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雕师要有跨界思维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当代玉雕艺术可谓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巅峰程度。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已经非常困难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玉雕艺术已经走到了终点。在这个跨界为王的时代,玉雕艺术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其他艺术,比如跨界到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剪纸等领域,依然会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

    “跨界”为当代玉雕创造一个更全面的创作角度的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玉雕创作媒介。玉雕的跨界合作并不是为了超越,而是为了通过相互交叉,置换掉一些思维定势,产生新的玉雕观点。对于当代玉雕的“跨界”,也许人们一时无法真正理解其目的,但应该尊重它带来的艺术的实验意义。对于没有思考,就试图“跨界”的行为我们只能说是一种短暂现象,和真正的“跨界”艺术思维方式肯定不同,真正的“跨界”是创作者长时间思考以及观念的改变所形成,这样才能使艺术家获得有效的创作。

    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介之间的限制相对减弱,媒介的多元化让玉雕的触角变得愈发广阔,感受丰富且具有意外的变化。这些使得玉雕师创作出现了一些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式,技术让文明延伸,致使对世界的新主观品性获得一种新认知能力。它们将这种记录方式和生活能力与某种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媒体理论学家马克·汉森认为:“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审美体验,从自我满足的客观感知占主要地位的模式朝具体的情感为主要核心的模式发生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玉雕经常在变化中获得发展。随之,玉雕师必定重新认知时代的现实,试图解读对这个时代的期待。他们必须改变以往的玉雕创作惯例,将人们向一面镜子拉近,探测人们的欲望,捕捉并投影出一种遥不可及的变化。通常玉雕师的作品先通过视觉设计,依靠新科技展现多媒体空间、感官环境和复杂的互动,而这些就是当代玉雕师对这个时代变化的自我改变,玉雕师自然就会通过具有高度情感化的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个体价值。

    艺术批评家李小山曾说:“当代艺术就是多元化、多样性的,如果其中会有主流的东西,那就不叫当代艺术。这种多元化多样性的根源是当代社会对人的自由的尊重,不像过去只有一个途径,一条标准,一种评价。”

    毋庸置疑,单一的玉雕题材、玉雕画面表现玉雕师的创作观念已显乏力,玉雕师必然选择借助多种形式表达主张,突破固化的艺术边界,借助新媒体将创作理念转化为多种艺术的表现形态,因此,“跨界”业已成为当代玉雕师创作的首要选择,从而形成了玉雕跨界的现象。艺术多元产生了跨界现象,跨界又丰富了艺术多元形态。正是在这样一个多元前提下,玉雕师跨界只是众多跨界的一个小小支流,而跨界创作正是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表现。

    艺术“跨界”打破了现代主义艺术自说自话、相互分化的狭隘领域性观念,将艺术之外的社会、日常生活等其他价值领域纳入自身,改写了艺术概念和现代美学原则,从而使得艺术更加多元、包容。同时,艺术跨界拔除了横亘于各艺术门类间的藩篱,建立了艺术交叉共生的可能性,带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自由与空间,这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艺术生态的调节有着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跨界便是玉雕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更不代表任何跨界皆是成功且完美的艺术创新之举,因为自艺术跨界诞生之日便伴随着坚守艺术纯粹性的艺术家或艺术批评家的质疑与批判。

    无疑,玉雕跨界作为一种混杂文化形态,在当今社会的文化图景中成为一种非常惯用的艺术形式,甚至被某些前卫玉雕师内化为其艺术理想与生活方式。所以,玉雕师如果想创作出新颖、有创意的作品,就应该将艺术跨界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路径,唯有如此,才能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前卫的理念创作出令人们眼前一亮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棚中花漫画的启示
〔转〕超越与反观.邱启敬—当代玉雕暨跨媒介艺术展
科技时代的艺术与教育 作者:张杰
艺术访谈 | 戴雨晴:用传统水墨媒介去传递当代青年的中国思维
美国绘画:用欢乐的色彩与大胆的笔触描绘风景
[转载]玉雕设计的创作构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