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万别小看“外行人”


汪曾祺曾自嘲说:“京剧界把不唱戏的都叫外行”。


  可唱戏的“内行”们大多又没文化。玩艺儿好自有人喜欢,自有人注解,自有人审美。厨子只管把菜做好,文化是美食家的事。现在京剧的大环境不好,看戏的少,懂戏的更少。但演员都是“艺术家”,高高在上,又不靠观众给饭吃,还要什麽文化?文化是装饰品。


  记得白燕升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不喜欢戏曲,就是没文化”。话说绝对了,可也不无道理。但是,戏曲演员大多没文化,那麽戏曲文化是谁创造的呢?我看正是“外行”,是“外行人”创造的。


  《齐如山回忆录》里面记载名淨黄润甫的话:“唱戏这玩艺儿,细汉子不干,粗汉子干不了”。这话还真值得玩味。就说这文化,可不是指学历和知识面。没文化的不一定演不好戏,有文化的不一定就比别人高明。但我觉得演员不可以忽视文化,甚至不屑文化,以没文化为理所当然。当今很多青年演员,宁肯把自己娱乐化,也不想把自己文化了。


  普通人读《舞台生活四十年》,也能体会其中的诚挚无华,因为讲述者梅兰芳有着高尚的人格,更因为记述者许姬传有著质朴的文风。两位君子“内”“外”合璧,才能将梅韵落在了文字上。厚厚的一本,却几乎没有一个段落是空洞的、浮躁的。随意摘录一段:


   “有朋友看了我好几次的《醉酒》和《宇宙锋》,说我欢喜改身段。其实我哪里是诚心想改呢?唱到那儿,临时发生一种新的诠释,不自觉的就会有了变化。自然每一出戏里的大关目,是不能这样的。要晓得演技的进步,全靠自己工夫和火候,慢慢的把它培养成熟的。火候不到,他也理解不出。就是教会了他,也未必淮能做得恰到好处。所以每一个演员的技能,是跟著他的年龄进展,一点都不能勉强的。我承认我的演戏,的确是靠逐渐改成功的。一般老朋友随时提供那些有价值的意见,就是启示我改良的资料。” 


如何?无论唱戏的“内行”还是听戏的“外行”,读来都能从中受益。里面有表演中“动”与“静”的辨证,有“创造性”和“随意性”的区别,有舞台的积累磨砺才能有所悟性,不可急功近利的道理,还有,“有价值的意见”,不就是文化上、美学上的审度和提炼麽?那些“老朋友”怕多是“外行人”呢。


  可惜京剧史上这样的合作太少了,留下的好文字太少了。“外行”不是门里出身,写的东西难免隔靴搔痒、价值有限;而“内行”又多不擅文墨,也讲不透彻,更谈不上理论思辨了。所以“内”、“外”合作就显得重要了,但这种合作是要同心于艺术的,而不是名利。更要有长期的默契和相互的信任。


  京剧缺少这样的“外行”。那些把京剧庸俗化的所谓文化人,称“外行”都不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瑜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探一探梨园中的“门道”
欧阳中石:外行人眼中的艺术家
如意宝翡翠干货|对于翡翠,为什么说“内行看种,外行看色”
[转载](转帖)京剧中的行话(二)
去西安必逛的四大博物馆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