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听乔榛、吴颐人、叶辛讲“莘”里话,了解那些年你不知道的莘庄!

20年前,上海第一条地铁开通,

后来地铁一号线延伸到莘庄,

便有了这载满记忆的莘庄地铁站,

过去20年沧桑变幻,

可一转眼,却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现在,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见证了莘庄的发展变化,

莘庄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轨迹,

对于莘庄,他们有话说!

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莘”里话,

感悟“上海温度”,领会“莘庄态度”! 

著名配音演员导演

乔榛


你认为作为一个配音演员最重要的是什么?

Q
&
A

作为一名配音演员,你会经历无数个人生,每一个角色都要很具体地去揣摩他的人生轨迹、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他所追求的生活的准则,每一个角色都要很好地去探求,并把自己融进去

其实不仅仅是配音,我有时也出演电影里的一个角色,或者话剧里的一个角色,都坚持做到四个字,那就是“魂的再塑”。“魂的再塑”是指用自己的灵魂再塑作者的灵魂,你要理解作者想要刻画出、描绘出的人物的灵魂,然后再把自己的灵魂跟他的灵魂融合在一起


你是什么时候搬到莘庄的?

Q
&
A

我是2000年搬过来的,当时这里是非常“落乡”的一个地方。那时候闵行区拍了一个资料片,请我来录旁白。当时的广电领导和我在一起聊天,听说我是老闵行人,就推荐我搬来莘庄生活,于是1999年我就在这里买了房子。其实我和闵行的缘分很深,老家就在黄浦江的边上。我的祖父为闵行的发展奋斗了一生。我也是闵行本乡本土的人,所以闵行让我做一些事情,我都是义不容辞的。


你心目中的莘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Q
&
A

我记得当年从上海到闵行有一条长途汽车路,一路上都是农田,尘土飞扬,很简陋的现在变化太大了,这点路还算什么长途啊!我作为老闵行人,心里面很是欣慰,我以作为一个闵行人而自豪。事实上,闵行区是一个对文化发展非常重视的行政区,也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参加了很多活动,也做过不少讲座,通过观众的反馈,我体会到了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与希冀。

最近听说莘庄站在做整体改造,我希望这次改造建设能够对发展文化有帮助,希望未来这里的文化气息能更浓厚一点,把祖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伦理继承下去,并体现在现代的生活和工作中。

著名

吴颐人

你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作为“中国汉简第一人”,为何对汉简如此情有独钟?

Q
&
A

我的艺术生涯有“八字”主张:“不求第一,但求唯一”。早年我就受钱君匋、罗福颐几位恩师的影响,将变化丰富的汉简书法作为自己艺术发展的取向。经过多年的研究开拓,形成了现在大家称之为“吴家汉简”的具有我个人特色的书法风格。同时汉简也是最接地气的,是劳动人民的书法。我的书法中曾经反映过春节买票难、炒股等内容,这些都有别于其他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唐诗宋词,取材贴近老百姓生活,更有利于大家接受和理解。


现在学习书画、篆刻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Q
&
A

学习不仅是时间的比赛,而且是智慧的比赛。对于学习书画、篆刻或者其他艺术种类的小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个比考100分和获取名次都重要。其次,要坚持学习传统,先把传统的根基打扎实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闵行人,能跟我们说说你和莘庄之间的故事,以及这些年感受到的莘庄发展变化吗?

Q
&
A

我是闵行颛桥人,但从1982年开始就住在莘庄,对我来说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莘庄文化产业的变化和发展。刚搬来莘庄时,想在这里搞个书法展览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莘庄已经有了自己的书法协会,各类文化产业也都蓬勃发展。

中国著名作家

叶辛


你认为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Q
&
A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无疑需要体现时代的特征、时代的风貌、时代的精神。比如我当年写《孽债》,来源于我自身的经历,也是捕捉了那一段历史当中的一个侧面。作为“上山下乡”的那一代知识青年,我们两千万人经历了一个从城市往乡村迁徙的过程。有人说那是不堪回首的,有人说再也不愿意过那样的日子,但是也有很多人因为经历了那样的岁月而变得坚强起来。虽然现在这一页历史早已翻篇,但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不会随之消逝,反而会留给人们启迪,就像我一直说的“岁月蹉跎人非蹉跎”。我写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就是要写好我所经历过的时代现状,让没经历过的人了解这个时代。


你所创作的小说素材除了来源自身经历,还有哪些“取材之道”?

Q
&
A

每一位好的作家都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你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对你所生活的社会做出表达。我2014年出版过一本小说叫《问世间情》,主要讲的是来沪打工族“临时夫妻”问题。实际上从我关注这个题材到提起笔来写中间隔了十六七年,迟迟没动笔正是因为我不太熟悉打工群体。后来2000年左右我在闵行买了一套房子,观察到当时闵行的城乡结合部生活着许多打工群体。我就早上六点多钟跑到七宝古镇去喝早茶、去聊天,还去工厂里找一线工人们开座谈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我从他们的视角来观察,经过几个月的深入了解以后,觉得对这个群体有一定的把握了,才开始写的这本书。


你在莘庄居住多年,会不会有机会创作以莘庄为题材的小说?

Q
&
A

莘庄在我们过去那时候叫城乡结合部,现在已经是很中心的城区,但清洁卫生和空气质量方面还是保持得很好。我对莘庄、对闵行区还是很有感情的。事实上无论我写哪一本书,但凡写到过去的上海郊县,也许笔下写的是宝山,但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会浮现莘庄的景象,而且这些景象都是很具体的。一个人对土地的感情就是这样的,你在这里居住过,就会不知不觉地想起以前的景象,这些情感自然而然会从笔尖流露出来。当找到合适的人物和合适的时候,可能莘庄也会出现在我的笔下。


你认为什么是“上海温度”,什么是“莘庄态度”?

乔榛

我觉得“上海温度”就是热气腾腾,无论是经济、金融、文化哪个方面,上海都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而“莘庄态度”也很明朗,就是我们应该走在上海的前列。莘庄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镇,而且领导心里装着百姓,天热送清凉天冷送温暖,在这里生活感到非常幸福。我们每个莘庄人也应当踏踏实实、齐心协力建设家园,这是我所希求的。

吴颐人

在我看来,上海温度就是越来越发达的文化产业。包括剧院、音乐厅、图书馆等等,上海越来越重视文化布局。一个城市的温度不是通过经济实力,而是通过文化水平来展现的。

莘庄态度同样也是通过这个地区浓厚的文化氛围来体现的。作为闵行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莘庄目前文化建设非常多样。比如位于莘庄南广场的春申文化广场,融上海城市剧院、区图书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于一体,也是今年上海书展的分会场,以“书香悦闵,修齐节行”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叶辛

“上海温度”就是上海人所追求的雅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很好的现象,如果这样一种温度弥散开来,将给全国都带去积极正面的影响。至于莘庄态度,我认为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积极进取的。莘庄已经变成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区,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拥抱未来。


TA——滋养着城市的温度,

TA——创造着时代的态度。

TA!就是莘庄!

用温度养育一代代莘庄人,

而一代代莘庄人,

则用拼搏彰显着莘庄态度!


 


来源:闵行电视台新闻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遍闵行系列之①温故知“莘”| 老底子
满园春色莘庄梅
莘庄地铁北广场交通枢纽概况:
闵行莘庄公园探梅
上海闵行莘庄梅园2
莘庄为什么叫'莘庄'?90%的莘庄人都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