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藏书家熊赐履

在清代初期金陵藏书家中,熊赐履是较为特殊的一位。他初为康熙甚为信赖的大臣,晚年辞去官职侨居金陵,致力于购书藏书,研究古籍版本,撰述学习心得,成为一代大藏书家。

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入清后,他当了两朝皇帝的老师,两次入阁。他为官清廉,直言敢谏,在剪除权奸鳌拜、修明政治中起过很大作用。

他很早就与书结下深缘,曾奉旨领修《圣训》、《世祖实录》、《平定朔漠方略》并担任《明史》总裁官。由于北京坊间书少且贵,而他又是清官,纵然囊中羞涩也不肯受贿敛财以自肥,虽然有康熙每年都会特赐的一笔约二百两银子的“书金”,这位御前重臣十余年间藏书还是只有2万余卷,且秘籍善本并不多,这令他很不满足。

因工作出现疏失,清康熙十七年(1676年)秋,熊赐履辞官南归。他选择走水路,沿古大运河南行,一路上谢绝地方官绅的应酬,仅在淮安遭运码头停留二日,为的是上岸买书。他本打算在南京暂住月余,逛逛名胜,访觅些古籍善本,再西行返回故里颐养天年,可是因为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长江航运中断,家乡也受到战火波及,只好在南京住下来。

在友人江宁织造曹玺(即曹寅之父,曹雪芹之祖父)的帮助下,他买了城中莲花桥西侧竹树林中已很残破的三进旧宅院,稍加修理,全家迁入。他在院里筑一小楼,题额“高阁”,又于书斋后空隙地建3间房屋以藏书,题额“下学堂”。他日日读书于高阁上,怡然自得。很快他不想回老家了。

南京是明代留都,地位一度仅次于北京,宗室官宦多,大多家藏许多珍贵古籍,故向有“金陵藏书甲天下”之说。清顺治至康熙初年,这些人纷纷出售家藏以求维持开销,而书价最为便宜。熊赐履喜之不尽,极力购求,买不到的就借回来抄录,以致于“架上盈万卷,缸中无担米”。

经七八年搜求,熊赐履藏书共达10万余卷,其中宋元版本就达1万余卷,为此存书的“下学堂”扩至9间。因担心卷章散佚,他编了《下学堂书目》10册共134卷。而据藏书家蒋宗海介绍,下学堂另有宋元以前旧椠及抄本,未列入此目,当是书目编成后所得。这些都是熊赐履作为藏书家完成的文化积累。

康熙二十二年冬,因住宅为鸟鼠所侵,风雨飘摇,熊赐履移居进香河西居安里,购园数亩,题额“归洁”。园中新藏书所题额“居业”,康熙所赐之“经义斋”匾额也移至新居书斋门上。之后,熊赐履又得到龙蟠里耿氏家族襄助,在城西清凉台与乌龙潭之间购置“朴园”,常与友人在园中讲义析疑,金陵文士学者多从游,时人将这里比作“武彝精舍”。《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久慕大名,曾登门拜谒,切磋诗文经义,并以所著《学统》17卷相赠。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又起用熊赐履为礼部尚书。本已志在读书藏书做学问不想再当官的他,不敢违抗,匆匆北上,直到74岁时才得以重返南京,再温读书藏书旧梦。可惜一年后,他就病逝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曹寅的栋亭藏书集散始末
两朝帝师熊赐履的藏书生涯
读书、买书和藏书
清末安徽藏书:两次战乱毁了大批珍贵藏书
张元济与中国图书馆事业
徐树兰和古越藏书楼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