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李商隐《风雨》谈律诗的对仗

从李商隐《风雨》谈律诗的对仗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在律诗中,最难的要属对仗了。 一首好的律诗,不仅意境优美、寓意深刻,还要有考究的对仗。在律诗中,分首、颔、颈、尾四联,原则上要求颔、颈两联对仗(也有个别的例外),而首、尾两联在对仗上则不做要求。例如李商隐《风雨》中,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和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用了很工整的对仗,而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和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则没有使用对仗。 好的对仗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什么是对仗呢?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指出是源于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现象。《诗词曲律说解》中说,“对仗,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对偶,就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放在诗词句中相同的位置,使之并列起来”。对仗是一种很严格的对偶,是对偶的一个特殊形式。 对仗虽然很难,但也有规律可循。王力在《诗词曲律说解》中提到,律诗里的对仗一般要遵循以下两点规则:“(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写律诗从细节上讲,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用词上的对仗: 在用词上的对仗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词性相同:我国古代的词性,共分九种,称之为“九品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这和现代词性的划分有所不同(现代词性分为十二大类,即名动词形容数词量词代词副介连助叹词象声)。对仗时必须做到词性上的一一对应。李商隐《风雨》中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对仗就很工整。名词“新知”对名词“旧好”,副词“遭”对副词“隔”,形容词“薄”对形容词“良”,名词“俗”对名词“缘”。   2)词类严相同宽不同:在词性对仗里的名词对仗中,严格地讲,还必须注意词类的对仗,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地理类对地理类。词类一般包括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文史、文艺、植物、动物、形体、人事、人伦、方位、精神等。李商隐《风雨》中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中的“新知”和“旧好”属于名词里的人事类,“薄俗”和“良缘”都属于名词里的精神类。但如果要求比较宽松,也可以不考虑这些。 3)词意相对或相关相似:在词语对仗里,还要注意词的含义,不能把两个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词放在一起。例如,悲对喜、表示人的感情的喜怒哀乐,善对恶、表示人的品质的好坏,如果用悲来对善、虽然都是形容词,但用品质来对情绪,显然很不合适。 4)词的结构必须对称:即词语组成的形式一样,单纯词对单纯词,合成词对合成词。又如李商隐《风雨》中的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中的“新知”和“旧好”,“薄俗”和“良缘”都是合成词,而“遭”和“隔”都是单纯词。 5)韵律要对仗:一般出句的“平”对对句的“仄”,出句的“仄”对对句的“平”。例如“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中出句的韵律是“平平平仄仄”,而对句的韵律是“仄仄仄平平”,在平仄上很对仗。 6)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使用。 2、句式的对仗: 出句和对句的句式的对仗主要是指它们在语法结构应当一致。这包括整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相同位置上词组的语法结构,都应该是一致的。例如: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李商隐《风雨》中的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中都用了主动宾句式,“新知”和“旧好”都是主语,“遭”和“隔”都是动语,“薄俗”和“良缘”则都是宾语。 格律诗中使用对仗,目的是为了诗歌在形式上整齐和谐、在节奏上增强韵味、在字句上精炼隽永,使诗歌在整体表现形式上达到高度完美的效果。对仗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按照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和“宽对”。如果在对应名词词性里,能按照分类相对的,就是“工对”;只对应名词的词性,不考虑名词的分类,这样的对仗是属“宽对”。例如李商隐《风雨》的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中的“风雨”与“管弦”六属于宽对,词性相同,都是名词,但却不属于同一分类,一个是地理类,一个是器物类。例如,《风雨》中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就是很严格的工对。 值得一提的是,颜色、数目、方位等名词各自单独归类,必须同类相对。所有又有“颜色对”、“数目对”、“方位对”之说。如,李商隐《风雨》的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中的“黄叶”和“青楼”就采用了颜色对。 并不是所有的律诗都要求严格的“工对”,要根据诗歌的意境和内涵所需而定。严格的“工对”其实是很难对的。 对仗一般有以下几种: 1)半对:即,句子中的一部分是对仗的。半对一般出现在颔联里的次数比较多,这是因为颔联要求相对比较宽松的缘故。 2)借对:指借义和借音。在对仗中,为了遵循格律规律,但又要考虑诗歌的意境和涵义,有时,不得不采用借对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在修辞上变通手段。 3)句中对:有时为了诗歌的韵律和意境的需要,还会出现本句里的对仗,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里的“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两句,出句里的“积雨”对“空林”,对句里的“蒸藜”对“炊黍”。这两句因为是诗歌的首联,所以在对仗上不做严格的要求,在出句和对句中,只有前半部分对仗,属于1)中的半对。 除上述三点以外,还有流水对,又称串对(出句与对句相关,而且顺序如同流水,不能颠倒),错综对(出句与对句本来应该相对应的字词,却故意放在不对应的位置上),隔句对(扇面对)(就是两联形成对仗,上联出句与下联出句对仗,相应的,上联对句与下联对句对仗)等。 记得和别人聊起律诗,很多人都说:喜欢自由舒怀,不想拘泥于格式。模仿律诗的格式,但不遵循律诗的韵律等规则,这样的诗歌应该属于打油诗或者现代诗歌的范畴。写律诗还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但这些规律并不是很死板的遵守,有很多是可以根据诗歌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变通的。一般来讲,颈联必须对仗,并且要工对,而颔联可以宽对或半对、也可不对。 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对于律诗中的对仗,一般情况下是颔联和颈联对仗,颔联可以宽松,颈联要求就相对严格。但也有不少律诗不是这样。古人就有不少律诗有首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的,也有只颈联对仗(蜂腰体),首联、颈联对仗(偷春格),后三联对仗,全无对仗,四联均对仗等情况,这些都属于个别现象,出现这些,也是作者根据通篇诗歌的整体需要来考虑的。正所谓文无定法,也是这个道理。 对颔联和颈联的对仗,一般,颔联为正对,颈联为反对。故,刘勰在《文心雕龙》关于“丽词”有“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之说。 无论什么样的对仗,都必须从整体布局考虑,如果为了追求对仗,而内容及意境放在一边使诗歌里出现了“纤巧”或者出现了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者接近的“合掌”以及句子结构重复使用,这就犯了律诗的大忌了。 在律诗的对仗中,首先应考虑的是诗歌的思想和意境,在此基础上,还有许多细节问题值得注意,一般: 1、在韵律上,1)“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2)避免孤平(两仄夹一平);3)避免拗句(出句和对句都是孤平)。 2、在句式上,一般,五言律诗多“二三式”句式,七言律诗多“四三式”常句式 3、在不同的联中的相同位置上也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完全一样的组词法。 律诗的对仗真的很难,但如果认真地学,也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七言律诗】
律诗对仗位置的六种变格
谈谈律诗变格的对仗形式(七)
闲品诗味6(雅俗共赏)
什么叫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有那些要求?
义山对老杜七律句法章法的接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