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首列回访北大荒知青专列申办的前前后后

再看专列知青来
郭伊林

1998年石肖岩、姜昆、孟凡贵、姜仲等北京知青提议和组织的知青专列开先河,开赴北大荒。满载着回顾下乡三十周年的知青们,他们来自京津沪杭等地,乘专列驶离北京,直奔哈尔滨。开始了寻根之旅。作者郭伊林介绍了哈尔滨的知青们配合申请知青专列的细节。

作者 郭伊林 哈尔滨知青 1968年下乡到一师七团赵光农场。 知青专列时就职于省青年国际旅行社,本文写于2020年8月1日。

二十二年前的今天(1998年8月1日)《生活报》几个版面刊登了 中国首列——知青专列从北京发出,驶进哈尔滨火车站的报道!

火车站里站外人声鼎沸,红旗招教,彩幅飘扬,写有各知青连营和人名的接站识标,映红了火车站的内外。

进站了,进站了!站内接站的哈尔滨知青们兴奋的喊叫着。徐徐驶进的火车有的知青从车窗探出半个身子,挥着胳膊大声的喊叫谁的名字,接站的人也举着识标,蹦跳着呼喊着谁的名字。车上的人下来了,车下的人迎上前,拥抱、兴奋,流泪……

细节,场面,生活报的记者们,比我介绍的详细感人……

我在站台上看着知青们的别后再相见场面,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作者(左)和姜仲

1997年的某天,姜仲从北京打来电话说:石肖岩有个想法,能否搞个专列,三至五节车厢就行,纪念一下知青们赴北大荒三十周年!此时正是后知青时代,知青们事业有成,家居安稳,都想做些事情。听到这个建议,我这个当时的知青活动热心者,立即开始前期运行。向单位老总汇报,当时我们省青旅与团省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筹备建设知青大厦事宜,所以单位老总非常重视和支持,请单位某部门齐经理协助我前往哈尔滨铁路局申请《知青专列》事宜。

作者(中)和石肖岩(左)等

坐落在南岗区大直街的铁路局是一栋三层楼的欧式建筑,楼内楼梯宽大楼层间距高,走廊宽敞 ,办公室是双开的大木门,与当时的哈尔滨市政府的建筑差不多,看上去格外的㕌重庄严、神圣。为什么要说神圣,因为当时我的心情真是觉得自己在做一件神圣的事情!

进了几次哈铁局的大楼,我和齐经理找到了计划处的负责人,因为*处长与齐经理是好友,所以我们说话就很直接,包括当时还有一位驻哈铁的军代表在场 (好像是负责军车军辆之事的) , 听到了我说的话后,很是吃惊,表示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虽然那时中国已经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时期,但我们这个边垂省份还是比较滞缓落后的,用那位军代表的话说:专列是为高层领导、军转入伍或重灾大难才能批准占线调配车辆进站的国家的大事,你们一个私人 (知青)  申请专列,你们可真敢想。我笑着对他们说:这不是敢想,其实我们都坐过专列,听到这处长和军代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呵呵笑着继续说:真的,三十年前我就是坐着专列下乡去的农场!一句话把俩位都逗笑了!军代表也幽默地说:那我还是坐专列上哈尔滨来当兵的呢!但那是公家的事,可不是个体户。既然见到了铁路局的相关负责人,我对他介绍了知青们的现况和对北大荒的感情,及北京上海天津杭洲的发展及未来的趋势,虽然,这在当时的哈尔滨是不可能的,但他没有回绝我,也许他是在考虑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京沪会是什么样?总之处长答应我找机会问一下局领导的意见,我知道这可不是他一个区区处长能签批的事情……   

哈尔滨虽然是省会城市,因为一时没有找到哈尔滨铁路局负责办理这种业务的专门机构,这件事的办理的节奏还是有点不顺。这次处长对我说:你们应该弄个申请批件报上来呀,我也好有个抓手往上问,看看该咋整……

还是得专业人士,想出的办法也够专业,光是这么跑来跑去的,是谁要申请专列,具体是什么部门负责批准,线路、时间,单程还是往返要说清楚。

总算是有个明白人,指了一条明白的路!

申请报告?以谁的名义申请?知青大厦还在申请立项中,根本不俱备法人资格,知青大厦的各种申报工作 还都是以团省委的名义盖章签字的。还得跟我们青旅的老总说这个问题,老总支持了我们:同意以青旅的资质出文件申请专列,但如果涉及到资金等的问题,就要由我们知青自己解决。就这样单位为我出了申请知青专列的红头文件。送到铁路局,处长让我等信息,这大约又过了一两个月,虽然那时我因工作已经用了手机,但处长却总是开会需要关机,而当时的手机还不是智能的,即不能留语音也没有文字功能,只能是互相通话而已。为此,我又去了几趟那座漂亮庄、严神圣的铁路局大楼……

齐经理告诉我:铁路局让咱俩过去。兴冲冲地我们见到了处长:“你们申请的线路不全是哈局,哈局无权批申”。

听到这,我的心全凉了!处长接着说:你可以让你北京的知青们去铁道部试试,只有部里才能批这种跨好几个路局的专列,这涉及到占线、留时、出站、进站、车停站等等一系列的运作问题……听的我脑袋都大了!只听处长又说:我给你介绍个人,她跟我是工作关系,人不错!你们找找她 也许她能帮你们解决或指出方向。一听这话我就又兴奋起来,对处长说:能麻烦你给写个便条吗?否则见面不方便呀!处长笑着对我说:我已经给谢处长打过电话了,你让北京的哥们去找她吧!说话的功夫拿出笔,写下了铁道部谢处长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

我用几个字表达不了处长这个人有多好 多善良,他不是知青,他没有知青情感,但他却给了我一把开启知青专列的钥匙,我的内心里深深的感谢这位哈局的处长!

走出铁路局,我立刻打电话向姜仲汇报,并告知铁道部谢处长的两个电话号码。知青专列能否成功,就看姜仲啦……

北京知青里的确是人才济济,在各个领域和部门里,都有知青胜任要职。但是姜仲想要把知青专列批申成功,那也是难上加难的呀!必竟这是中国的首列,不是公家出面申请的首趟知青专列!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上进有为的知青融入了改革大潮。他们在一些公事的场合相识,互谈中得知对方也曾下乡在北大荒,缘于此,他们成为了朋友!曾经的困苦 让他或她更为仗义,帮助了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 当年连队的知青,这少不了上层领域的知青们的互助,毕竟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于是,知青们互相联系,互相帮助。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为我们的后知青时代做点什么(贡献)在知青中展开。北大荒知青一次次地在长江以北的地区--杭州、北京、天津等地知青搭台,经济唱戏。召开座谈会,联谊活动,帮助农场和困难的知青。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费前往,因名额有限,有时并非是想去就能成行。

当知青召集人石肖岩有了知青专列的想法时,我们这些哈尔滨知青们,自是无条件、无代价的支持着。

在姜仲不辞辛苦、历尽曲折的把知青专列申批成功后,各地的知青们涌现了空前的热情,积极报名参加!怎奈车少人多,只能是先报名者先行。当然后20年里,多地多次的知青专列开行……

北京知青叶世洪电话通知我:石肖岩说能否弄到五箱北大荒白酒,送来北京,在专列开行前喝壮行酒!北大荒白酒在知青中极有影响,纯粮食酿造,好多知青人生中的第一口白酒,就是喝的北大荒!我立马回答他:放心吧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时任北大荒酒厂的副总王伟

我找到时任北大荒酒厂的副总王伟,哈尔滨的的女知青,王伟二话没说告诉我:放心吧,这点小事我负责。酒我交给你,但我不能送到北京,酒的来源解决了!

穆秀薇:十八团的女知青,她的爱人在哈铁公安处工作。当她知道我想把五箱白酒用进京的火车捎到北京时,立即就回我说:没问题,小事一桩!送酒进京的事也落实了!

作者和穆秀薇(左)

当时的新闻媒体 对知青的活动非常重视。在得知知青专列既将成行时,积极跟进报道, 要派记者随车釆访。我觉得这是求知不得的好事!杨建是我的知青好友。她觉得我们应该去北京接知青专列,她也想坐这趟具有使命感的专列!当时哈尔滨去北京的火车好像只有两趟,火车票也特别的难买,想要买到近两天的车票,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于是,我又找到穆秀薇帮忙,穆秀薇说:这我可不敢答应你,并立即给她在铁路公安处的爱人打了电话,我在电话里说了情况,共三个人、五箱白酒,想搭乘后天的18次火车进京,人上车后再补票。白酒要交给车箱的列车员,因为这仨个人上车后的具体铺位都不确定·根本无法管理五箱白酒,交给列车员,由列车员交与北京知青的取酒人。秀薇的爱人听了我的请求后,立刻就答应了。他想办法联系后天的18次火车,我们约好了后天晩上在火车站的见面时间和地点……

作者和杨建(左)

1998年的7月29日晚,哈尔滨火车站外,我早早的来到了指定地点,王伟的车装着五箱北大荒白酒也到了,省报记者刘洁和知青杨建俩人相继也来到了,稍后穆秀薇和她爱人的车也到了,秀薇爱人的警车把我们的两台车一并从货运处带进了火车站的一站台,等候着18次列车的进站!如果没有秀薇爱人的疏通,我们的两台车根本进不了站,那五箱白酒弄进站去 也够沉重了……

18次火车进站了。穆秀薇的爱人把列车长和乘警长介绍给我们,他们非常热情地告诉我们:放心,酒一定完好地交给北京来取酒的人。他们仨人都能安排上卧铺,实在不行,让他们睡宿行车(列车员睡觉的车葙)。我真诚的感谢他们,列车长也真诚的说:“这事赶上哪个班都会帮忙的,我弟弟也是知青,谁家还没有过下乡的呀……”

也许,我们在做了一件大家都认可的事情。

酒,在乘警的帮助下,大家一起搬到车上。记者刘洁、知青杨建俩人,他们仨人,也登上了卧铺车厢。

火车 载着知青的情怀 开向了北京……

第二天的早晨,火车到达了北京站。满脸大汗的北京知青叶世洪来了,取走了酒,接走了他们仨人。

北京知青叶世洪

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了,依然催毁不了知青的情怀……由于北京站附近的街道严重的交通堵塞,杨建和记者刘洁他们乘坐的大客车无法前行,眼看着火车进站的时间到了……于是这些老知青们下了大巴,跑步前行,检票、进站,依然是跑步……

 终于跑到临客337列火车的站台上,眼看着火车开走了……

火车准时、准点的开走了,真的开走了!正如报纸上写的:一位从浙江来的老知青哭着说:怎么就开走了呢?不是专列吗?我等这一天等了二十年了,就不能等我一会儿吗?

杨建、刘洁还有其他的没赶上火车的知青们 立即决定:出站打车去北京机场坐飞机追火车……

这些老知青他们全都是自费来乘坐这趟专列的!

北京机场,值柜员得知了他们的情况后,汇报了值柜经理,巧,值柜经理也是知青!然后他们与火车上的姜仲取得联系,得知:第一停车站是沈阳,并告诉了抵达时间,第二停车站是长春,时间是几点几点。能搭乘的航班只有到长春才能赶上这趟专列,于是他们就购买了北京飞长春的机票。机场的值机人员体现了人文关怀,值柜经理还帮他们联系长春机场的大巴,得知他们的到港时间已经没有大巴了,又帮他们联系了一台机场中巴,把他送往长春火车站!

感谢北京机场的值柜知青!感谢长春机场的人文关怀!

当刘洁他们到达长春火车站后,少许,知青专列就进站啦!刘洁登上专列后,就被这沸腾的车厢和广播里的歌声《兵团战士胸有朝阳》振奋了!年轻的小记者后来告诉我: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那些叔叔阿姨……

还好,他终于赶上了中国首趟知青专列,开始了随车釆访……

后来 我也码了一个“豆腐块”:《打着飞机追火车》,杨建单位的老总看到报纸后,破格为她报销了车票机票,这就是我们的知青情怀!

看见知青专列的总策划人石肖岩和操作人姜仲走下专列,听见因劳累操心的姜仲那说不出话的哑嗓子,我迎上去拥抱了他们……

在首列知青回访北大荒专列成功运行之后,全国又开启了多列北大荒知青专列,知青旅游专列、知青文化专列,北京至虎林知青专列等等列车,进一步沟通了京沪浙知青们和北大荒、和下乡所在地的联系,促进了知青们用各种方式支持第二故乡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郭伊林 哈尔滨知青,1968年下乡到赵光一师七团 ,1973年回哈 ,退休于省青年国际旅行社。(写于2020年8月2日)

生活报的报导

为知青专列印制的乘车证

 印制的乘车证

哈尔滨知青迎接知青专列

 1998年在重返 “北大荒知青专列”上姜昆与知青后代合影


来源:知青50年,本文编辑:兴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说北大荒知青故事(二) 风 波
【津巴时讯】座火车上班!津巴铁路局夸下海口了
还记得当年我们乘坐过的56次列车,知青专列
一位知青对人生的感悟
知青岁月(7):黑土地上的爱情(之三)
一别名山三十载 回首已是花甲人(6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