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初期的石家庄戏院
userphoto

2022.05.05 辽宁

关注

(来源:闲谈戏曲的博客)

解放初期的石家庄戏院

       石家庄解放后,曾遭到敌机轰炸和特务破坏。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狠狠打击了敌人反动气焰,社会很快安定下来。当时,人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主要就是听广播、看电影和看戏。听广播得有收音机,那时,收音机是高档商品,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记得,一天晚上,收音机直播剧场演出实况。大院里有收音机只一家,那家人好客也喜欢戏曲,就将收音机搬到院子里,将电灯拉出来,院子里人和其他院里的来人坐着小板凳,围在收音机旁,聚精会神听演唱,听到精彩处,大家高兴地鼓掌叫好。但,这样机会毕竟很少,难以满足普通老百姓文娱生活需求。再说看电影,解放初期,新电影比较少,票价和看戏差不多,也不能使人如愿。最后就是看戏了。说起看戏,石家庄有京剧、评剧、丝弦,还有外地来的剧种,戏院子也多,大多数戏院几乎天天晚上客满。晚上出去看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的一种乐趣。

解放初期,石家庄的戏院主要集中在桥西,而桥西又主要集中在南花园地区。桥东就有一个戏院,就是坐落在民生街的民生剧场。

           (一)

那时,桥西大约有近十个戏院。两个在中山路,一个是大众剧场,一个是工人剧场。这两个剧场在当时是相当高级的。为什么?一是剧场新,舞台大,观众座位好;二是在这里演戏的剧团都是请来的名角。如梅兰芳、马连良、荀慧生、奚啸伯等名角到石家庄演戏都是在大众剧场。平时,是石家庄专区京剧团演出的专用场地。石家庄专区京剧团是以荣春社为班底,主演是刘英堃和薛耀春,都是武生,演出多武戏,尤以演出“猴王出世”火暴,后须生高永琦加盟,剧团更加强盛。我看过他们好多戏。演“火焰山”,刘英堃饰演孙悟空,薛耀春饰演红孩儿,高永琦演猪八戒。高的猪八戒不戴面具,用油彩勾脸,把猪嘴勾得真象拱出来一样,唱的也好。后来奚啸伯先生到石,就是奚先生领衔主演了。

工人剧场比大众剧场小,是石家庄评剧工作团经常演出的场地,主演是郭砚芳,唱腔类似新风霞,在石家庄很有名气。后来,这个团支援西北,调到宁夏。工人剧场又成为石家庄市京剧团的演出的场地。京剧团的主演是杨玉娟、杨淑芬、穆祥斌、林丽娟等,他们曾分别拜梅、马、裘、李(多奎)为师,后来薛耀春调过来,更是锦上添花。这个剧场也经常由外地名角演出。

(二)

沿着大众剧场望西走,见路口往南走进去,便是南花园。那时的南花园,有点象北京的天桥,不仅戏院子多,而且还有说书的、变戏法的、唱打鼓的。戏院子大约有六七座,名称大概有新世界、中华、同庆、新新、和平、义友等。这些戏院大多设施比较简陋。好一点的园子里,如“新世界’,观众的座位是单个硬板靠背椅,可以对号入座;差一些的戏院是长条靠背椅;再差一些的,观众的座位是固定在地上的长条凳。说是长条凳就是的将木桩楔在地上,然后,上面钉上一块长木板。观众前面的桌子,做法和长条凳一样,只是比长条凳高出一大截。这些戏院也有分工。

新世界是市评剧团经常演出场地,也时常有外地剧团演出;中华戏院,主要是供外地剧团演出,演评剧时多;同庆戏院似乎有一个京剧底包,经常请外地的名角来参加演出,主要演京剧。当年,著名京剧武生崔盛斌曾组团,在这里上演武侠戏“江南大侠就是你”,轰动一时,后被政府禁演。此后,崔盛斌剧团,一蹶不振,逐渐消失了。

位于南花园南侧的和平戏院,是石家庄丝弦的老“根据地”。解放前,丝弦一直在这个戏院演出。五十年代初,石家庄丝弦剧团分成两个团。一团由王永春领衔,转到新新剧场演出;二团仍在和平戏院演出,由张永甲主演。新新剧场设施比和平戏院好,一团演出质量和号召力也比二团要好一些。

义友戏院是个大席棚,观众座位是三四块砖垫起来的木板。在这里演出的剧团都是县级小剧团,票价也很便宜。我在这里看过弋阳昆曲《李自成进城》和河南梆子《抬花轿》。那时,年龄小,没有看过河南梆子,第一次听须生用小嗓唱,觉得怪怪的。

南花园还有一个海市戏院,很小,大约坐一二百人。正定县河北秧歌常在这里演出。主要演员是马瑞花、钱菊花等。常演的剧目有《安安送米》、《王定保借当》。 

沿着这些剧场再往南,就是说书、曲艺、杂耍的场子了。这里有两个书场,一个是南花园天泉茶社,观众边喝茶边看节目,这里不仅说书,还演其他曲艺节目;另一个书场是个小席棚,二三十个座位。说书人叫高明堂,矮胖个子,胖嘟嘟的圆脸上有些许麻子,颇有点像'三侠剑'里金头虎贾明的长相。他说书声情并茂,神采飞扬。特别是说贾明时更是绘声绘色,一纸折扇在他手里上下翻飞,如同兵刃挥舞;听者如亲临其境,如醉如痴。

在这周围,还有大变活人、仙人摘豆等杂技,这些演出没有舞台,搭个场子围起一圈人就齐了.演出人技艺高超,幽默诙谐,令你目不暇接,拍手称奇。

     (三)

桥西戏院多,看戏的人也多。相比较,桥东的民生剧场就差多了。桥东、桥西相隔一条铁路,却象隔了一座山,桥西戏院热闹火暴,桥东的民生剧场萧条冷落。这个戏院,既能演戏,也能放电影。记得上海一个话剧团,曾以特瘦有名的著名影星韩兰根领衔在这里上演话剧“秋海棠”,一时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后来,报纸批评韩兰根在剧中只有一句台词“阿弥陀佛”,在台上不过几分钟时间,根本不是主演。这一来,看戏的人立马大减,剧团困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排了一个反特话剧,才略有转机。河南某地曲剧团,在南花园演出,几乎场场满座,转到民生剧场,每天观众只有三四成,走,合同没到期,不走,勉强糊口,十分艰难。

后来,1955年后,桥东又建了河北剧场,是石家庄的一流剧院。反右时,学校曾组织我们在这里看过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刘介梅”,著名演员董行佶演一个老贫农,他那特殊的磁性的声音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四大须生杨宝森也曾在这个剧场演出过。

20世纪五十年代的石家庄,工业迅速崛起,农业丰收,社会安定,市场繁荣,人民就业机会多,生活越来越好,对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京城和外地的剧团经常来石演出,本地剧团也大显身手,看戏和戏院子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那时的石家庄,套用一句戏词,真是“好一派北国风光”啊!

这些,是我的一些零星记忆,难免有错,供朋友们参考。

(写于2007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振兴戏曲文化关键不是硬件
资讯丨戏曲观众年轻化,剧场呈现出新面貌
石家庄晋州丝弦剧团
“丝弦大王”刘魁显
资料丨解放初期界首市戏剧、曲艺、文化工作
雕刻在城砖上的记忆--老北京的那些事儿【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