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 10,看绍兴文旅2022“精彩时刻”!
userphoto

2023.01.20 辽宁

关注

编者按:逐光而行,行将致远。2022年以来,绍兴文旅继续秉持胆剑精神,实干为笔、初心为墨,擘画“诗和远方”的共富图景,一路风光旖旎。于癸卯兔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提炼全市文旅系统2022年十大工作亮点和十大创新案例,献给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绍兴文旅发展的朋友们,与您共享这份奋斗的结晶。

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立项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拥有了首个国家级遗址公园,成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标志性成果。

绍兴大湖头遗址、嵊州下方山及周边墓群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宋六陵入选“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

推出“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风雅宋——最是宋韵在绍兴”文物大展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展览。

全域旅游成为各地推动文旅发展主抓手,全市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全覆盖

鉴湖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城创建率达83%,3A级及以上景区镇覆盖率超80%。

启动全市域文旅资源普查,尧舜禹迹图编制成为全国文旅资源普查转化的创新案例受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关注

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全市4台大戏入选精品展演,联动开展第二十届越剧大展演、“绍兴有戏 青春致敬经典”、第七届“全球越迷嘉年华”等活动,发布《中国越剧传承创新发展绍兴倡议》,相关工作获文化和旅游部领导批示肯定

嵊州越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入选省级保护区,并作为浙江省唯一创建国家级项目上报文旅部

原创剧目成果丰硕,越剧《核桃树之恋》、歌曲《故乡》入选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绍剧《喀喇昆仑》“戏剧中国”优秀剧目

采取系列举措,做强做亮绍兴研学旅行,《绍兴研学旅行标准化发展及地方实践》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举办研学旅行系列活动,发布研学旅行游线,全市新增研学旅游基地(营地)19家,其中省级6家支持绍兴“打造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写入省政府“高质量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文件

举办“全国百家旅行商走进绍兴暨绍兴旅游产品采购会议”等大型活动,全市文旅产业“稳进提质”取得成效。

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开展文物安全大整治、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旅游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等行动,开展“整装蓄势再出发”业务建设提升活动

市文化执法队获全国查处重大侵权案件有功单位全省文化执法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省岗位练兵技能团体二等奖,1个案件获评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市文广旅游局获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发布绍兴非遗LOGO和形象IP,创新设立首批10家非遗形象门店,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达112项,居全省前列

“稽山鉴水——非遗主题之旅”“走唐诗之路——探寻越音芳华之旅”2条游线入选省首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非遗保护指数连续5年列全省前3

创新打造“国内新媒体宣传+海外推广+地推”全矩阵宣推平台,全力提升绍兴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东亚文化之都·绍兴”“越音缭绕绍兴城”“一元地铁游绍兴”等系列主题宣传获央视、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众多主流媒体报道,新闻宣传工作列全省第1获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多次入选全国市级文旅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TOP10榜单,中宣部海外媒体平台“发现美丽中国”等连续29次向全球网友推荐绍兴文旅资源、品牌。

“浙文惠享”民生实事项目提前完成,“绍兴用精品博物馆示范引领乡土文化窗口建设”作为先进市例经验在全省推广

开通“鲁迅故里至鲁迅外婆家公交专线”,创新确立12个村作为“基层服务联系点”,举全局之力,“一村一策”开展文化惠民,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党建引领打通公共文化服'最后一米’”做法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关注。

成立绍兴文旅大数据实验室;“研学游一件事”“文物守望者”2项重大应用场景上线运营,“文物守望者”应用场景入选全市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管理服务系统”在省数字化改革全省会议中作典型路演,数字化改革工作在数字文化跑道中荣获市级部门第1名

“越安游·团队出行一件事”等4个应用项目入选省文旅厅第二批数字化改革试点数量居全省前列

新设立绍兴美术馆、绍兴市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中心2家事业单位,扩编市考古研究所;设立文化艺术类人才编制池,为文化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引进提供有力保障。

引进4名考古领域高层次人才,相关做法获2022全市“才聚绍兴”十佳案例

推进全市50个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绍兴文化会说话”助推招商引资,一批文旅项目因绍兴文化而落户,其中柯桥区依托若耶、云门文化,成功吸引上海华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若耶·铜谷小镇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成为佳话。

制定《绍兴市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保护利用条例》,以法护航诗路文化。

增设唐诗之路遗迹景点60个,实现遗迹景点展示与可视化体验的有机结合。

坚持文化为魂,新昌县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首倡地精华地”旅游品牌,创造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乐园。

探索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文物安全监管新模式,破解火灾、文物法人违法、自然灾害等风险防控难题。

“文物智慧管家”入选2022年省文旅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和省委数字文化系统第一批优秀应用“文物守望者(预防文物法人违法)”入选2022年度绍兴市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诸暨市“文物建筑白蚁监测预防处置模块”解决73%文物建筑白蚁危害问题。

嵊州市探索新时代越剧传承发展路径,与浙江卫视合作推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推动百年越剧与时尚综艺品牌跨界融合。节目在浙江卫视、中国蓝TV、美丽浙江等媒体矩阵播放,直播累计观看超9500万人次,播放量超3亿,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2亿,全网热搜66个有效提升越剧知名度

擦亮“绍兴有戏”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开展“我的艺时光”“街艺角”“文艺专家门诊”“文艺播撒乡镇行”等活动,开设线上线下课522门,组织街艺角演出220余场,服务2万余人次

“文艺播撒乡镇行”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强化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组建全市艺术普及联盟艺培机构子联盟,分三批公布798家艺培机构“白名单”,引导“白名单”机构为中小学校提供课后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我的艺时光”“街艺角”等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惠及人次超10万

举办“守望——两宋皇陵考古成果展”,以文物说宋韵,集中展示两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371件(组),展示两宋皇陵文化,是绍兴南宋皇陵(宋六陵)与巩义北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的首次联展。重量级媒体聚焦报道,其中新华网专题报道阅读量超280万人次

以古越藏书楼创办人徐树兰为名,创立“树兰”系列公共文化品牌。擦亮“树兰书院”少儿国学公益培训等深度阅读品牌,创新推出“树兰爷爷”系列文创,累计建成树兰书房18家,2022年,越城区建成开放首家“旅游+”树兰书房——树兰书房·迎恩门馆。今天,我们再读徐树兰,成为绍兴致敬先贤的话题。

推出“明师传艺·薪火相承”戏曲人才培养工程,引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助力越剧、绍剧、莲花落等戏曲薪火相传。1人获“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1人获第六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获3金5银4铜佳绩。

联合同程旅行推“首届绍兴文旅好物节”主题馆,通过“好物×人气”“好物×品牌”“好物×文化”“好物×市场”的好物乘数经济,促进绍兴文旅产业线上生产、销售、推广的深度融合,让好物特产成为绍兴文旅实体经济的强有力卖点,持续激活文旅市场的消费动能。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宋陵没有考古价值?
南宋皇陵遗址考古发掘座谈会在浙江绍兴召开
中华文脉宋六陵
同是枭雄,赵匡胤和曹操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古代军团,来自70万人用39年筑成的皇陵
明定陵到底挖出了什么,为何之后不再开挖皇陵?网友的话一针见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