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剧戏迷、票友与歌曲“粉丝”




京剧戏迷、票友决非那些歌星的“粉丝”可比。能自称为戏迷者,绝大多数人的年龄接近三十岁左右。可以说是成熟的年纪,有着健全的精神人格和深爱民族人文的世界观。从个人性格表现总体而言:豁朗,豪爽、热情、情感奔放、情绪敏触,以性情中人为多数。他们上至达官贾商,下到市井黎庶,尤其是文人墨客,风雅儒士都是梨园常客。 


而“粉丝”则不为相同。大相庭径的却是年少孟浪,刚踏入社会在校生为多,他们多在青春发育成长期,这是“粉丝”的人群主流。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对精神文化生活是多方面的选择需求;“琴、棋、书、画,花卉、鸟虫,乐山、恋水”等等喜好各不相同。这无法差强人意,是非常自然的事。也只有在成熟的年纪段,才会有侧重或偏好。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同。


戏迷,票友首先是对国学有着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对戏曲艺术社会性的认同,通过戏曲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中学习道德准则,识别善,恶,恪守行为规范,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把看“戏”作为接受“高台教育”认识历史,了解社会,解剖人性,全面接受教化。在对戏曲文学爱好审美情趣中,摄取诗词,语言、音律,声韵、舞蹈,国术、绘画,刺绣、纸扎,工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养份,陶冶个人情趣,促进身心健康。


戏曲艺人无论过去幼年失学,还是现代京剧演员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知识,多来自“剧本”很少有学者型的演员,恰恰不能缺少的是学者型的戏迷,票友,对艺人的关注。我无需在此引经据典赘言“李渔、关汉卿”,单举;翁偶虹、陈墨香、许姬传、齐如山老先生们在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不难看出;没有他们深邃的国学文化和对京剧丰厚精透的知识,哪有旦角流派经典剧目的流传?欣赏戏曲并没有文化的樊篱,戏文的立体演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有形普及。戏迷,票友是多层次文化知识结构的组合群。


“粉丝”文化的结构单一,对作品的感受触点有着非常不稳定的一面。且不说歌星们的作品都是颓废,灰色朦胧的定语,起码也是不鲜明的情绪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那些追星铁杆、钢杆、特级、超级“粉丝”乃至最近发生杨丽娟这样的“恐怖粉丝”,这丑陋事件的恶果,还不叫人触目惊心吗!


资深的戏迷,票友欣赏戏曲决非是注重看“剧情故事”,那些故事情节早已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他们期待什么?他们期待的剧场感受是“角儿”艺术人格的魅力,是期待整台优秀演员阵营齐全的“全梁上坝”,要的是;听得过瘾,看得心跳。要的是被“征服”感带来的惬意。得见一台高水准的演出,足使他三餐无味,两夜无眠,又岂止是“余音绕梁”,有的甚至是一生津津乐道的幸事!


戏迷,票友们爱戏的情结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沟通方式,那就是知识必须要“释放”。如果说戏曲是“高台娱乐教化”,那么,戏迷,票友们就有身心“娱乐健康”的必然。“听的,侃的、清唱的、彩唱的、合作来一出的”,还有请名角儿及全堂专业行当“捧着玩儿”的,这些都是知识感受后的释放。


我认为:戏迷,票友未必要成为京剧“珠宝”,但是希望戏迷,票友能成为京剧“珠宝”鉴赏家。


再说“粉丝”。“粉丝”感受的是情绪刺激,是冲动。年度性的“歌后,天王”的演唱靠的是“造势”,现场气氛冲击,命中的是青年们的成熟过程中的“软肋”,歌星他们“身价”带来的吸引力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歌曲是流行,明星是流星,部分青年缺少自控能力,他们的释放方式,有些沉迷在暧昧场所“KTV”包房,“明星梦”的破碎使不少青年迷失而无果。这是知识感受释放方式不同。


当然,戏迷票友集结中要以“戏”会友,彼此团结。尤其不要在对流派的喜好上厚此薄彼甚至对立。我建议学习提高欣赏水平为主,观摩评论为高。希望高层次的集结成为有影响的名票房,成为推动京剧发展的力量源。更希望出高人能辅佐有影响的青年演员为新流派的成长而竭力。

京剧艺术
盛世梨园  戏韵万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梨园乱象(2)粉丝与戏迷
京剧名段欣赏:《战太平》谭元寿
全国京剧戏迷票友
张火丁——京剧《春闺梦》
京剧《红娘》 - 宋长荣
刘桂娟现象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