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沧海纳英灵 滨城忆大师
userphoto

2023.10.21 辽宁

关注

马明捷(1941.9.8-2011.2.3)

作者简介:

马明捷,笔名鸣杰,汉族,中共党员。祖籍山东平度。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文系。先后担任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戏剧理论研究室干部,旅大市文联编辑,大连市艺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大连京剧团(院)艺术顾问,1996年晋升研究员。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导师,大连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拓展阅读:

马明捷戏曲文集:序(一)

马明捷戏曲文集:序(二)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一)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二)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三)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四)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一)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二)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三)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四)

程长庚一一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五)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一)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二)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三)

梅兰芳和培养人才

梅兰芳与近代京剧改良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

梅兰芳第二次访日演出

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上)

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下)

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上)

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下)

“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上)

“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下)

“鬼音”・程腔・程派

袁派、裘派与麒派(上)

袁派、裘派与麒派(下)

“关外唐”论(上)

“关外唐”论(下)

京剧三题(一)关于旦行的界限

京剧三题(二)关于废跷

京剧三题(三)听戏与看戏

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上)

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下)

京剧改革的几点想法

京剧要放下大剧种的架子

京剧传统戏综说(一)传统剧目

京剧传统戏综说(二)第二传统

京剧传统戏综说(三)第三传统

漫谈京剧的男旦现象

漫谈票友

漫谈谭派的分化

梅兰芳金奖大赛漫评

中国京剧艺术节观摩杂感

谈大连京剧团的剧目建设(一)保留剧目的精化

谈大连京剧团的剧目建设(二)已有剧目的提高

谈大连京剧团的剧目建设(三)新剧目的选择

访日杂记(一)不能老演“样品戏”

访日杂记(二)会见波多野太郎教授

访日杂记(三)参观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

“先继承后发展”必须坚持

为了京剧的完美

唐韵笙和关东派京剧

唐派《未央宫斩韩信》赏析

麒派在东北的传播与影响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一)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二)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三)

在辽宁省辽南戏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漫议戏曲“原创”

《九江口》史实考

《大・探・二》史事考

《狸猫换太子》史事考

借台练戏还是搭班学艺

永胜和科班追踪(一)

永胜和科班追踪(二)

我见到了梅兰芳院长

听魏莲芳先生说往事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一)船上巧遇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二)京剧是市民戏剧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三)不通不好,也比叫人不懂好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四)别老想着“高台教化”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五)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

怀念顾颉刚先生

和波多野太郎谈戏

怀念老舍先生

张伯驹先生论剧

看京剧《梅河两岸》

看《雏凤凌空》之后

现实主义的表演艺术

京剧团青年队在沈阳

北国新蕾绽沪杭

重看《舞台姐妹》有感

看《三打陶三春》随感

动人的掌声

看苏州市京剧团演出《李慧娘》

看天津京剧三团演出有感

看《九江口》赞杨赤

京剧团青年队在沈阳

永存的艺术青春

北京京剧院四团演出观后

要留清白在人间

影片《人·猴》观后

为小字辈喝彩

看马少良的两出戏

看营口戏校的演出

梨园桃李  艺德俱佳

哈、沈、大京剧院(团)联合演出随笔

大连京剧团天津行

看大连京剧团演出

写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年”时

大连京剧团演出侧记

题诗文宋江 归天武周瑜

杨赤与《西门豹》(上)

杨赤与《西门豹》(中)

杨赤与《西门豹》(下)

京剧《西门豹》观后有感

盛世又见西门豹

李逵戏的新创造(上)

李逵戏的新创造(中)

李逵戏的新创造(下)

《百花赠剑》是一出高品位的戏

感悟《春秋霸主》

令人欣喜的麒派戏

民族精神铸酒魂

悲剧的痛点——论杨修(一)

悲剧的痛点——论杨修(二)

改写历史的《风雨杏黄旗》

曹艺斌的艺术生涯(一)童年学艺

曹艺斌的艺术生涯(二)闯荡江湖

曹艺斌的艺术生涯(三)新的生活

曹艺斌的艺术生涯(四)定居大连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一)宰相后代学了戏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二)初露头角在天津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三)闯荡胶、济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四)重回天津,北京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五)闯进了上海滩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六)二进上海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七)蓉丽娟家庭革命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八)同甘共苦第一步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九)与大师同台的日子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十)在北京的艰苦奋斗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十一)曹家女婿李师斌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十二)告别舞台

菊坛长寿星一一蓉丽娟(十三)从家庭主妇到戏校老师

蓉丽娟是梅派演员,还是程派演员

介绍旅大艺校教师闻占萍

记老艺术家袁世海

令人敬重的杨老师

也来说一说王梦云

杨赤:大有希望的花脸全才

挽颓势,振雄风的全才花脸

满怀紧迫感的新星

累不死的李萍

悼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曹艺斌同志

人生潇洒当有时

厉慧良的价值

他去了,留下的是财富

离休干部刘元彤

怀念魏莲芳先生

马明捷戏曲文集

刘新阳编

沧海纳英灵 滨城忆大师

2002年12月23日上午,中国最后一位创造出一个流派的京剧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的骨灰从北京飞到大连,乘船出海,葬于波涛之中。这天,北京、大连都下了雪,天地一片白色。

站在为袁先生送灵的“大连二号”游船甲板上,我独自沉思着这位老人一生走过的道路,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启示呢?

袁世海没有生在梨园世家,他是北京一个贫穷的马车夫的儿子,三岁丧父,母亲三十二岁守寡,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度日。在袁世海学戏那个时代,“外行”子弟吃戏饭相当不容易,想混出名堂,出人头地就更难了。就说和他属于同一个年龄段,同一个辈分,同一个艺术层次的那些名家吧,李少春、李万春、李盛藻、高盛麟、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张君秋、厉慧良·.....哪个不是好佬的孩子?人家家里是“干这个”的,戏班里有关系,有照应,有铺路的,有领道的。袁世海呢,他在戏班里举目无亲,孤身一人,他得具备什么样的能耐,付出什么样的精力在舞台上,舞台下奋争、拼搏!

袁世海是在北京富连成科班学的戏。科班,是中国京剧教育史上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一个课题,无论哪行哪业,直到今天,“科班出身”无疑是一个专业人员基础、素质、水准的标志。京剧界里,“科班出身”更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资历、荣誉,富连成是京剧科班的总代表。然而,关于科班还有另外的一些说法,在科班学戏七年等于坐七年大狱,学戏就是打戏的话是谁都知道的。营养不足,卫生条件差,不开文化课,超承受能力练功,体罚制度……这一切应属于落后的、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所有科班(特别是富连成科班)却是多少年来一直坚持使用的。然而,在京剧史上、在民族文化宝库里许多光辉照人的名字,如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茹富兰、马富禄以及前面提到的那些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他们中有好几位创建了以他们的名字作标志的艺术流派,而正是这些艺术流派把京剧推进到光辉灿烂的高峰。袁世海成名后曾经长谈谈富连成科班的,自然也要说到那些让人听着很害怕,很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他却从来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怨恨,相反,他总是满怀依恋地回忆富连科班的学艺生活,满怀感激地怀念富连成科班的师长,他总是把自己的一生事业,把自己的全部成就,和他七年中在那里流了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的富连成科班紧密相连。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 有没有一个机构或者一些人专门研究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应该并且能够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提供哪些思考的东西?

袁世海少年、青年时已经成了优秀的京剧演员,他学的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的净行,在净行中他又专工副净。净行又叫花脸,副净又叫架子花脸,这个行当扮演的人物在京剧传统中大多是配角,因此学架子花脸的演员只能处于辅佐生行、旦行的地位,俗称“傍角”。袁世海出科之后,按例也是把“傍角”作为起点,开始他的演戏生涯的。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有的他“傍”过的角儿从舞台消失了,也有的“傍角”的演员从“傍角”的起点走到“傍角”的终点,而袁世海生命的终点站写的两个大字是“大师”。

在“大连二号”游船上,有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问我:“称袁世海先生为京剧艺术大师,和梅兰芳一样,这是当之无愧的,还是死后的溢美?”我回答,何谓大师?大师是这样一种人,他用毕生的勤奋和智慧,把他从事的专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他自己的成就,则是这个专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代表,在这个意义上,袁世海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袁世海拜郝派花脸艺术创始人郝寿臣为师,从郝寿臣那里接过“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美学理论,在舞台上兢兢业业,一出戏一出戏,一个角色一个角色,甚至一个唱段一个唱段,一个字一个字地实施他的改革实践,不仅丰富、发展了传统剧目中几乎所有架子花脸角色的表演,使曹操、马逻、马武、潘洪等角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而且,在与李少春的合作中,通过《野猪林》、《将相和》、《响马传》、《满江红》等新编剧目的演出,创造了鲁智深、廉颇、程咬金、牛皋等性格、城情比传统戏中架子花脸角色复杂得多,表演手段也比传统戏中的架子花脸丰高得多,已经和生行扮演的林冲、蔺相如、秦琼、岳飞形成对等地位的人物形象、从此时起,架子花脸演员也从“傍角”进入“合作并牌”的时期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剧院里,袁世海在集中了优秀、高水平的剧作家、导演“齐乐家、演员的人才群体中,如鱼得水,艺术理想和创造才,《九江口》等以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施展。《黑旋风李达》、《李违探母》架子花脸为主的大型型日相绯问世,传统和现代戏刷观念统一,传统表演程式生活化、人物化,这几出戏不仅标志着架子花脸最终发展到挑大梁主演一个晚会的历史阶段,而且标志着架子花脸表演艺术的完成,代表人物是袁世海。因此,我认为袁世海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袁世海大师把自己的归宿选择在大海,选择在大连,许多人在分析、推测其中的原因。袁世海生前几次表示这个心愿,我在旁听过。他说他和夫人都属龙,他又名世海,龙就该永世归于大海。因此,老夫妻约定死后在海里相聚。12月23日,当袁世海的子女和他的学生杨赤把盛敛着骨灰的瓷罐沉入海中之时,我突然萌发出一个想法,即使龙归沧海,北京距天津、北戴河都很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到大连海葬呢?我思考许久,逐渐有些明白了,这位老人乎是为京剧而生,为京剧而死的,若他的一生事业分为三个阶段,那就是少年学戏,青年、中年演戏,晚年教戏。学戏、演戏的成就不用再说了,他晚年教戏的成就在哪里?海内外谁都知道在大连,他用一生的积累,掬尽心力栽培出了一个杨赤,一个“外行”的儿子,一个幼年失帖的男孩,一个在北京、在全国、在海外延续他的艺术生命,为他争光露脸,让他感到欣慰的袁派花脸。杨赤的成名,是袁世海事业的终结,也是他生命的终点。因此,他要在大连的沿海中,时时刻刻守望着他的学生,守望他生命的最后创造。

(《大连艺术》,2002年第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袁世海
师承三派 锐意创新——访京剧名净吴钰璋
架子花脸大师袁世海1982年《九江口》跑船,精彩至极
京剧名角李少春和袁世海闹矛盾,后来冰释前嫌成就经典《将相和》
京剧大师 袁世海
中华戏曲荟萃059 架子花脸 袁世海 京剧流派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