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滑稽戏消亡史


上海滑稽戏

上海滑稽戏是一种新兴的汉族戏曲剧种。起源于“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以滑稽逗乐为鲜明特点


2017年10月中旬,严顺开老人病逝,享年80岁。

他曾是上海滑稽剧团的台柱子,他的离世,代表了滑稽戏剧团又少了一位大师。



这几年剧场里的滑稽戏几乎绝迹。与电视节目中滑稽表演和喜剧节目风风火火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剧场里的滑稽戏不滑稽,更是不争的事实。


曾经一票难求的滑稽戏怎么衰落到今天的地步?




难道滑稽戏只能成为记忆?


滑稽戏应该滑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翻翻有关上海滑稽戏的新闻,“衰落”、“失传”、“坐吃山空”等字样随处可见,甚至有人嘲讽说“滑稽戏不滑稽是最大的滑稽”。



后继无人?


随着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绿杨等大师及多位“双字辈”艺术家相继离世,上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滑稽戏了!


(滑稽戏“双字辈”艺术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滑稽剧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和上海青艺滑稽剧团有1000多号人,现在加起来不到100人


而那些科班出身的演员一个个,做着和滑稽戏毫不相干的事情。做广告,上电视,跑通告,真正钻研滑稽戏的却少的可怜。



优秀作品少、大型演出少、冒尖演员少已经成为上海滑稽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滑稽戏陷入了恶性循环。


网络时代的冲击


与相声的“抖包袱”相似,上海滑稽戏抛出笑料叫作“出噱头”。时代变了,观众的选择也多了,各种喜剧节目层出不穷。


而滑稽戏仅仅依靠老祖宗留下的三板斧想着一招鲜照旧吃遍天,重现昔年盛况就只能沦为空话。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段子手。一个新闻热点,短短几个小时就能速引发众多笑话段子。这样的传播速度,滑稽戏追不上了。


听不懂沪语


现在的上海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不爱看滑稽戏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听不懂沪语。


滑稽戏的表演者说的是上海话,但一说普通话,就演不到骨子里去。




滑稽戏也有黄金时代!


“伊个辰光,滑稽戏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二三十年前是滑稽戏的“黄金时代”,再有名的相声大师都进不了上海滩,上海人更加喜欢海派滑稽戏。


说到上海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是绕不开的经典


《七十二家房客》里三教九流鲜活热烫的形象,让更多人了解到真实的上海——


上海不只梧桐咖啡女人香,不只魔性难驯色戒两难;

上海的石库门里挤着老山东、小宁波、皮匠、舞女,

房东租客斗智斗勇,庙堂江湖各逞其能,


这部戏里有沪语独特的格调和浓浓的上海人情味,难怪轰动一时、感动一世。



——也就是从那时起,那一代上海小朋友都是看着滑稽戏长大的。在他们脑海里,滑稽戏和“欢乐”这个词汇固执而永久地捆绑在了一起。


改革开放后,《七十二家房客》不仅轰动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各地都具有一定影响力,这部滑稽戏一火就是几十年。


2006年中日友谊文化节,这部戏被带去日本,在大阪演出四场,同样一票难求。



还有《十三人搓麻将》南腔北调惟妙惟肖,方言笑点层出不穷;

还有阿Q、三毛、王小毛、老娘舅这些“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朋友…


一座城市的浮生百态、阿姨爷叔的家长里短,被戏谑萃取、为调侃浓缩。

这不就算是上海滩老百姓的罗曼蒂克史了么?



滑稽戏的未来消亡?崛起?


2015年滑稽戏演员钱程,携阮继凯一起登上央视舞台,用一台上海独脚戏给全国观众拜年。



今年是滑稽戏110周年诞辰,热爱滑稽戏的上海人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希望重现滑稽戏的辉煌!


上海滑稽剧团这些年不断探索尝试,以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为代表的“父母相亲会”为素材,新推出的大型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



缺少创作人才那就培养青年主创团队。为80后们量身定做青春组歌三部曲之《爱情样板房》和《好“孕”三十六计》等剧;


同时也为90后青年演员度身打造了滑稽戏《行善·缺德》。


《好“孕”三十六计》剧照


吸引不了年轻人?那就在剧目的创作题材和样式上,尝试新的可能,和各种创作团队合作。


与香港喜剧明星詹瑞文合作的荒诞喜剧《触底反弹》,与英国TNT剧团艺术总监保罗斯特宾合作的喜剧《仲夏夜之梦》。


改编经典电影《乌鸦与麻雀》,改编张爱玲小说《“独”养女儿》等。


《乌鸦与麻雀》剧照


此外,为了有更好的国际间喜剧艺术交流,上海滑稽剧团还参与组织举办了上海国际喜剧节,通过喜剧节平台的打造与延伸,推动上海本土文化的滑稽戏走出去,同时将国外优秀剧目引进来。



滑稽戏就是我们生活的镜子。它是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是市井烟火的喧嚣和温暖,是贩夫走卒的苦恼和欣悦。


看滑稽戏看的不是戏,是生活!


#今日话题#

你怎样看待上海滑稽戏?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现场 | 送别严顺开,送别一个很好、很认真、很犟的老头
从老照片中忆父亲当年的舞台春秋​(作者:连生)
60年前的好影片 轰动海内外却一度遭禁映 如今一再被翻拍 看完还想看
从《七十二家房客》到《上海的声音》,在滑稽戏中“申声入耳”笑一夏
上海滑稽戏《新七十二家房客》
《女理发师》诞生始末,王丹凤自我突破第一次演喜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