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嘿嘿,挪威可有位无与伦比的“小品大师”


故乡卑尔根的景色和民间生活,都是我的素材,都曾给我以灵感。

——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
一直被认为是
 挪威最伟大的作曲家 
除了少数大型作品
他最大的成就是创作了许多音乐小品
故而有“小品大师”之美称

今天是格里格
诞辰177周年
5首名曲,以志纪念




01

a小调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也赞不绝口



格里格的音乐天赋显然遗传自他的钢琴家母亲,他6岁开始学琴后的3年中已经写了一些变奏曲。1858年,15岁的格里格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在那里,刚去世的舒曼和门德尔松的早期浪漫乐风的影响仍然很大,这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格里格的音乐风格。一直到60年代,莱比锡都是格里格的主要活动地。

舒曼

门德尔松


1868年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就是格里格在莱比锡那些年鲜明生动记忆的推动下,写出的一首舒曼式的大型乐曲。虽然这部25岁所作的协奏曲应该算是格里格早期的作品,并且留有一定的“模仿”痕迹,但总体已经相当成熟,并显示出许多格里格自身特有的旋律与节奏神韵
整个60至70年代格里格曾两次访问意大利,在那里他结识了早已大名鼎鼎的李斯特。1870年冬,格里格第二次到意大利拜访李斯特时,为他演奏了自己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李斯特听后很是激动,对这部作品大加赞赏:它短小的曲调特别令人喜爱,而且还恰当地加以突出。

李斯特

1879年,以作曲家和钢琴家双重身份的格里格在莱比锡演出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格里格从此名扬国际。在1883年的柏林演出后,这部作品开始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而被经常演奏至今。




02

抒情小曲集

生活况味,在此凝结



1867年,格里格迎娶了表妹妮娜为妻。她是一位优秀的歌手,格里格大部分重要的歌曲都是为她而作。他们的婚姻稳固而幸福,并一起旅行演出前后长达近40年

一批杰作开始滔滔不绝地从婚后幸福的格里格笔下流淌出来。《a小调钢琴协奏曲》正是写于婚后第二年,而《抒情小曲集》则始于他结婚的那一年。


作为格里格最具代表性与可听性的作品之一,《抒情小曲集》共10集,从1867年至1901年,前后一共写了34年。这些充满魅力、范围很广的小型乐曲几乎是采用笔记簿的形式,描绘出格里格对于他周围事物始终如一的关注和不断变化的反应,从中也可看到他利用民歌资源构成了他特有的舞蹈节奏。

最初的几集《抒情小曲》对于演奏者来说技巧不难,音乐视角也较为外向和乐观。当格里格进入中年(58岁时完成了最后一卷)后,所写的音乐变得内省和怀旧。其中,作品编号54的第5集(含5首曲目)和编号68的第9集(含2首曲目)还被格里格自己从钢琴原曲改编为了弦乐队曲

Two lyric pieces, Op. 68 - 1. Evening in the Mountains: Andantino 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Neeme Järvi;Mårten Larsson - Grieg for Study
Two Lyric Pieces, Op. 68 - 2. At The Cradle: Allegretto con moto 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Neeme Järvi - Grieg for Study




03

戏剧配乐—培尔·金特

伟大诗剧配伟大音乐



格里格与最重要的两位挪威文学家:般生和易卜生都曾是创作上的合作伙伴。1871-1874年间,格里格基于般生的戏剧性的诗歌写了一系列作品,如《在修道院门前》(作品20)、《山的奴仆》(作品32)和《贝格里奥特》(作品42)等。

1879年,在易卜生的力邀下,格里格开始为他的诗剧《培尔·金特》创作配乐。《培尔·金特》取材于挪威民间故事,大意是:自私放荡的浪子培尔·金特长期离家在外、招摇撞骗。他诱拐别人的新娘又抛弃;与山魔之女相爱后迷上了追逐权力;他漂洋过海,流落非洲;还与阿拉伯酋长的女儿有过露水情缘。晚年,历经大富大贵而最终一无所有的培尔·金特回到故乡,在矢志不渝的昔日恋人索尔维格的怀中才找到了最后的归宿与救赎。

易卜生

格里格用了两年的时间写了26段各自独立的音乐段落,以伴随不同的戏剧情节。戏剧的场景延伸到非洲和阿拉伯,有荒凉的,也有讽刺性的和幻想性的。伴随配乐的《培尔·金特》首演十分成功。后来,格里格选取其中最好的8首曲子,先后编成了两套常演不衰的管弦乐组曲

这些原来是伴随作为异乡游子的培尔·金特在贝都因部落和神秘非洲不端行为的音乐,对如今许多没有看过易卜生戏剧只听过格里格音乐的人来说,是挪威音乐生活最完美的描述与注解。而《第一组曲》中的《晨曲》和《第二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几乎已成为格里格音乐的代名词。





04

霍尔堡组曲

纪念一位同乡剧作家



1870年代中期,格里格已充分确立了他作为健在的挪威最伟大作曲家的名声。这便常常使得他需要做一些可能并不太情愿的指挥工作,特别是指挥挪威爱乐协会乐队。

1884年,是与格里格同样出生于卑尔根的剧作家路德维希·霍尔堡诞辰200周年的纪念年。挪威爱乐协会约请格里格为相关纪念活动写作音乐。格里格为在卑尔根商业广场竖立的霍尔堡雕像揭幕典礼谱写了男声合唱《纪念霍尔堡》,并在随后的纪念音乐会上演奏了他的钢琴版《霍尔堡组曲》(也被称作《自霍尔堡时代》)。

霍尔堡铜像

1885年初,格里格把5首一套的《霍尔堡组曲》改编成了弦乐队版本,副标题为“老式风格的组曲”。这部组曲显示了格里格以一种新颖动人的方式来运用旧时代音乐形式的完美能力,与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异曲同工。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Yo-Yo Ma - Tchaikovsky: Gala In Leningrad

充溢着典型格里格音乐风格的弦乐队版《霍尔堡组曲》后来也成为了作曲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据说格里格自己对于改编之后的乐队音响也十分满意。

Holberg Suite, Op. 40: I. Prelude George Weldon;Philharmonia Orchestra - Holberg Suite
Holberg Suite, Op. 40: II. Sarabande George Weldon;Philharmonia Orchestra - Holberg Suite
Holberg Suite, Op. 40: III. Gavotte and Musette George Weldon;Philharmonia Orchestra - Holberg Suite
Holberg Suite, Op. 40: IV. Air George Weldon;Philharmonia Orchestra - Holberg Suite
Holberg Suite, Op. 40: V. Rigaudon George Weldon;Philharmonia Orchestra - Holberg Suite




05

第3小提琴奏鸣曲

至臻化境的小提琴曲



《c小调第3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于1886-1887年间,它具有一种罕见的戏剧性与张力,是格里格在奏鸣曲领域的杰作

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位美丽热情的意大利小提琴家泰雷西娜·图阿(Teresina Tua,1866-1956),她来到挪威拜访格里格,其令人赞叹的精湛技巧,使激动不已的格里格为她写了多首小提琴曲,《第3小提琴奏鸣曲》就是其中最好的一首

泰蕾西娜·图阿

这部小提琴奏呜曲最大的特色就是充满了清丽、明净的古典风范,写作手法上的简洁明了可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作品力求以最直率又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并搭配以完美的形式结构。

该曲充分反映出格里格对于小提琴与钢琴奏呜曲这一体裁无论技术还是内涵都炉火纯青、至臻化境的创作功力。





由于不写交响乐和歌剧
德彪西嘲讽格里格的音乐是
塞进雪花的粉红色甜品

但把小型作品写到极致
并被世人景仰铭记
不正反过来说明了格里格
那一份独特的伟大




来自格里格故乡的

限量挪威伴手礼

只在橄榄有售哦!

音乐盒*1 杯垫*1 明信片*1 书*1

橄榄组合价:249元带回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晨曲》
交响乐欣赏—格里格与西贝柳斯
北欧的诗意:品味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一首清新牧歌
抒情诗人,格里格
从北欧小国走出来的音乐巨匠格里格!
那个长得像爱因斯坦的格里格丨“你不能说他的音乐是挪威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