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谱:纸不够的情况下,孙过庭是这么做的...

接上一期《读书谱|“漢魏”二字:让你缠的酸爽,绕的带劲!~》,今天读读“有锺”二字。



上图太虚,是因为字太小,放大后便有些模糊。我们把视线往大远去,便知道这两个字到底有多小,“有锺”二字的分量不及一个“魏”字。



有人说,这么写,是为了突出节奏的变化,有人说,这么写是考虑字外的布白等等,其实也有道理也没道理。问题是,孙过庭怎么考虑的?其实在我看来,很简单,写这么小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1. 到了行末,纸不够了;

  2. 即便如此,还是想把这两个字都写出来。


所以,变小了。这种变化,客观上形成了虚实疏密的空间感。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学习是“从后到前”的分析和还原;而古人的书写,是“从前到后”的生发和表达,是一种随机应变和随型取势。


这也是学习临摹和创作的处境迥然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如此格外细致的分析其各处的变化与当时孙过庭怎么思考、心情如何是不冲突的!因为学习者和创作者的处境本身是不同的。同时,把这种古人这种生发变化总结成规律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也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




其实,书谱的这种行末的大小变化到处可见。下方“紧张”,缩紧便是。



当然,也不是一味如此,否则全篇会“头重脚轻”。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古人的书法作品里面也有很多,我们拿几幅米芾的书法作品来看看:


米芾 《官复帖


米芾《官复帖》也出现类似的纸张不够的情况,只不过,不同的是左方地方不够,于是字形变小、线条变细、行距缩紧,左右穿插。尾部的密实与前端的舒朗也形成了不同的变化。而厉害的地方在于米芾能够在的地方体现,比如“润乃”二字。


米芾 《韩马帖


《韩马帖》用笔细腻精到,笔调在行轴线的摇曳中变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右松左紧,特别是第七行略显拥挤了,这和古人书仪也有关。类似的情况《提刑殿院帖》也有。


米芾《提刑殿院帖》 


米芾 《德忱帖》局部


当然,底部也可以留空,另起书写,只要不违反书仪和美感,错落的底部变化也为通篇的生动增色。


说完字的大小变化,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在看《书谱》中“有锺”这二字,其实笔顺是显而易见的:



用笔上以圆润为主,所以要注意转笔的到位,特别是右边的转和左边的转的线条形态。



有朋友可能看到“锺”字的“重”部的第一笔标记成为“逆入”,为什么这么标,也是面对墨迹不清的状态下,借鉴其他类似的用笔做的判断:



结字上来看,可以学着去“切分”重量(下图红线),“有”字相对来讲下面的“占地面积”更大,因为是单根线因此留白也更多,“锺”字左边瘦长,右边相对宽一些,而主要的留白在两个部首之间。



如果你想举一反三,可以用“有”字试试,比如上面疏朗,下面收紧:



琢磨《书谱》| 品味汉字

今天,你有收获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米芾、王铎高清集字大放送
优美而有味道的变化 [孙过庭集字]
孙过庭、米芾、王铎高清集字
孙过庭、米芾、王铎高清集字大放送!
他自学“二王”20余年,终于写下这件“草书巨著”,让米芾“大开眼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