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侃京剧】社会名流客串京剧过戏瘾
userphoto

2023.01.15 辽宁

关注

    在京剧舞台上,有许多职业性的名伶,也有许多票友,票友中的名人演京剧,说来更有意趣。

  著名作家张恨水在三十年代初,担任北平《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的编辑,是个戏迷,也很会演戏。在一次北平新闻界赈灾义演中,张恨水积极参加,在压轴戏《玉堂春》中扮演崇公道。他的嗓门很高,声如洪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为红极一时的小说家参加京剧演出,号召力很强,加之他表演成功,成为当时各家报纸的爆炸性新闻,一时成为美谈。自此,张恨水又多了一个笔名--'崇公道'。

张恨水

  一九三三年,一批新闻界人士为同事的母亲祝寿,在北平宣武门外大街江西会馆组织一次堂会,请了许多名角演出。张恨水欣然在《乌龙院》一剧中扮演张文远(丑角)。在小锣声中,白鼻梁、头巾紧扣脑门的张恨水一出场,满口安徽、江西味,顿时引来一阵喝彩声。演出时,对他的插科打诨,即兴抓哏,令人忍俊不禁。阎婆惜问宋江:'张文远是谁呀?'宋江答道:'乃是我的徒弟。'阎婆惜却逗道:'我听你说,你的徒弟可是有名的小说家呀,你怎么没有名啊?'台下哗然,笑声掌声连成一片。而台上的张文远走路却一瘸一拐的,且紧皱着眉头,下场后,别人问他怎么回事?张恨水这才边骂边笑着说:'真是岂有此理!有人恶作剧,在我靴子里放了一枚图钉,害得我好苦哟!'

 

张恨水全家福

 一九四七年春节,北平新闻界一次联欢演出,张恨水在《法门寺》中串演校尉跑龙套。当时,他已是《新民报》社长,他别出心裁地又邀三个报社的社长一起来跑龙套。那三个社长都戴眼镜,张恨水为求统一,自己也戴上了眼镜,四个龙套、四副眼镜,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不已。

 

画上听戏-李滨声

 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自幼爱上京剧。他十岁时就客串过《汾河湾》中的娃娃生薛丁山。四十年代,他家常居沈阳,上中学时加入一个业余京剧团,每周彩唱公演一次。后来,李滨声到北京上大学,课余参加票友活动,在长安大戏院演出过《白门楼》、《罗成叫关》。当时,与李滨声在东北一块业余演戏的于玉衡(今为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已'下海',拜在了'通天教主'王瑶卿门下。由于于玉衡的引荐,李滨声经常到王瑶卿家中,听王先生给弟子们说戏。

李滨声

  当时王瑶卿家住前门外大马神庙。王先生对李滨声讲,你到戏园子看戏,只要一提徒大马神庙来的,就可以随便进。李滨声一试,果然灵。他就利用这些条件,看了许多戏。后来,李滨声与名家合演《群英会》,扮演周瑜。舞剑时,裘盛戎兴之所至,为之打大锣。李滨声主要演翎子武小生,他主演的《白门楼》、《辕门射戟》、《罗成叫关》、《八大锤》、《螺丝峪》等,都很有名。笔者曾看过他的演出,他那起霸、耍锤出手、开打,动作利索乾净。至今在他寓所中,还有他经常练功用的大锤、翎子,俨然专业演员之家,而他的职业却是画漫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马神庙”见闻:于玉蘅拜师王瑶卿
京剧教育家王瑶卿
回首繁华如梦渺——怀念我的师父王吟秋先生
如果没有这个老太婆,京剧还不一定能成为国粹呢
无标题
刘曾复:论梁小鸾的京剧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