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友来稿 | 在创新中留住评弹“三寸之舌”的功力

听客

书友来稿

在创新中留住评弹

“三寸之舌”的功力

陆培溪

评弹尽管在整个文艺剧种中並不占十分主要的地位,但基于她的历史源泉,却有不可忽视的内涵。所以50-60年代在江浙沪一带能获得了火然泉达的发展。当时涌现了不少流派名家和传世的优秀作品。评弹凭借她的艺术含量赢得了文艺市场的青睐,甚至一度在文艺市场的占有率上超过其他剧种。

我记得年轻时爱听书,懂听书的,在某种场合还存有一种时尚的感觉。可惜这种情况由於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致使评弹的“黄金时期”持续不长。尤其是在左倾思潮所谓“斩尾巴”和“文革”运动的影响下,对评弹艺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摧残。造成评弹艺术的三断层,即书目断层,演员断层和不可忽视的听众断层。

书场,演员,听众和书目是研究评弹艺术发展的四大要素。当然现在评弹发展趋势要比那个时期好了不知多少。但是我认为四大因素中听众的来源还是当前评弹市场的难点。个人认为要培养一批爱评弹、懂评弹的听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大家都在关注评弹的振兴,这就更显培养听众的重要性。再好的书没有听众去欣赏,试问评弹怎能振兴?

我和我的一批朋友都是评弹爱好者,平时聚在一起无非就是谈论有关评弹的那些事,自然对评弹的现状都有点担忧(明知是庸人自扰)。都是自幼進书场开始培养皓爱评弹的这种情趣,遗憾的是无能为力为她介扰。对于研究评弹发展的四大因素,我辈听众只有议一议听众的观点。

听众需要听什么样的书?说什么样的书才能留住听众。“评弹从来哪里来,到哪里去,讲的是评弹的源与流……源流之间有着质的规定性,沿流求源是苏州评弹保持自己的艺术特色……坚守苏州评弹的本体,我们的传承才能生生不息……”(摘自唐力行文)这一段话实质上己经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有关听众需求的问题。在文艺百花园中为啥有这么一群听众会无怨无悔地爱上评弹?这都是冲着她的艺术特色而聚集的。简单的乐器,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全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天道地。论布景、道具、灯光……评弹怎能和电影、音乐、戏剧相比。但评弹却有她的独特魅力,这个独具的魅力就是评弹的本体。听众要欣赏的就是这些内涵。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文艺创作必该与时俱进这是不可忽视的规律。评弹书目“私訂终身后花园,落难公主中狀元”的熟套内容己留不住新老听众的耳朵,所以必须另辟蹊径,但是创新必须要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一旦脱离了评弹的本体就是对评弹艺术的侵蚀。滑稽为博观众一笑,舞蹈为观众显示形态的美,音乐为听众传播美的听覺意境,所以各个剧种都有她们的表现形式、主旋律。试问若评弹的演出过于倾向其他剧种的表现形式而放弃了“三寸之舌”的功力,这还能留住老听众培养新听众么?

实际上,听书除了欣赏她的说噱弹唱外,还能从说书先生口中获取信息、增进知识。我年轻的时候热衷于听书往往也是冲着这个去的。同样一个实例,从说书先生口里说出來,往往就感到更有信服力,这就是评弹语言的魔力。评弹这门艺术尤其对年轻听众还是个交流知识的平台,所以评弹演员在演出中切莫热衷于把精力转移到其他表演形式上,从而忽视了磨练自身的语言功底,途入自废“武功”的误区。

评弹只有以她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才能吸引更多听众。

以不一样的视角聆听苏州评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往事杂忆(66)• 评弹缘
了解苏州评弹的人文价值
乡音----听戤壁书
苏州评话杂弹(一):从“不学无术”说起
评弹知识讲座 | 苏州闲话(吴语苏州话、苏州方言)
苏州书场忆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