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业界人士谈媒体转型与新闻教育
编者按: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庆60周年新闻与传播论坛中,业界专家齐聚,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转型与新闻教育改革等问题并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RUC新闻坊梳理了东方网总裁徐世平和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郭乐天的会上发言和会后采访,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嘉宾简介:
徐世平:东方网总裁。东方网成立于2000年,是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上海市主流媒体之一,其基于大数据和民生服务的移动传播系统,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评为2015年“媒体融合教学十大经典案例”。

郭乐天: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该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由“四报一网一刊”组成的浙江省首个地市级报业集团。今年,集团旗下《温州都市报》“三大再造”融合模式也获选“媒体融合教学十大经典案例”。

一、媒体转型要转变“基因”

Q1:怎么看待当下传统媒体的转型?

东方网总裁 徐世平

徐世平:其实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传统媒体集团化的转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案例。许多传统媒体发现,转型做了所谓的新媒体以后,自己的负担反而更重、成本反而更大。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是因为传统媒体没有改变自己原本的信息结构和内容生产结构,只是简单地另外招了一批人去做新媒体,主要是微信微博和APP,并把它们作为媒体转型的标志,这都是误人子弟。这些所谓的“转型”只是给媒体集团白白增添了负担,却完全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也不挣钱。这样的媒体又何谈创新、何谈转型呢?

转型转的是“基因”,要从信息的集中处理和流程的控制开始,进行全员转型,而不是说做报纸的继续做报纸,做电视的继续做电视。要让媒体信息生产的流程在一个可控的链条里最终实现理想目标,也就是做到信息集中处理、多屏适用、一键分发,哪家传统媒体做到了这条,那么也就能说是转型成功了。

东方网当初花了三年时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中央厨房”式信息处理系统,使得所有应用都是相关联的,信息在编辑处理的同时可以一键到达手机、pc端、户外屏以及各类民生服务的客户端,是比较成功的。

所以我认为传统媒体转型不成功,就是没有转变基因。现在的媒体转型就像是一节木桩上长出来的木耳,不伦不类,既不能与过去很好的衔接,又不是完全的新媒体产品。

咱们新闻院校的老师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媒体转型转的是什么,不是做几个简单的产品,而是要培养出自己的新媒体基因来。最重要的是方式要改。当然,内容一定是要好的,这是刚需,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好的内容也需要通过好的技术、好的算法来进行生产和传播。

Q2: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跨出转型的第一步?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 郭乐天

郭乐天:借用喻国明老师的话,战略比战术重要;方向比速度重要。媒体转型要有顶层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解决“互联网 ”和“ 互联网”的问题。“互联网 ”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参与式架构”。传统媒体的转型就是要在改变思维方式的前提下,用参与式的架构来吸引用户的参与。

菲利普.迈耶在《报纸的消亡——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传媒业》一书中说:未来媒体的主要产品不是新闻和信息,而是不以销售为导向的社会影响力和以销售为导向的商业影响力。我的理解就是要注重品牌影响力的打造和注重用户的聚集。

Q3:传统媒体有内容、有人才,为什么转型总是不成功?

郭乐天:媒体转型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需要建立“用户”的概念。其次,还要有技术的支持。

我的转型理念就是: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搞新媒体,而是所有人员全部转型做新媒体,从“用户”理念出发,做好内容和形式上的两种服务。

另外就是流程的再造,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中央控制,一次采集,多种形式使用。并且所有的新闻部采编主任轮流执掌,编辑部分两部分,一部分负责生产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产品;还有一个部门负责读者反馈的情况,决定第二天哪些东西要上版面,做成更深度的文章。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清楚,新的媒体介质,无论是掌上也好、移动端也好,到底是要解决什么?其实一个地方媒体只要优先占有了一个接口,那么它就是成功的。这就是“影响力模式”,也就是品牌模式,用户只能记住一两个品牌,当一个媒体强势到整个地方都遍布它的声音,就能更好地拿到广告,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新闻教育需要改革

Q4: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冲击下,受高校传统新闻教育毕业的新闻学子是否还有竞争优势?

徐世平:新形势下的互联网公司是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类公司,制作的相关产品也非常优秀,但是仍存在着一些短板,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团队和干部人才的素质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例如东方网目前就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一些新兴技术类数据驱动类互联网公司(如今日头条),挖走了我们许多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导致企业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


第二,现在媒体的竞争环境相当开放,与过去完全不同。在以前,传统媒体是“老大”,没有人可以与之竞争,媒体生态是相对封闭的。而在今天这样开放的体系里,这种垄断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么再回来说说新闻学子,我个人认为他们在毕业求职时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过于追求去传统媒体。很多人毕业时非常乐意去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日报等),但却没有想到自己上了一艘快要沉了的船。



Q5:新媒体浪潮下,传统高校的新闻教育在学科设置上应该如何调整以满足业界的人才需求?

郭乐天:传统的经典的东西是不能丢的,包括许多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其实很多的东西都是从经典出发的。比如“把关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二次传播)”,“沉默的螺旋假说”、“媒介即信息,媒介——人的延伸”等等。在我的3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这些理论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当然教学必须改革。当前最好的方式是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资深媒体人进入教学这个领域。新闻教学实证很重要。西方的新闻实践很多是依靠学界来认定的。比如普利策新闻奖,是由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来评选的。如果人大能设一个跟业界相对应的新闻奖项,我觉得对新闻教学的基因改造肯定会有好处。


Q6:处于当下媒体转型大潮下的新闻学子们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实习和就业中占据优势?

郭乐天:这其实是个认知的问题,就是你是怎么看自己的。如果你天天把我是哪个学校毕业挂在嘴上,那就相当麻烦

我分析过传媒业近些年的变化。技术在引领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从1.0到2.0只用了三年时间,也就是说三年时间颠覆了原有的一切传播形态。之后基本上是三年一次改变,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又是一次颠覆。

所以我给何谓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技术引领传播形态的变化过程。一是技术,二是传播形态,三是过程。我倒不是说一定要掌握一门技术,至少应该知道运用新技术。


采访整理:赵睿楠
本期编辑:赵睿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认识和消除传媒转型中的内卷化
做业界良心,别当“歪嘴和尚”
加快传统媒体转型,与网络媒体共赢
图片新闻08 媒体转型
作为业界导师,不向新闻系学生传递焦虑
对话|获注资6000万,“上游新闻”靠什么争得上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