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传记】周信芳传(3)

联系请添加QQ:510161560




第一章 从七龄童到麒麟童


“麒麟童”的由来

“麒麟童”,这是个响遍大江南北的艺名。可是,周信芳这个艺名,却

是无意中得来的。

一九○七年,周信芳才十二岁。他跟着戏班子到上海演出,唱娃娃生。

当时,因为早已超过七岁,故而艺名已改为“七灵童”。唱打炮戏的前一夜,

前台照例要贴海报,戏班就特地请了一位擅长书法的者先生来写海报。

者先生姓王,是上海人。他在写海报时,把名字搞错了。因为北方话的

七灵童和上海话的麒麟童发音十分相似,王老先生听了前台管事报的艺名七

灵童,误以为是叫麒麟童,于是他依此写好海报,并且马上贴了出去。当时,

后台忙着准备开锣,这件事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天,《申报》和《时报》都登出了“麒麟童昨夜演出”的消息。直

到这时,班主才知道写错了海报,于是重新请人写了一张贴出去。可是,就

在这天晚上开戏之前,许多观众却嚷着要看的是麒麟童,而不是七灵童。这

样一来,班主只得将错就错,再次改写海报。从此,周信芳的艺名就正式改

为麒麟童了。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它的形状像鹿,独角,全

身披着麟甲,是吉庆祥瑞的象征。为此,周信芳的父亲和班主还特地把他带

到那位写海报的王老先生家里,点起大红蜡烛给老先生叩头,感谢他给周信

芳起了一个吉祥而又动听的艺名。

那时,上海九亩地有个梨园公所办的小学,名叫臻伶学校,由南方名旦

冯子和主持。周信芳就在这儿念书。他上午上学,晚上唱戏。周信芳没有正

式进过科班,也没有上过中学、大学,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但从小却

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成为他平生一大爱好。


第二章 进喜连成前后


父亲的教诲

周信芳在上海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周慰堂深深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

天,为了使周信芳增强技艺,开阔眼界,决定让他负笈北上,朝圣京剧的故

乡。

临行时,周慰堂拉着周信芳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要唱到老,学到老。

倘若后台有人指点你的错误,你要垂手站立,恭恭敬敬地听他指教,就是跑

龙套的来说你,也要如此。你不可轻视他是跑龙套的。他虽站在两边,但是

当中的好角色,比你见得多。他既来说与你听,一定有好处来教授。俗话说,

一字便为师,怎好傲慢无礼。虽则往往有不合之处,那就要你自己去选择。

听到了好的意见,下次就改一下,不好的自然也就不采用了。但是你当时不

准和批评的人争辩,埋没人家的好意??”。

周慰堂这一席话,对周信芳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周信芳一直牢记着父亲

的谈话,并照此身体力行。

一九○七年,周信芳先到烟台、大连、天津。这几个地方都是北方的重

镇,同时也是北方重要的京剧码头,经常有京剧名角登台,观众也大多是内

行。所以在这些地方,戏不大好唱,稍有闪失,便会栽跟头。周信芳特别谨

慎,凡事虚心向前辈和同行请教。由于他功夫扎实,演戏认真卖力,所以给

观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天津,他曾与余叔岩同台,余叔岩当时艺名为“小

小余三胜”,周信芳的名声开始在北方观众中传开。

一九○八年,周信芳首次来到京剧的发源地北京,并进入了当时中国京

剧的最高学府、最负盛名的京剧科班喜连成科班进修深造。

喜连成科班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年(一九○四年),由吉林富商牛子厚出

资,京剧老生演员叶春善创办,地址开始在北京琉璃厂西南园,后迁至前铁

厂。最初招收张喜虹、王喜禄、陆喜明、雷喜福等六名学生,世称“六大弟

子”。叶春善任社长,亲自督教,并聘请萧长华为总教习,苏雨卿、宋起山

等执教。喜连成科班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科年龄一般为六岁至十一岁,

坐科年限是七年。除本社学生以外,另约聘社外稍有名声的童伶,搭班学艺。

其居住膳食不同于本社学生,并付给包银。周信芳就是属于搭班学艺的。同

时搭班学艺的儿童演员还有梅兰芳、林树森、贯大元等。

梅周初次同台

那天,周信芳怀着喜悦而又惴惴不安的心情进了喜连成的大门,先在老

郎神像面前焚香叩头,然后恭恭敬敬地拜见叶春善和萧长华。叶春善、萧长

华见周信芳长得圆头虎脑,彬彬有礼,心里好生欢喜。叶春善连忙把他扶了

起来。萧长华拉着周信芳的手说:“信芳,我们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早听

说过你,进了喜连成就好好地学戏,唱戏吧!”周信芳见他们这样热情,拘

束的情绪顿然消失了。

喜连成科班,纯以造就人才为宗旨,训育学生极其严格、规范。周信芳

在喜连成科班,生活紧张而又艰苦。科班规定,每天清晨起床吊嗓、练功,

上午教授文戏、武戏,晚上教授昆曲。叶春喜本是做工老生,亲自授课。萧

长华除主教丑行之外,生、旦、净诸行名戏也遍为教授。此外还有许多名师

执教。下午是到剧场演日场。那时,喜连成班由喜、连两科学生在前门广和

楼戏院演日场。午后十二时半,就开锣演戏了。凡是没有活的,留在家里继

续练功;有戏的,就穿着袍子马褂上戏馆。先由教师点名,然后排成整整齐

齐的队伍,跟着老师步行到戏馆。到了戏馆,各人按戏码扮戏。

科班演戏是实习性质的,不采用角儿制度,以戏为主。每天日场的戏码,

一般在十出以上。把容纳角色最多、场面最热闹的大武戏,如《长坂坡》、

《 蜡庙》之类作为大轴,放在最后。把生、旦、净合演的文戏,如《二进

宫》《教子》等作为压轴。前面则是玩笑戏、武戏及青衣或老生单人演唱的

戏,如《祭江》、《祭塔》、《卖马》、《乌盆记》等。十来出戏中,大约

有三出是武戏。十二点半开锣,要演到下午六点多钟才散戏。

散戏后,学生排队回科班,晚上继续练功,到十一点半才结束。

在广和楼演戏,大部分是喜字辈学生。如雷喜福、张喜虹、王喜禄等。

头三天打炮戏,周信芳演的是《定军山》、《翠屏山》和《戏迷传》,

又文又武,亦庄亦谐。这个从南方来的小衰派老生,得到了观众的普遍好评。

周信芳一炮打响,包银定为四百五十元。

周信芳与梅兰芳年龄相同,当时都是十三岁,又都是搭班学生,因此两

人特别亲密,配戏也十分和谐。他俩首次合作的剧目是《九更天》,周信芳

饰马义,梅兰芳饰马女。这是一出奇冤戏,他们一个悲愤,一个凄厉,演得

如诉如位。接着,他们又合演了《战蒲关》,这是全场的压轴戏。周信芳饰

刘忠,梅兰芳饰徐艳贞,金丝红饰王霸。剧中,王霸镇守蒲关,粮尽草绝,

城中人彼此相食。王霸拟杀爱妾徐艳贞,以人肉犒军;自己又不忍下手,便

命老仆刘忠杀之。周信芳扮演的刘忠,进退两难,语言支吾,手中的剑颤颤

抖动;梅兰芳扮演的徐艳贞聪颖贤惠,见刘忠的情状,知有蹊跷,心中猜度。

两人表演都很细腻,唱得也委婉动听。当戏演到徐艳贞问明情由,夺剑自刎,

刘忠也自尽而死时,剧情达到高潮,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为梅、周这两位小

伶人的精湛表演击节叫好。

自从梅兰芳、周信芳等人搭班参加演出后,广和楼观众越来越踊跃,卖

座从原先的五六百座激增至一千五六百座,煞是红火。

梅兰芳、周信芳的初次合作,不仅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且

对他们两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事件。五十年代初,梅兰芳在《舞台生活

四十年》一书中曾经这样谈到:“麒麟童是周信芳的艺名,我们年龄相同,

都是属马的。在喜连成的性质也相同,那是搭班学习,所以非常亲密。”又

说:“他那时就以衰派老生戏见长。从喜连成搭班起,直到最近还常常同台

合演的只有他一人了。”这段回忆虽然写得很简短,但在字里行间可以清晰

地看出,当年梅、周在喜连成初次合作时的亲密关系,以及以后漫长的岁月

里,梅、周二人的深长情谊。

在广和楼,周信芳文戏、武戏全演。文戏中演过唱工戏《让成都》、《红

鬃烈马》,做工戏《滚钉板》、《问樵闹府》,念工戏《六部大审》等,武

戏演过《连环套》、《独木关》等,这些戏演来无不称职应工,受到观众盛

赞。萧长华很赞赏他的文武不挡,并有意拓宽他的戏路。有一天,萧长华对

周信芳说:“信芳,我们来一出《钓金龟》怎么样?”周信芳一听,立刻会

意了,便说:“好,师父,我来反串老旦吧!”这出《钓金龟》,周信芳的

康氏,萧长华陪他唱张义,演得真绝了。

周信芳唱得最红的戏,还是《戏迷传》。他饰戏迷,萧长华前演大夫,

后赶县官。戏里要串十几出戏,每换一出时,台下都是一场哄堂大笑,周信

芳要学好几个行当的好几派唱法,都学得惟妙惟肖,观众深为这位小演员的

多才多艺而叹服。

在北京,周信芳还在得胜奎科班演过戏。演出剧目有老生戏《打严嵩》、

《盗宗卷》,武生戏全本《刺巴杰》等。周信芳不仅口齿清晰,身段好看,

特别注重脸部表情,善于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感情。由于他的表演才华超

出了一般的儿童演员,从而在北京观众中颇为轰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梅兰芳&周信芳:英雄何必问出处,德艺双馨皆风流
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的由来
于连泉
文汇报
周信芳艺名趣谈
翁思再:再谈“两个麒麟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