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叮咚!中考生,你的语文备考秘籍请查收

作者:

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一对一部初中语文金簰教师陈肖

北京新东方中小学全科教育一对一部金簰规划师徐航

1.1小编:首先请问陈老师,在“大语文时代”,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初中语文的学习?

陈老师:初中语文不再是以前的应试考试了。大语文时代,大情怀,高立意的考察。在考查课内知识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更侧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文学素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考查,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认知的表达。在大语文的文学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背景下,考察得更综合,更灵活,更开放,更注重实践。考题也更贴近社会热点,社会实践,学生生活。

1.2小编:徐老师,您关于“大语文时代”有什么补充的么?

徐老师:正如陈老师所说,“大语文时代”下,考试只是语文学习的中短期目标,提高素养才是语文学习的长期目标。这种素养其实不仅仅体现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当前中高考的理科试卷加大了题目的阅读量,我们以18年北京中考物理试卷中的一道题目举例(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个题目的字数并不少。因此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信息加工,这正是对同学们语文素养的考察。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不重视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语文这一科,实则等于放弃了所有学科!因此,会有“得语文者得中考”的说法。

2.小编:徐老师,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徐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自主阅读。有些孩子缺乏阅读兴趣是因为当前的应试要求使教师、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要求比较功利,限制孩子的阅读范围,以“耽误学习”为由,规定孩子只允许读应试相关的书,而将其他的书视作闲书,拒绝孩子阅读。这样一来反倒加深了孩子的抵触情绪,降低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此,建议各位家长建立“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不要仅局限于名著,也不要仅局限于某领域的书,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例如,有些理科较好的孩子可能对科技或科幻类感兴趣,我们可以向他推荐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总之,只要是孩子自己感兴趣,内容健康向上,对人生观、价值观有益的书籍,家长都可以鼓励孩子阅读,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其次,为孩子提供方法指导。很多孩子表面上说自己不喜欢阅读,但实则是因为他的阅读能力有限,往往拿到一本很不错、很有兴趣的书,但读不懂,或者读了两页就忘记了之前的内容,久而久之对阅读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可以为孩子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里给大家推荐莫提默·J·艾德勒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本书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学习,帮助孩子探究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小编:徐老师,语文科目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

徐老师:周国平在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提到,回顾自己的中学时代,他认为两样东西真正提高了他的语文水平,并使其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而这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这两个习惯也恰恰对应了我们语文考试中的两座大山“阅读”和“写作”。但是在平时的复习中,孩子们总会相对忽略写作习惯的培养,我认为这是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部分。当然,除了这两个习惯之外,例如规范书写、认真预习、整理错题集、做好摘抄本、勤于钻研等都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4.小编:徐老师,关于培养习惯方面,您有什么建议么?

徐老师:我们在培养习惯时,经常提到“21天习惯养成法”,认为培养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1天,这种认知会导致结果会导致我们在培养习惯之前甚至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意志力,以至于在很短时间内便放弃了。

回顾一下我们以往培养习惯的情景吧,常常在开始时豪言壮语、斗志昂扬,但过了几天便激情不再,甩手放弃。这是因为在建立习惯之前甚至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意志力。想想那些“21天习惯养成法”,你是不是听到就觉得很漫长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将目标拆解为无法再进行分解的小步骤,然后坚持下去,再用少量的意志力就能帮助我们培养习惯。是不是很简单呢?下面我们就以写作为例,具体说说培养习惯的几个步骤:

1)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找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还要将习惯和计划分解到再简单不过的程度。比如写一篇文章可能很难,花费时间很多,我们可以将“写一篇文章”这个目标拆解为“写1句话”或“写5分钟”,那么你就比较容易完成;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具有了内在愿景,才能够为养成习惯提供持久的动力,促进习惯的养成。将你的写作习惯和你的“语文成绩提升”或“中考成绩提升”相关联,提升微习惯的价值感;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重新审定自己的日程安排,将习惯动作纳入到日常安排之中,做好规划,确保能够每天坚持完成。这需要我们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做好每天的学习规划,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依据重要程度及自己的精力合理安排;

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及时的给大脑提供回报、奖励机制,刺激大脑形成惯性回路,推动尽早养成习惯。每当完成“5分钟写作”或“一句话”就及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吧~

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监控和调整。自己制定一个表格,每完成一次,就打一个“√”,过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6)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先要设定一个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开始,随着能力的增进,自然就会出现超额完成的惊喜。如果你不满足于“5分钟”或“一句话”,可以多写一些,超额完成任务会增强你的体验感,而一旦你超额完成一次,接下来便会有接二连三的惊喜;

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制定计划、严守计划,不轻易调高期待值,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要勉强每次都“超额完成”,不要忘了我们的最初目标就是那样一个“微习惯”,不要被之后的状态打乱阵脚;

8)留意养成习惯的标准。在培养、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认真记录每次完成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状态,更好地完成目标;

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微习惯时,我们要每天坚持,期待同学们都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小编:非常感谢徐老师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及习惯等方面的讲解,那么回归语文科目本身,我们接下来请陈老师和我们谈谈如何做试卷分析。

陈老师:语文的试卷分析,不光是知识考点的阐述,而是通过分析题型窥探到深层的考查目的。语文知识点也不光是简单的知识积累更多,现在考察更多是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试卷分析不光要分析出知识点的漏洞,更要看出孩子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思维方向的偏差,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自我认知时的语言逻辑。

6.小编:陈老师,您是如何看待二模考试呢?

陈老师:通常来说,二模考试较中考相比难度稍低。通过答卷,来整体评估诊断整个初中三年所学知识是否全面,能不能整体把握文本信息,自我语言表达逻辑有没有提升。二模考试具有指导,调整的作用,通过分析试卷指导或者调整学生下一步规划自我的复习。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二模试卷中做对的题来激励自我继续保持,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二模发现一些新题型,了解考察的方向,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复习策略。所以整体来看二模试卷可以起到查漏补缺,预测中考的作用。

7.小编:陈老师,在中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您对语文科目的复习有什么建议么?

陈老师:语文知识点比较碎,内容比较多,考查很灵活很综合。所以,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首先对每个模块的新增知识点要着重备考。如,2019年中考语文的古诗模块,新增了一些古诗,一定要熟背且要弄清每句古诗的意思和诗人情感志向。还有,2019年中考语文的文言文模块,增删内容也比较多,一定要着重备考新增篇目,梳理文意,理解背诵词义,把握中心。

另外,作文模块,要着重梳理初中三年写的比较好的作文,精修细改,提升立意,不同类型的作文都要有所准备。另外,也要关注一些时事热点,侧重国家大事,科技发展,文化类节目,多拓展作文的选材广度,还要提升写作深度。

8.小编:陈老师,在考试中,同学们需要如何分配时间呢?

陈老师:语文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150分钟。考生须争分夺秒,充分利用卷子提前发下来的时间,纵览整张试卷结构,关注整套卷子或者某些大模块比如基础·运用模块的主题是什么,做到“旁观者清”。

程度差的学生要在基础和阅读方面多花一些时间,保证正确率。程度好的学生除了保证前面的正确率之外,还要在作文方面也要留充足的时间,认真审题,发散思维进行选材,从容构思,处理结构。

9.小编: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两位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家长可以做哪些配合呢?

陈老师:首先,家长需要配合的是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抚慰。

其次,需要帮助孩子整理语文资料。比如基础选择题,课内古诗,还有文言文在背诵默写和理解等方面做过的错题;比如初三以来孩子曾经写过的作文……都要帮孩子整理,梳理错题,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徐老师:我主要从“心态调整”方面谈一下家长的配合,在关键的冲刺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师”,成为积极的倾听者;我们知道,在冲刺时期,很多孩子容易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家长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孩子进行认知调整,改善情绪。具体操作可以用ABCDEF工作表单进行梳理

A 诱发事件:发生了什么?

B 不合理信念:我的想法是?我为什么这么想?

C 结果:我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结果?

D 争辩:与你不合理的想法争辩,挑战自己固有的想法

E 有效的新想法:找到有效的且有用的新的想法和信念

F 新的情绪:那我现在有什么新的感觉呢?

另外,家长也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例如香蕉、菠菜、牛油果等,可以帮助大脑缓解焦虑情绪。

小编: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对各位考生及家长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高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附中名师一针见血:从小有这种习惯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差!
小学必须掌握的100句俗、谚语,新学期孩子文采飞扬,语文至少提20分
语文老师“怒火中烧”:“的、地、得”傻傻分不清?我再讲最后一遍!
小升初数学 语文期末试卷!两科能上195 ,重点中学“抢着收”!
2017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家长人手一份,孩子期末满分
1~6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到手!“抢先”打印给孩子做,期末高分不用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