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学津:让马派艺术得以继承发扬

  我于1962年拜师马连良先生,当时在人民剧场举行的拜师会,老舍先生也参加了。自打拜师以后,看马先生演出的机会大大增多了。我记得有一次马先生晚上要在华北剧场演出,我们团上午正排《雏凤凌空》呢,传达室让我去接电话。我拿起电话,“喂,您是谁呀?”就听见电话那头儿说:“我是你爷爷。”哎哟!我一听,马爷爷。我说:“爷爷您什么事儿呀?”他说:“你今儿下午四点钟到清华池,你陪着我洗澡去。”我说:“好,我四点钟就到王府井那儿。”记得那天晚上马先生演《换官杀驿》这一折,我看着他们扮戏,然后再到台下看戏。

马连良为弟子张学津说戏

  那会儿我没事儿就去马先生家,跟着他遛弯儿、洗澡。我总感觉在他家里头,他的生活跟艺术可以说完全融化在一起了。给我感觉印象深的就是他平常抽点儿烟,抽黑猫牌的,黑猫牌的烟盒是那种洋红色的,它那个红好像是发点儿黄的。他一瞅烟卷盒这红好看,就拿这个红当色标了。按那颜色染了一件红的衬褶子。所以说他的生活中离不开戏,他从生活中好多东西上都能借鉴到戏当中。我们家买了一个书桌,上边雕刻的图案马先生瞅着好,就让剧团里画美术的把那图案给拓下来,就按那图案,做成舞台上一个假台口。他在生活中发现什么东西都能考虑用到舞台的表演上。

《珠帘寨》 马连良 饰 李克用

  过去老生行分文老生、武老生,唱工戏的,做工戏的,可是马先生结合他自身的条件,扮上好看,后来嗓子又恢复了。1929年他灌那唱片《龙虎斗》,那啧呐翻高儿唱得多棒啊!我还听马先生之前有一张唱片是《珠帘寨》,那时候那嗓子好像还没倒过仓来呢,都是平槽的音儿,等到了1929年能翻高儿唱,我就想,马先生得下多大功夫啊!马先生形成自己马派的风格,他唱腔儿里头,可以说到他后来嗓子好的时候,那真是怎么使怎么有,怎么唱怎么有。所以他结合自己的条件,他把唱工的、做工的戏,通过加工整理,形成他有唱有表演,又有做功,又有身上,非常全面的一个老生流派。

  现在有人说,唱马派的不多,我自身的体会是马先生形成他的这种风格,就跟翁偶虹先生写的那篇文章似的,马先生的综合条件太全面了!他不是说往台上一坐只卖唱儿,他的表演、唱功、做功、念白,脚底下踩的锣鼓点,身上的做派,简直是太全面了!

《三娘教子》 马连良 饰 薛保、
张君秋 饰 王春娥、张学治 饰 薛倚哥

  我是1962年拜的马先生,实际我跟他学戏也就是四年,他1966年就去世了。我记得第一次登台,是1951年在长安大戏院与马先生还有我父亲演《三娘教子》,我演小东人。我那会儿初次登台就跟这两位大师演。当年不是跟现在似的,演出前演员、乐队拉到一起响排一遍,当时演出前演员间对对词儿就完了,把哪个地方的对口说一下就成了,就各自扮戏去了。所以当时一上台呀,我唱的小东人不是有一个小圆场吗?马先生这一溜上啊,台底下观众一瞧马先生上台了,马上就是一个碰头好儿。我第一次登台,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啊,心说一句没唱台底下怎么鼓上掌了。我演出的时候,在台上感觉马先生的嗓音特别大,以至于我自己也不自觉地提起调门儿来了,他在台上给其他演员的这种刺激,是用他的声音带着我走,我这心气儿也跟着上来了,这场演出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借东风》 张学津 饰 诸葛亮

  像《借东风》《龙凤呈祥》这几出戏,在学校我跟王少楼先生都学过,王先生也是宗马先生的路子。但是到了马先生家里头,像《借东风》啊,他又给我重新捋了一遍,《借东风》的唱儿是一句一句地给我抠的。

《清官册》 马连良 饰 寇准、裘盛戎 饰 潘洪

  当时正赶上我们建校十周年,让我选一出戏参加建校纪念演出。马先生给我说了头一出戏——《清官册》。这是出老生的基础戏,前面有个“调寇”,一段儿[三眼],四段儿[原板],后头“审潘洪”五段儿念白。我记得那会儿我抱着大收音机,听马先生跟裘盛戎先生这出戏的演出实况录音。我天天抱着收音机就听这个,心里跟着马先生念,他在哪儿停,我心里就默默记住在这儿停。他在哪儿的气口,在哪儿的音拉多长,我心里就跟着他走。我心里跟着他都顺了拍了,再自个儿喊嗓子去,再念去,等于就是跟着他的节奏了,这我才算掌握了。你绝不能自个儿背词去,你肯定处理不好气口儿,一句话断句断在哪儿,哪个是重音肯定都掌握不好。

《赵氏孤儿》 张学津 饰 程婴

  马先生给我说的第二出戏就是《赵氏孤儿》。通过《赵氏孤儿》他给我说戏,我体会到这出《赵氏孤儿》可以说是他舞台表演艺术的一个总结,是马派艺术的结晶。因为在这出《赵氏孤儿》里头,当时一些不让唱的戏里头的表演技艺,他都给融进去了:比方像《一捧雪》莫怀古托孤,莫成第二天就要替他死了,一个屁股坐子坐下来,哭完变成苦笑,然后屁股坐子起来。还比如《赵氏孤儿》程婴那个倒步,我一瞧,这不正是“白虎堂”里用的那个身段吗?那些老戏当时都不让唱了,但是这些动作他都给摘过来了,化到《赵氏孤儿》里头了。

  马先生在《赵氏孤儿》扮演的程婴,有八个上场、八个下场,没有一个是重复的。他六十岁时排的这出戏,往里头安的这些复杂的动作都是他几十年来舞台表演艺术的结晶。我跟他学这出戏的时候,我才二十多岁,演出的时候我都觉得累得慌。所以可见马先生六十岁排这出戏,往里头安了这么些东西,他的基本功得多深厚啊!

《赵氏孤儿》 马连良 饰 程婴、裘盛戎 饰 魏绛

  在这出《赵氏孤儿》里,马先生把程婴刻画得真是太到位了!尤其是跟裘先生那场“打婴”的戏,两个人在台上打的动作。魏绛抢过鞭子,一推一搡,程婴往那儿一跪,被鞭子一抽。观众就感觉马先生虽然是挨打,但是他心里是乐的,他跪着走,他脸上那个表情显露出他不是心说我这挨着打,疼!而是感觉他挨着打但是他心里头乐:哎哟!我可算遇见忠良了。他这么恨我,这么打我,我终于可以跟他说实话了,所以这种表演呐,必须得通过舞台实践,通过马先生给我说,才能真正领悟到。《赵氏孤儿》可以说是马先生把他一生舞台艺术表演方法的积累都运用到这出戏里头了。

《空城计》 张学津 饰 诸葛亮

  我拜马先生那年头儿,正是北京京剧团鼎盛时期,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几位大师都在。那会儿的工人俱乐部就是北京京剧团的大本营。这剧场里哪根大柱子前头我都站着过,当年只要一演出就客满,我到哪儿看戏去呀?就只能站在柱子前头,主要是为不挡观众视线。有的时候我也靠着墙看,实在没地儿站了,我也上楼坐到楼梯台阶上看过。现在回忆起来那段看戏的经历,受益匪浅。我在台底下柱子前头看戏呀,我看的是近景儿,看马先生的面部表情;我上楼坐到台阶上看了,变成我看全景了。看他怎么上场,刚一到九龙口的哪个地方停,五锤儿上走到哪儿念白,哪个位置挖门儿怎么挖,挖多大的门儿,我都看得清清楚楚,我能看到他全场调度的步伐,还有他走的范围的大小。

《画龙点睛》 张学津 饰 李世民、王文祉 饰 马周

  《画龙点睛》这出戏值得一提。记得有一天我回家看我父亲去,我一进门儿我父亲就说:“你赶紧去看山东吕剧《画龙点睛》,这出戏好。”我赶紧打听,人家说这出戏在北京就演了两场,剧团都回山东了。我就托人找本子,因为我父亲就跟我说这戏他看了,当时这出戏还有争论,认为知识分子对皇上不满,画一条龙没眼睛,以表对皇上的不满。这出戏是以知识分子马周为主人公的。我父亲告诉我不要演马周,让我演李世民。让我们把这出戏变成李世民整饬吏治,微服私访,调查研究,发现马周这个知识分子是栋梁之材,重用贤臣。在微服私访时,通过调查研究,皇上最终把贪宜给处置了,给真正的栋梁之材委以重任,这戏就立住了。

《画龙点睛》 张学津 饰 李世民、黄德华 饰 赵元楷

  当年北京京剧院一团的团长是李元春先生,请来了王雁导演来导这出戏。排这出戏的时候,把原作者给请来了,然后把我父亲的改编思路跟他一说,要以李世民为主人公,最终改编成京剧了。根据咱们京剧的特色,把词句精炼了。这个戏在当时上演是挺轰动的,尤其戏中的县官赵元楷那几句:“县官不如现管。”“庙小风大,官小权大。”“王法管人,我管王法。”这些戏词儿当时一念,台底下的好儿就来了,跟观众产生了共鸣。尤其是“落荒”那段儿,“真皇上遇见了土皇上,我的官倒把我敲诈光。”这词儿一出来好儿就上来了。我们也体会到老百姓要求国家法制,不能让这些贪官污吏为非作歹的强烈愿望。

《画龙点睛》
张学津 饰 李世民、王文祉 饰 马周、阎桂祥 饰 四娘

  那会儿写着马派名剧《画龙点睛》,但是马连良先生哪儿唱过这出戏啊?但为什么标“马派名剧”呀?我就是要表明,在排这出戏的时候,我用的是马先生的风格,他的那些唱腔,跟他在舞台上的神韵来演这个李世民,让观众看出这戏充满马派风格,才能说这是马派名剧。这出戏的立意好,里边安的东西也好,值得咱们北京京剧院好好保留,找机会复排。(陈笛/编辑整理)

  (摘自 《中国戏剧》 2015年10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了53年了,观众却永远忘不了的京剧大师!
马派名家
张学津先生演唱 赵氏孤儿
谭元寿:缅怀马三大爷
马派艺术杂谈
小处着眼 精益求精——马连良先生为京剧《赵氏孤儿》的程婴设计服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