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友情兮音未绝——读顾正秋《十八拍兮曲虽终》有感

  人生到了晚年,回忆便成了一种享乐,尤其是对于童年、少年的往事。那时虽然对一切还幼稚,充满幻想,但毕竟是最真挚、最纯洁、最快乐、最无邪。这就是我常常沉浸在上海戏剧学校生活回忆之中的原因。

1942年合影  前排左起:何金海、关鸿宾、赵德勋

后排左起:张正芳、顾正秋

  “为什么一提起上海剧校,你总离不开顾正秋的名字呢?”不了解当时情况的一些朋友常常发问。是啊,小秋是我们“正”字辈公认的代表,我与小秋又有着不寻常的友谊和欢乐,怎么能不谈她呢?而她,也是一样,前些时候我读到她在台湾出版的《顾正秋舞台回顾》一书,许多地方写到我,其中还有一“好同学张正芳”的专门章节,记载了我们在京剧事业的道路上共同起步、共同奋斗中结下的纯真情谊,那真的把我带回了甜蜜的青少年时代。合上双睛,隽永无穷……虽然我们被海峡分隔了,但心仍然是那样的相通。而此心相通的人又何止是我们两人呢?先辈的老师见到我,也一定要问起她。二十多年前,我在拜荀慧生先生的典礼会上,梅兰芳先生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在艺术上成熟了,也有了归宿,就是不知正秋怎么样了,十多年听不到她的消息了……”张君秋先生见到我也总是说:“看到你,就总想到正秋。”李洪春先生、宋德珠先生、傅德威先生、关盛明先生、王金璐先生,……无论谁见到我总免不了问:“正秋有消息给你吗?”如果是我们“正”字辈同学走到一起不仅仅要谈到正秋,还要谈到老校董许晓初,教务长关鸿宾,还有正荣、正良、正芬等等。人的感情不会随历史变迁而迁移,相反,真挚的情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来愈深化。

《汉明妃》 顾正秋 饰 王昭君

  去年初,我去香港探亲,但想不到那里云集了我们上海剧校的那么多老观众、老朋友,我在那儿几乎被包围了,而且都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小秋的情况,请我去听她的录音,看她的录像。谁能理解我坐在录音机、电视机旁的心情呢?《玉堂春》使我惊呼叹绝,《锁麟囊》让我悲喜交加,《汉明妃》令我声泪俱下……荧光屏关掉了,我的心却无法平静。是兴奋?是激动?是怀念?是辛酸……反正泪水总也止不住。小秋啊,人家都说你中断了舞台生活,我却看不出,人家又说你晚年生活中的遭遇使你衰老了,我更看不出!我看到的仍然是当年舞台上灿烂夺目的青春;我看到的是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京剧的艺术化到了你的身上,你也化到了京剧艺术之中。你不仅是扎扎实实地继承了梅兰芳先生的风韵、而且,有机地将尚、程的特色化到了自己的身上。尤是《汉明妃》一剧,你由剧本的结构,唱词、唱腔到身段表演进行了不拘一格的突破、革新,由王昭君上场的〔西皮慢板〕到“冷官”一场〔二黄散板〕转〔原板〕,再到“出塞”的载歌载舞以至煞尾一句唱中一连五个“鹞子翻身”的技巧,处处可以看到几十年来,你是在用心血浇灌着艺术之花,你奉献给中华民族的是一颗几十年如一日追逐民族艺术的赤子之心。真是“艺不惊人死不休”哇,我辈之中你堪称师表了。早闻你有“台湾的梅兰芳”之美称,我想这绝非仅指你对于梅派艺术的继承,而且包括了你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敢于推动戏曲艺术向前发展的开拓者的气魄。这就使我又想起我们幼时一起学戏的日子,正是你那股子勤奋钻研的劲头,才激励着我不甘落后,在你的带动下,我们“正”字辈无论是在继承传统,还是在改革戏剧上都有一股好学风。我们分手后,我们“正”字辈的同学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都树立起继承传统文化推动京剧事业改革前进的旗帜。我在辽宁,正明在武汉,正岩在吉林,正娟、正阳在上海,都有过成就和作为,我们的理想是一致的,步伐是相同的,我相信我们这些同窗契友一定会有团聚共话的日子的。

《新文姬归汉》 顾正秋 饰 蔡文姬

  然而,前些天看到了正秋以《十八拍兮曲虽终》为题的“正式告别舞台的几句话”一文,其中竟正式提出了“我这次在国家剧院演完《新文姬归汉》后,就要永远卸下戏衫,郑重告别舞台”。我惊愕了。我虽没机会看到她的《新文姬归汉》,但确信她凝结在该剧中的造诣,然而我们真正告别舞台的日子不应如此轻率地选择啊!不错,我们这一代已是花甲上下之年了,时有宿疾来扰,每搏一次,心力交瘁。可是想想故友们的期待,故乡观众的期待,看看京剧——我们的事业正走在十字路口当中,我们心事未了,死不瞑目啊!又悉正秋把自己告别演出“所获电视转播金20万元新台币全部捐出,其中10万元用作推展京剧基金,10万元作老兵返乡基金。(注)听后不胜感慨,她把祖国、人民同自己的艺术生命紧紧融合在一起了!由是,小秋更不应草率地离开舞台。

张正芳、顾正秋(右)合影

  1986年,我们“正”字辈同学自愿发起了纪念建校45周年的同学会纪念演出,虽然仅演三场,但轰动了上海。演出后观众围在剧场外久久不散,而且都在打听着“顾正秋”,“顾正秋”……正秋,这是你应当想得到的呀!那么多期待你的观众,不亚于蔡邕的文化志业盼望着蔡文姬归来整理完成!同学们至今仍然在筹备着我们学校50周年的纪念演出,那一天是非你共同参加不可的呀!对于京剧事业,我们后辈的青少年虽然渐渐跟上来了,但是说真心话,对于京剧的振兴、发展,仅靠他们一代人远远不行,我至今留恋我们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情景,就是总觉得这对晚辈的学习、继承仍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我们如能欢聚一堂,共叙我们别后几十年的艺术心得,切磋、探讨我们戏曲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联合一起共同演出,才是我们告别舞台的正式日子吧?正秋说的“希望有更多的后辈能在舞台上为传统献身,努力把国剧香火延续下去”。她的愿望就更有实现的可能了。十八拍兮曲虽终,故友情兮音未绝,当知重得兮回长安,共聚欢乐兮胜当年。(注:引自1987年12月8日《参考消息》载“台《中国时报》2日报导”)

  (摘自 《戏剧报》 1988年第3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顾正秋:“空前绝后”的《银空山》
京剧文姬归汉 顾正秋李桐春胡少安孙元坡等
大家|李世济,一生梨园情,一世蝶恋花
休恋逝水——顾正秋
致敬当代武丑泰斗,京剧名家张春华去世
【京剧】《朱痕记》 顾正秋周正荣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