中融入了情,那么这个景就有了灵性,否则的话那种景就会显得非常的呆板,显得没有了灵气。所以中国古人非常强调在优秀的诗歌中纯粹的写景之句是不存在的,在任何景物之中都或多或少或隐或显的,包含了诗作者的主观情意。那么在这情何景二者之中,虽有主客,但又不能忽略了景的作用。因为景是情的载体,是它的媒介。所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就讲到景乃诗之美,情乃诗之胚,把两者合二为诗,就可以元气浑成了。王福志也谈过类似的观点,他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里面他不仅巧妙地说出了情和景的关系,同时又提出了情中景和景中情。情中景就是把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之景,所谓的景中情就是把客观的事物放到主观的事物之中去,使得一切景语皆为情语。所以情中景和景中情就相当于景生情,情生境,这样成为了诗学中最常使用的话语,如果把情和景使用好了那么久就成了情的一个居所,用王夫之的话来讲就是互藏其宅。在中国诗歌里,特别是唐诗里这样一个情和景的表现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的。

接下来就给大家来简单的说一下,唐人比较习用的这种写作方式。首先我们注意到的就是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常讲到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生这种触景生情的事例,比如你多年前到过一个地方,现在故地重游,看到了那些熟悉的景物,马上就会引起你的某一种情感,这就叫做触景生情,在诗歌里这种情况也非常多的表现。比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了一个闺中少妇,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春天来了登上了翠楼,而且是浓妆打扮,非常高兴的登上了高楼远望,可是到了第三句就突然做了一个大的转折。登楼远望之后,猛然看见路边的杨柳枝,日色于是触动了他的心弦,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由刚开始的兴高采烈到最后的郁闷,情绪发生了一个巨大的逆转。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大的逆转呢?我想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首先登楼远望看到杨柳青青看到一片穿梭,这样好的光景,正是用于两人同游同沙,可是现在我竟孤身一人,于是感到了孤独索寞。其二,看到了杨柳,这是春天的标志,春天是很短暂的,大好春色很快就会消失,那么由此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也会消失了,于是引出了一种愁绪。其三楼看到的杨柳,而不是看到其它的物生愁,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折柳送远的习俗,恐怕当年她就是折了路边的柳枝,赠送自己的夫君远行,现在看到了杨刘之后,于是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夫君,会叫他当年去沙场征战,去觅那个封侯了。于是在诗歌中就很明显的展现出了一个由喜到悲的情绪的转换,虽然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的悲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能创作类似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也所在多有。

除了触景生情之外,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移情于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移情,把主体的情感投射到客观外物身上去,使它具有主体的情感特征,一般来说这种移情又是和拟人的手法运用相同步的,虽然女人和以晴她们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某种方面有交叉的部分,已经在某方面也是赋予万物一种人格色彩,而女人就是赋予外物人格色彩的一个主要方法,所以我们在唐诗中还有很多移情或是拟人的手法。比较著名的就有杜甫的《春望》,春晚大家很熟悉,一开始就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已经破网,山河却还在,说明已经没有其他的物了,城虽春,但是城草木深,说明已经没有人了。整个一个时代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在杜甫看来就是一片荒凉一片残败,于是他就生出了一种极度忧伤悲哀之心,有了它的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话可以做两种理解,因为感时看花而溅泪,因为恨别闻鸟也惊心。主题是我也就是诗人,另外一种解释呢,感时花在溅泪,泪恨别鸟也惊心。终于变成了花和鸟,最后一种理解恐怕比前一种理解就更为曲折,而这里所用的就是移情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和鸟人的感情人的意志。

再比如刘禹锡写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来到了南京,看到了孤独,想起了六朝的繁华,而今已经残败了。虽然周围还是黄山,还是故国的那个形状,可是已经今非昔比了,昔日的繁华都随着流水而逝去了。潮牌打着空空的城墙,然后寂寞的返回。这里用了一个寂寞,这个寂寞是诗人自我的感觉,投射到了浪潮身上。使它具有了一个人的感情,而这样的一个寂寞,似乎这个潮也有了意志,有了情感,这就是移情和拟人,这种手法在唐诗的运用,这样一种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使诗歌既增加曲折,同时又有了无穷的趣味。

另外一种手法就是情景合一了,这种说法恐怕是最为常用,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手法,把情和景非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时候就会让你分不清究竟是情还是景。比较突出的例证,晚唐许浑的《谢亭送别》,题目是谢亭送别谢亭,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谢亭就在宣州市著名的送别之地,因为当年谢朓曾在这个地方送过他的朋友范云,于是就把它称之为谢亭了,李白曾经有一首《谢公亭》的是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云月,山空碧水流。赋予了谢亭已非常浓郁的离别味道,与谢亭相并列的还有多处离别的这样一个地点。比如劳劳亭牢牢停在哪里呢?就在南京的南面,在这个地方呢,送客也是频繁发生的。而且在这里上课的时候还要吟唱离别的歌曲,这样的歌曲就被称为老歌,所以这一首诗上来就讲,劳歌一曲解行舟。既用了谢亭,又用了老歌,所以两个离别地点的叠加使用,一上来就揽浓了诗歌,浓郁的离别气氛。说老哥一行进行中唱着这个离别的歌曲,送我的朋友登上了远行的小舟,把缆绳解开,舟就要远行了。第二句承上而来,红叶青山水急流,放眼望去,四周山青叶红,景色极佳,但是还是关键在于水急流水的流速非常的急,这里写水流速之极,反映的就是舟行的速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国维之前,王夫之已开始探讨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
古诗文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高考诗歌鉴赏题精选128首五
高考语文(2011)复习大全 诗歌鉴赏(二)
诗词鉴赏专题讲案
“诗”是怎样衡量作品的好坏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