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版画中的丝绸风情

《吐鲁番的早晨》《秋收早上》《天山明镜》《哈密兰新铁路》《天山小站》《晾葡萄干》……翻看张桂林的丝绸风情版画题材的作品,令人感慨而激动。半个多世纪前,张桂林老师所在的学校随着丝绸之路沿线铁路的延伸一路迁徙,从甘肃到新疆,最后在西安停驻。这段特殊的丝路经历,培养了他特殊的丝路情怀。


张桂林进行丝路题材版画创作已经50余年,说起自己为什么一直迷恋丝路风情题材的版画创作,他介绍,西安中铁中学的迁徙几乎见证了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1944年学校在甘肃天水建成,后向大西北不断延伸。铁路工人们在哪,学校就跟到哪,1959年天水铁中搬迁到新疆乌鲁木齐,1971年又搬迁至西安。而这,正是一条恰好穿插在丝路沿线的迁徙之路。学校迁徙中,张桂林耳濡目染了丝路沿线的风土人情、自然物貌,引发了他巨大的创作激情和精神上的震撼。


他追随铁路工人们的足迹四处写生,看遍兰新铁路沿线的奇特风光。大自然的变化莫测与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深深感染和触动着自幼酷爱美术的他,使他情不自禁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在他的刻刀下,乌鲁木齐清晨的街道、天山深处的不知名小站、石河子的牧场、吐鲁番的村郊瓜市等一幅幅烙印着丝路印迹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当时,古元、修军等一批版画名家看到他的创作,也都被其中情景深深触动,鼓励他继续创作下去。

丝路的申遗成功,使张桂林非常兴奋。他的这些版画作品散发着怀旧经典的味道,让人们回顾起往昔的新疆、甘肃,还有那些泛黄的老故事。在他的版画中,大多描绘的是上世纪60年代的葡萄架、瓜摊、驼队、羊群、铁轨、山川……朴拙浑厚的线条、浓淡相宜的色彩,画家用最真挚的情感描摹着西部的辽阔和豪放之美,描绘着少数民族姑娘小伙的淳朴善良。即便隔着半个多世纪,那些热火朝天的生活场景,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观者思绪立刻带入那泛黄的年代,回味良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忘乌鞘岭
IAPA第四届双年展学术研讨会专题演讲(十三)文中言
「张桂林」是什么,让版画人产生了危机感?
二、版画《续关外十景》
【丝路风情】
丝路风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