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派琴师代代传



梅兰芳、徐兰沅、王少卿


    京剧演出前,在打字幕时,除打出什么演员扮演什么角色之外,还有琴师和鼓师的名字是必须示之于众的,称之为“操琴”与“司鼓”,可见这两个行当的崇荣地位。京剧琴师对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梅兰芳大师的京剧艺术有极高的造诣,而梅派唱腔的形成,则得力于与他合作的两位琴师----徐兰沅和王少卿两位先生。 

    梅派唱腔的形成,得力于与梅先生作的两位琴师--徐兰沅和王少卿两位先生,但第一个为梅先生拉胡琴伴奏却不是徐兰沅先生,而是梅先生的伯父 —— 具有 “ 六场通透”①“胡琴圣手”美称的梅雨田先生。梅雨田先生为早期京剧琴师“四大名家”②之一,也是清光绪年间京剧琴师两大流派之一“梅派”的创始人。

    梅雨田在京剧场面上,无论武场还是文场各种乐器样样精通,因此年轻时就有“六场通透”①之美称。他出生于1865年,三岁时就对乐器发生兴趣。八岁开始学拉胡琴、吹笛子。“四喜班”的琴师贾祥瑞是他启蒙老师。由于他勤奋好学,昆曲戏能吹三百余出,胡琴戏无一出不精,曾长期为“ 谭派 ”老生创始人谭鑫培操琴,与单皮鼓手李五(李奎林)合称三绝,并被选入清宫内廷当差。早年长期谭鑫培操琴。他的演奏,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准确、运弓自如、格局严谨,托腔包调尤佳。熟悉昆曲曲牌,有广博的京剧音乐知识和丰富的舞台经验。陈彦衡评价他:“昆曲熟习不下三百余出,唢呐曲牌无一不精,胡琴的指法章法与曲牌之源流、派别之异同,莫不分门别类,考据精评,非仅以一、二花点博得彩声。”早年长期谭鑫培操琴。他的演奏,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准确、运弓自如、格局严谨,托腔包调尤佳。熟悉昆曲曲牌,有广博的京剧音乐知识和丰富的舞台经验。陈彦衡评价他:“昆曲熟习不下三百余出,唢呐曲牌无一不精,胡琴的指法章法与曲牌之源流、派别之异同,莫不分门别类,考据精评,非仅以一、二花点博得彩声。”


 


梅雨田


    梅雨田身体肥壮,皮肤润滑,所以他的手发音是天下第一流的。他又性情聪慧,听到各种声音,就能摹仿,很能领会到其中的意趣。梅雨田运弓有力,指法熟练,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严正,有腔垫字,刚不粗豪,弱不纤巧,将胡琴清脆、嘹亮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胡琴本来没什么奇特的声音,自从梅雨田演奏以来,凡是喉咙能发出的,丝弦也能够发出,轻柔地拨弄丝弦能使声音细小得像苍蝇,放开丝弦能使声音大得像猛虎吼叫,连续拉奏能使声音细密得像下雨,停止拉奏声音就像风一样散去,气势盛大,出神入化,声音清脆而响亮。其他的琴师都是一板一板地数着乐调,取得和谐之音才停止。梅雨田从过门开始就拉出新颖美妙的乐音,到歌唱处,愈加有条不紊、一一合拍。一般,从人的喉咙发出的声音,能细密能持久,丝弦发出的声音就一响就停止了。梅雨田拉胡琴,音与音之间更紧凑,凡是有间隙处,全加上一个辅助的乐音,每一节都加上,不让它有丝毫的空白。梅雨田弹拨的手指忽上忽下,快得像风轮在转动,细密得像蛇足,哪个音应该深深按下、使它紧急,哪个音应当轻轻一抹,使它弥散在空中,虽然烦琐让人记不住,但梅雨田能用耳朵来领会,凭借自己的灵气贯通,没有不达到神妙精微的境界,每首乐曲都穷尽了它的趣味

 

    梅雨田不仅为“伶界大王”谭鑫培伴奏取得很好效果,就是后来谭鑫培去世后,他为自己的侄子梅兰芳青年时期唱戏时伴奏,也同样取得烘云托月的效果。梅兰芳在宣统三年(1911年),在北京文明茶园第一次演出《玉堂春》时,就是梅雨田拉的胡琴,使听众沉浸在艺术享受的热烈气氛之中。当时其他胡琴手无不崇拜他的琴艺,京城许多亲贵,包括很有音乐天赋的陈彦衡在内,纷纷向梅雨田请教或拜师学戏、学音乐。他虽性情孤傲,但对上门求教者极有耐心,每每慷慨施教,直至求学者满意而去。

 

    梅雨田四十八岁时,因病于民国初年,即1912年,与世长辞。在其传世录音中的一张半唱片,即谭鑫培的《卖马》一张两面和《洪羊洞》一面,皆是梅雨田先生操琴,然而这三张唱片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最早的声音记录。从这三面唱片中,我们不难听出梅雨田先生杰出的操琴技艺,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最完美地合作” 一说,独领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京剧伴奏界的风骚达三十年无人超越。 

    梅雨田去世以后,改由他的学生茹莱卿专为梅兰芳操琴,此时梅兰芳先生已崭露头角。1919年梅兰芳先生首次赴日演出琴师即为茹莱卿,茹莱卿时年55岁。直至1921年梅赴港演出时,茹因病未能同行,琴师便换成了徐兰沅。1921年梅兰芳赴香港演出之前,琴师茹莱卿忽然患病,不能相随南下。茹先生来求徐兰沅替他去一趟,就这样徐老陪梅兰芳赴港。演毕回京,茹先生的病仍不见好,从此包括赴美、赴苏徐兰沅正式为梅兰芳操琴,二位合作长达28年之久。

    徐兰沅家学渊源,见多识广,早年曾为谭鑫培操琴。二十年代初即与梅兰芳合作,很早就享有盛名。梅先生早期在百代公司录制的钻石唱片,就是由他单独伴奏的。一九三零年,梅剧团首次去美国演出,徐兰沅随同赴美,由于琴技高超,虽是单枪匹马,光杆胡琴伴奏,照样载誉而归。

    徐兰沅先生是全国闻名的京剧胡琴家。他的知识广博,经验丰富,京剧文武场的乐器件件精通,锣鼓曲牌无不烂熟。人们尊之为“六场通透”的乐师。徐老 8岁学艺,受名琴师梅雨田、孙佐臣、陆砚亭、王玉田影响,兼融各家之长。他操琴指音圆润浑厚,弓法平稳,尺寸严谨,节奏鲜明,托腔垫字严实,弓法、指法非常讲究。他曾为何桂山、谭鑫墙、刘永春等名演员伴奏。为梅兰芳伴奏长达25年,曾随梅兰芳赴曰、美、苏等国演出。

  

    1923年在北京排《西施》时,梅先生感到旦角单靠京胡伴奏过于单薄,就和徐老商议,反复试验,最后决定加入京二胡,由王少卿担任京二胡伴奏。利用京胡与二胡差八度的关系,又设计了不同的伴奏曲谱,这样合声伴奏演出效果更好,此次革新很快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


    梅兰芳、徐兰沅、王少卿三位先生的合作开启了梅派艺术新的篇章,京剧梅派艺术开始形成,日臻成熟,渐及辉煌。这期间梅先生排了不少新戏,如头二本《西施》、《洛神》、《红线盗盒》、四本《太真外传》、《生死恨》等。这些戏的唱腔和曲牌穿插都是徐兰沅与王少卿以及梅兰芳三位先生共同研究创造的。

    徐兰沅在艺术上也是从不墨守旧章、死守陈规的,他经常这样说:“唱腔、曲牌、过门、锣鼓,用当传神就必须要变化翻新。”例如在本书中有这样四句:“腔调简单,格局严谨,变化翻新,出神传情。”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在排新戏过程中,他和王少卿一起研究创造了“反四平”、“反西皮”等旦角新腔。

    徐兰沅一贯“虚心诚恳,勤学苦练”,多少年来如一日。从幼年间如此,到为梅兰芳先生操琴时也如此,及至广享盛名从不自满,仍然如此。因此他在艺术上卓越的成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晚年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名琴师杜奎三、李慕良、黄天麟等都是他的学生。  

    后来在1948年,徐老因耳音失聪,在北京开了一家'兰竹轩胡琴店',经营营胡琴为业,从此离开了舞台。梅兰芳在抗战胜利后再度公演,就改由王少卿操京胡,而由徐老的高足姜凤山拉京二胡了。 

    王少卿是前辈艺人王凤卿的儿子,艺术大师王瑶卿的侄子,幼年唱过老生,后改习文场拉胡琴。因为他努力钻研,并且得到很多名家的指点,所以在青年时代,就已成为一位才华出众的琴师。一九二三年梅兰芳组织'承华社',在排演新戏《西施》时,为了丰富音乐,决计在京胡之外,再加一把中音乐器,而由王少卿操二胡,这就是二胡用于京剧舞台上的起端。半个世纪以来,学习梅派胡琴的人,大都以王少卿为典范。有不少在琴艺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一度在梅剧团操二胡的倪秋萍,就是其中之一。一九五二年,王少卿随梅剧团来沪演出时,又在上海收了李师善、沈雁西、卢文勤、张志仁、彭安之、李荣华等人为徒。李师善曾为梅葆玖伴奏,沈雁西则在上海京剧院为梅门弟子言慧珠、童芷苓操琴。 


    王少卿幼年继承家学,唱过老生,是名教师贾丽川的学生。后来喜爱胡琴,不断钻研,并向前辈学习。因为他生长在戏曲艺术气氛极其浓厚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所接触到的都是戏曲界的名演员和名乐帅,所以他的胡琴从开始就受到很好的影响,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王少卿十九岁那年,正式出台为他父亲——著名老生王凤卿先生伴奏胡琴。王凤卿先生唱的是汪桂芬先生一派,像《文昭关》这出戏就不容易拉。伍子胥复仇救国的心情,不但要在演员的悲壮声腔和激越神情上表达出来,而胡琴的衬、托、垫、补也应该为演唱者增加强烈的气氛。一般有经验的琴师对这出戏尚且感到不易措手,而少卿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琴师由于具有耳快、心快、手快的天才,却居然能够应付裕如。当时场面上的前辈都赞许他是后起之秀,前途未可限量。


    王少卿思路敏捷,擅于独立思考。他除了继承前辈传统琴艺外,并能吸取其他营养,创作新腔。梅兰芳曾说:'我每排新戏,编制新腔,少卿对我帮助最大。'王少卿与徐兰沅合作,共同研究将二胡引进京剧以丰富乐队。王少卿所创制的新腔颇多巧思,对脍炙人口的“梅腔”殊多贡献。著名小生姜妙香的新腔也有不少是出自王少卿的创造。王少卿的胡琴取法于梅雨田、孙佐臣,手法细腻而刚劲。托腔则千变万化,单双弓交替使用,随腔若即若离,与锣鼓配合尤为紧凑。

 

    王少卿生前对沈雁西颇为器重,沈雁西近年来不但为梅派后起之秀李炳淑、夏慧华说腔,操琴,而且还担负起培养第三代梅派琴师的任务。现在与他合作拉二胡的栗培敏(女)就是他的学生。最近沈雁西还收了杭州京剧团的陈文娟(女)、黄学进二人为徒。这几位青年琴师艺术上成长很快,现已基本掌握了梅派唱腔的风格特点,在他们不断努力和钻研下,必将会成为新一代的名琴师。

 

徐兰沅、姜凤山

    1958年王少卿先生因病去世,就改由姜凤山操京胡,而由王少卿先生的高足虞化龙拉京二胡了。

注释:

    ①六场通透:京剧乐队,分文场三大件与武场三大件,又称文三场、武三场,统称六场,好的乐手被称为“六场通透”。文场三大件系胡琴、月琴、三弦;武场三大件为单皮鼓、大锣、小锣。文三场的胡琴手兼笛子、水镲、唢呐;月琴手兼铙钹、唢呐、笛子;弹三弦的兼堂鼓、海笛、唢呐。武三场的大锣手兼镲锅,小锣手兼齐钹、检场,单皮鼓兼大堂鼓。

    ②早期京剧琴师 “四大名家”: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


    摘自苏海坡著《梨园那人那事》

京剧艺术
盛世梨园  戏韵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追忆梅兰芳的琴师倪秋平老师
说说京二胡
徐门六代光耀梨园 宋喜珠 口述 陈志明 整理
京胡艺术的发展与制作(上)
尘土衣冠 大师伎俩 ——访著名京剧琴师姜凤山
梅兰芳1929年【西施】二黄慢板 坐春闺 操琴徐兰沅 京二胡王少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