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派传人点将录




    自二十年代中期,程砚秋名列四大名旦之一,创建了风格独具的程派艺术后,仰慕、学习程派者甚多,至今五十余年,绵延不断。其中有程砚秋的入室弟子;有的虽未正式拜师,却得到程砚秋的直接教诲;还有的经过长期私淑、钻研,也得到程派艺术的真谛。这些直接或间接学习、继承程派艺术的京剧演员,如果算作程派艺术的第二代,那么他们所教的学生当属程派艺术的第三代了。

    现在,我们循时间进程,分列如下:

    最早在学习程派并在舞台上实践的是新艳秋(女)。她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学习,三十年代前期,以程派名盛一时。但她完全是私淑自学,程砚秋从没有指点过她。她只能向王瑶卿,以及其他与程砚秋同台演过戏的老一辈演员间接讨教。由于学习刻苦,功夫下得深,她在艺术上造诣较高。从五十年代后期,新艳秋一直执教于江苏省戏曲学校,全力培养程派新一代。

    从新艳秋学习程派,并较有成绩的“第三代”有:

    钟荣,女,江苏省京剧院演员,出身于京剧世家,十岁入华东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学校学习,少年时就迷恋程派艺术,一九五六年拜新艳秋为师,专工程派,并曾向郑大同、王吟秋、赵荣琛、李世济等求教,学习了《柳迎春》《牧羊山》《红拂传》《春闺梦》《贺后骂殿》《青霜剑》《英台抗婚》《武昭关》《文姬归汉》《六月雪》等,经常演出的有《荒山泪》《锁麟囊》《陈三两》《玉堂春》《三击掌》《文姬归汉》等,很受观众赞赏。

    此外,从新艳秋学习程派多年,并有一定造诣的还有陈吟秋(女,江苏省镇江市京剧团演员,以唱见长)、陈玉华(女,江苏省淮阴地区京剧团演员)、苏梅(女,江苏省徐州市京剧团演员)等。

    程砚秋正式收的第一个弟子是荀令香。

    荀令香是荀慧生长子,一九三二年元旦,拜师程砚秋门下。他虽曾向程学习一些程派剧目和表演艺术,但荀门本派,家学渊源,他没有在程派艺术上多作发挥。荀令香后来专门从事戏曲教育工作,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陈丽芳是程砚秋正式收的第二个弟子。他于三十年代拜程砚秋为师。解放后曾在中国戏曲家学校任教。已病逝。

    三十年代后期,程砚秋主持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时,侯玉兰、白玉微、李玉茹等作为在校的学生,都曾得到程砚秋的直接教授。其中以侯玉兰获益最多,曾从程砚秋学习了《鸳鸯冢》《碧玉簪》《玉狮坠》《花舫缘》《朱痕记》等程派名剧,程砚秋对她寄予厚望。解放后,侯玉兰重返舞台,为中国京剧院演员,一九七六年病逝。

    一九四零年从重庆函拜于程砚秋门下的赵荣琛,是程砚秋正式收的第三个弟子。赵荣琛自幼喜欢程派,私私淑自学十几年。拜师时师生他处京、渝两地,不曾谋面,程砚秋对赵荣琛进行了六年的函授指导。一九四六年他们在上海才头次相见,赵荣琛又追随程砚秋左右数年,艺术上进行深造,颇得程派艺术精髓。解放后,特别是一九五八年程砚秋病逝后,赵荣琛承担了程派艺术继承、发展的重任。他一面主持根据周总理提议建立的程派剧团,进行舞台演出,一面从事教学、传艺,培养程派接班人。近年来,因年事已高,而脱离舞台,专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从赵荣琛学习程派艺术,并在舞台上有一定影响的第三代有:

    李文敏,女,北京市戏曲学校教师。十六岁(一九五七年)拜赵荣琛为师,曾在程派剧团-北京市青年京剧团作演员,长时间学习、钻研程派。后来改作戏曲教学工作,主要教授程派戏,并不时从事舞台演出。

    张丽娟,女,新疆京剧团演员。出身于京剧世家,舞台经验丰富,一九五八年拜赵荣琛为师,钻研程派二十多年。

    夏韵秋,女,云南省京剧院演员。一九六零年投师赵荣琛门下,专工程派,在西南有一定影响。

    吕东明,女,沈阳京剧院演员。自幼随赵荣琛学习。一九六二年正式拜赵为师,学习程派二十余年,演唱上有一定造诣。

    穆燕燕,女,长春市京剧演员。六十年代拜师赵荣琛钻研程派。

    张曼玲,女,中国京剧院四团演员。一九五六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先从李世济学程派,后拜赵荣琛为师,近年来专工程派,曾演出《锁麟囊》《三击掌》和《陈三两》等戏。

    陈庆芳,女,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教师。她一面向赵荣琛问艺,一面从事戏曲教学工作,并不时参加演出。

   一九四五年,经王瑶卿介绍,王吟秋拜程砚秋为师,这是程门第四个弟子。王吟秋自幼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程砚秋承担了全部养教责任,对王吟秋精心培育。王吟秋在艺术上颇得程砚秋真传,解放前曾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解放后,先后在军委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宁夏京剧团、北京市青年京剧团(程派剧团)、北京京剧院任演员。因身体不好,近年在上海养病。病中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程派艺术,并指点上海等地青年演员学习程派艺术。他的学生较有影响的有阜新市京剧团的迟小秋,女;陈静秋,女,。

    一九四七年,程砚秋在上海收李丹林为徒。李丹林也是从少年时就迷恋、私淑程派艺术,拜师后,曾长期协助程砚秋演出。



程派五老:李蔷华、赵荣琛、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


    四十年代后期,程砚秋在上海不指点了李世济、李蔷华等人对程派艺术的学习。李世济,女,当时在上海求学,酷爱程派艺术。程砚秋也很喜爱李世济的才华,曾对她进行过精心指点。解放后,李世济正式作了京剧演员,继续得到程砚秋的教诲。她学习认真,用功刻苦,程派艺术造诣较高。她和她爱人、名琴师唐在炘一起,在继承程派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和个人的特点,对程派艺术有所革新、发展。李世济现为中国京剧院二团主要演员。她整理改编的《文姬归汉》《梅妃》《陈三两》以及其他的程派代表剧目,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她在坚持舞台演出之余,还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培养程派新人。

    李蔷华,女,在四十年代时,曾向程砚秋的琴师周长华问艺,后又得到程砚秋本人的指点,多年来一直学习程派。她曾长期在武汉京剧团任演员。现在上海戏曲学校执教,并不时参加舞台演出。

    北京解放前夕,程砚秋还应尚小云先生之请,收了尚小云次子尚长麟为徒。

    解放后,程砚秋改变了对求艺者挑选过严、艺不轻传的作法,遍洒程派艺术的种子,对有志于程派艺术者,尽心指点、传艺。得其教授、并在程派艺术上不断实践者,计有:

    江新蓉,女,中国京剧院演员,一九五五年起,曾向程砚秋学习了《窦娥冤》《红鬃烈马》《骂殿》《审头刺汤》《鸳鸯冢》《青霜剑》《马昭仪》等十几出戏,曾以《三击掌》参加了一九五九年程砚秋逝世一周年纪念演出。

    郭盛亭,郑州市京剧团演员。一九五四年在大连时,曾向程砚秋问艺,得其教导。现在虽然年近六旬,仍以程派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一九五七年,程砚秋曾在中国戏曲学校授课,有计划地传授程派艺术,从青年中选择、培养程派新人。曾以《宝莲灯》一剧,教授给即将毕业的涂沛、关静茹、殷妙文、柯茵婴、杨秋玲等人。可惜,课程未完,因程砚秋突然病逝,而告中断。

    有些人虽然不一定亲聆过程砚秋的指教,却寻途觅径,私淑自学,一直坚持艺术实践,为程派艺术的发展,也作出了相当的努力和贡献。如过去的郑冰如(女),在程派艺术上很有影响。天津市京剧团演员林玉梅,献身程派艺术数十年,有一定的成就,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上。

    此外,还有一些虽不是专业京剧演员,却酷爱程派艺术,坚持多年研究不辍,很有修养,如上海同济大学的郑大同、北京的刘迎秋、香港的曾世骏和旅居美国的萧仪静女士等,对程派艺术都有精深的研究,也都在尽力培养后学者。

    这些曾从程砚秋学艺,受到程砚秋指点,钻研程派艺术多年的演员、专家,一直以自己辛勤的劳作,为程派艺术继承、发展,贡献力量。一批批程派新人正在成长。相信深受群众喜爱的程派艺术,必将枝繁叶茂,发展更盛。

 

(注:此资料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收集,所以程派新人没有收录)

京剧艺术
盛世梨园  戏韵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末精彩连载】李文敏:我的50年教学生活(三)
程派传人:赵荣琛
一曲悲歌《荒山泪》如何传承至今?
“如果有10个张火丁,热爱戏曲的人会更多”
青衣张火丁:不止火在京剧“圈”儿
梨园“秋”色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