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奥古斯丁、波埃修、阿奎那为例,带你了解中世纪欧洲的音乐思想

音乐史-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聖詠(1)





简述中世纪欧洲的音乐思想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一个叫做“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他人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这个时代的分期如下:

  • 5―10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 11―14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 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本文通过描写中世纪社会及历史背景,呈现出宗教音乐、世俗音乐、音乐理论、器乐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并着重以中世纪早期和晚期具有显著地位的思想家为例,再现他们的音乐思想。 



一、中世纪历史 

中世纪(Middle Ages)又称中古时期,指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7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另一种划分是以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土耳其所灭为中世纪终结。音乐史研究一般指5世纪至13世纪为区别文艺复兴。 

音乐史-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聖詠(2)



“中世纪”,15世纪和16世纪的学者们都很理解这个词所暗含的轻蔑之意,“羊吃人”、“黑暗”、“神权统治”、“禁欲主义”是中世纪的主要特征。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也被普遍称作“黑暗时代”。艺术家挑战了所谓至高无上的神权,在熊熊烈火下被送去见了上帝,肉体被摧残、尊严被践踏、学术被淹没、思想被禁锢,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若想要更好地了解中世纪音乐,必须从纵向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包括它的经济发展、体制制度、意识形态,这样会为我们的双眼加上放大镜、显微镜,抚摸音乐在这个时代留下的痕迹。 



二、中世纪音乐成就 

在中世纪,音乐仍然居于“七艺”之列,但音乐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它承载的更多是理性、教化的功能,当我们摒弃“黑暗”、“无所作为”这些字眼去客观评价中世纪音乐时,发现中世纪音乐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财富,为下一阶段音乐奠定了基础。 

(一)哥特式音乐 

12世纪末13世纪初,“哥特式”风格的产生导致后来“哥特式音乐”甚至“哥特式文化”的发展,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哥特音乐、电影、小说本质上已发生改变,但总体是一脉相承的。 

(二)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的发展、壮大,最为突出的是格里高利圣咏和教会复调音乐,此后便确立了宗教音乐严肃、庄重、规范的风格,并且由于宗教音乐封闭的自身特性,反而在客观上为宗教音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前提,使宗教音乐的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培育,为西方音乐的独立发展提供基础,其中教会僧侣所做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三)世俗音乐 

这一时期,世俗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但他们以顽强不屈的反抗者体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散发出勃勃生机。千百年来,世俗音乐便是以这种姿态走到了我们面前,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流浪艺人、游吟诗人和恋诗歌手,他们摆脱封建专制和神学思想之束缚,活跃在广大市民中间,丰富城市文化,为世俗音乐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同其他时代一样,中世纪音乐也出现俗雅并置的局面,为后世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四)音乐理论 

音乐理论在中世纪仍以古希腊音乐理论为基础,最著名的是波埃修斯的《音乐的体制》和卡西奥多的《音乐对话》。11世纪,法国神父圭多?阿雷蒂努斯确立四线谱的运用,制定出六声音阶的唱名,为首调唱名法最早的前身,发明“圭多手”,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一时期出现的调式已非常的科学化,四个正格调式、四个变格调式以及后来增加的爱奥尼亚、伊奥尼亚四个调式,到16世纪,中世纪十二个调式才真正确立。 



(五)器乐 

如同基督教一样,中世纪器乐从东方传入,基于这样的原因,中世纪教会除管风琴之外,一切乐器不允许在教堂使用,器乐同世俗音乐一样几乎只在城市、民间世俗音乐领域中流传。中世纪器乐主要包括弦乐和管乐,乐器有竖琴、疏特琴等,民间器乐曲主要是埃斯坦比耶、萨尔塔雷洛、罗塔这些都逐渐变成流行的器乐体裁。 



三、中世纪音乐思想 

(一)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思想和《忏悔录》中。 



奥古斯丁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他的神学理论,并引出宗教功利主义和禁欲主义,在贯穿他哲学和伦理学的同时还贯穿了他的美学和音乐美学。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丰富又复杂,吸收了希腊古典美学的思想并将其与神学思想相结合,从神学角度出发来分析奥古斯丁对音乐的理解,他对美学的认识分为客体对象与主体审美两个方面。奥古斯丁将美学和哲学都持“神创论”的观点,认为美的本原来自神明的创造,如他说:“美善的天主创造了美善的事物,天主包容、充塞着受造物。”他认为音乐美的本原在“上帝”那里。奥古斯丁主张理性应处于主导地位去引导感情,感情也要服从理性的引导,《忏悔录》中技术他审美感书的文字是这样说的:“你的圣堂中一片和平温厚的歌咏之声, 使我潸潸泪下。这种音韵透进我的耳根,真理便随而滋润我的心田,鼓动诚挚的情绪,虽然泪盈两颊,而此心觉得畅然。”为了崇尚神圣的理性、抑制人的情感,主张让音乐变得语言化,他要音乐向后退,退向语言,不以曲调为主。 

奥古斯丁在信仰与理性比较上,是重信仰而轻理性的。然而在审美中,他又变得重理性而轻感情,因此可以看出,三者在他心中的关系:信仰之上,理性居中,美感在后。爱美是人的天性,但他认为这种世俗的感官的爱是一种情欲的表现,而情欲是会使人迷失本性的魔鬼,人应该爱那上界的美好。 



(二)波埃修 

波埃修(A?M?S?Boethius,约480--525)罗马哲学家,政治家,被称为 “古罗马最后一个哲学家和中世纪第一个哲学家”,认为音乐是理性认识的对象而不是感性体验的载体。波爱修真正成体系的理论是他关于“音信相应”学说及 “宇宙音乐”的概念。在《音乐的体制》中,波埃修证明了音乐与人心存在的内部联系,文章说道:“所有感官的知觉力是如此自然而然地在某种生物中存在,以至于设想一种动物没有感觉知觉是不可能的。”明确了感官存在的自然属性。在感官过程中也要加入理性的判断,才能对事物进行正确的感知。波爱修又吸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身心的整个结构是与音乐的和谐紧密联系的”观点,得出音乐与人心相联系的内部原因,用数这个中介物解决了音乐与人心之间联系的问题。波爱修将音乐划分为三个部分:宇宙音乐、人类的音乐和器乐音乐。波爱修对于音乐的划分,使上帝创造的世间万物都归于音乐之中,按照上帝制定的和谐规律运行。于是,在他眼中音乐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代名词。 


中世纪音乐-阿尔方索《圣母玛丽亚歌曲集》



(三)托马斯?阿奎纳 

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在1567年,庇护五世界将圣托马斯?阿奎纳日与其他四名最伟大的拉丁神学家:波埃修、杰罗姆、奥古斯丁、葛利格理并列。 



阿奎那的艺术论概括了中世纪对艺术的一般认识,他用 “艺术arts ”这个词表示制作某物的能力,这同古代与中世纪的用法是一致的。他将艺术规定为 “正确的理性规则”,他认为“艺术家的作品,其根源在制作的观念,而且不过是排列:秩序与形状”。他反复强调:“艺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后者又为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而上帝的心灵则是自然万物的源泉。”,得出阿奎那以理性作为艺术的出发点和归宿,艺术的最大功能在于陶冶、完善人的理性,使人有可能从卑琐的感性生活中超越出来,去思考和观照更神圣、更深邃的东西。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三人的介绍,我们大概了解了中世纪音乐美学的概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与其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作为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手段,必然深深陷于这种矛盾之中,它或者因能给人以精神的娱乐而受到欢迎,又因违反“禁欲”戒条而遭到贬斥。 

  • 在继承古代数论的基础上,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和波爱修的“音心对应”理论、宇宙音乐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帝脚下的世界进行了解释,以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的观点,结合于基督教神学及哲学之中。

  • 与奥古斯丁不同的是,阿奎那对音乐淡漠很多,认为具有功能性是艺术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一样,艺术也应用宗教和道德的观点来评价,但他并不否定那些只为愉悦而从事的艺术,只是要求这类艺术应当产生在一种循序化的、理性的、因此是和谐的生活之中。

不过,他们三者都将音乐至于和谐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帝与科学
中世纪宗教死亡哲学——基督教死亡观的论证
奥古斯丁正统对抗阿奎纳新思想
爱尔兰凯尔特音乐,放松中世纪的器乐风笛
【政治思想史上的穿越者】
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律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