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佳节,中唐才子浮想联翩,创作了一首佳作,结尾两句令人深思

端午节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的清晨,总要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多少年来,虽然时代进步了,但是大家依然不忘采集或购买一些艾蒿,带回家中,挂在门框或窗棂上,既是驱瘟邪,也是希冀美好的未来。

文人墨客也喜欢抒写一些怀念诗词,陆游就曾深情记叙,榴花已繁、艾束著冠,日斜事毕、笑向杯盘。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诗人的情怀也会发生变化,端午佳节,中唐才子浮想联翩,创作了一首佳作,结尾两句令人深思。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殷尧藩是中唐诗人,24岁进士及第,与许浑、马戴是诗友,曾和白居易、刘禹锡等酬赠唱和。他曾当过县令、做过幕府,还喜欢游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端午佳节虽然热闹非凡,也勾起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沉回忆。

开篇就比较了自己年少和晚年不同的感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童年时代对什么都好奇,更喜欢喜庆祥和的氛围,过节不仅有吃有喝,而且还有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开心快乐、无忧无虑。年老体衰时,就逐渐地对传统节日比较淡薄,更喜欢一个人清净无尘地回忆过往。

接下来就具体描述自己的感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节历来都有悬挂艾草、驱邪消灾的习俗,可是诗人却不愿继续效仿,只是祈求与家人同饮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诗人并非觉得厌世,也不是反对传统习俗,只是经历多了,兴趣乏了、精力也不够了,更感到岁月蹉跎,“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榴花依然红艳夺目,可是世易时移、物是人非,身边很多亲朋都已离他而去,既不能期望来日方长,也感慨容颜易老,能够健康地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幸事。

最后两句充满理趣,“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千百年来,无论圣贤还是愚夫,人生都如白驹过隙,能有几人可以青史留名。诗人身处乱世,经常目睹无数的生离死别,心中早已看淡看破。结尾两句语气虽然有些悲戚,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

殷尧藩虽然在唐代诗坛并不那么显山露水,但是白居易、韦应物等著名诗人都与其有过密切交往,说明他的才华和品行都值得大家称赞。虽然他流传于世的作品不多,这首七律却值得赞赏。

时光如轻盈的精灵,倏忽间就从指缝间溜走,但是每到粽子飘香之时,不仅榴花璀璨、莲叶翩然,而且心意荡漾、情思缱绻。人们怀念先贤、牵连亲友,更期望活在当下、幸福安康。

再细味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作者用“同瞬息、几垂名”,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恬淡襟怀。人活一世,总想轰轰烈烈地过一辈子,可是有时候命运却喜欢作弄世人。

所以,与其不停地抱怨和沮丧,不如任运随缘。工作中既要发奋努力,也不必操之过急,更要审时度势、分析利弊和得失,才能从容面对成败和荣辱。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幸福永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端午节:一首“消极”的端午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诗人暮年写的一首小诗,端午节时常被提起,读懂受益无穷
10位诗人,10首经典端午诗词,祝你端午安康
十首端午诗词,有习俗,有欢乐,有感伤
佳节联话 | 漫话端午联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