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如华:梅兰芳先生与他的''南梆子''

梅先生从191510月,创编的第一出古装戏《嫦娥奔月》开始,一直到195910月,从河南豫剧移植的最后一出《穆桂英挂帅》为止,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梅先生总是让悠扬的'南梆子″曲调,伴随着自己的各种舞台形象,徜徉着走过他那勤奋探索的艺术人生。


这里说的'南梆子'是指京剧的一种'唱腔' 在一百多年前,它在京剧中,只是使用范围很小的一种曲式。 说它'使用范围很小',是指:

1.在传统'京剧″舞台上,只有用假声演唱的'花旦与小生'偶尔使用此种腔调演唱,其中还不包括它的同族姐妹一一'青衣'(传统戏的'青衣″是不唱'南梆子')。而老生、花脸、老旦等用本嗓演唱的行当,则在'传统戏″中与''更是根本无缘的。

2.此类唱腔极为欢快、活泼,保留了很多'哪依呀呼咳″等众多的衬字,以体现粗犷原始的下层市民风情,有时则显得过于酸俗、带有'小家子″贫厌之气。


此种演唱特色,与梅先生表演的'仙女'风格,是绝对格格不入的,在'梅派艺术'成立初期(1915),梅先生和他的'艺术团队″,便把它做了彻底的改造与更新。把这些'哪依呀呼咳'全部去掉,毫无保留,重新定位于梅氏那'中和典雅″之神韵风貌(此做法曾受到鲁迅先生的非议,鲁迅先生其实並不反对男旦,并用'老十三旦″侯俊山先生作为梅之反衬,来提倡'世俗之淳朴',反对'名仕之高雅″,因而认为'梅氏风格″脱离大众)。但是对于鲁迅先生之激进言论,社会舆论並未认同,剧场观众似乎更不领情,实际情况,反而是逐渐使得'梅派南梆子',几乎成为一统京剧旦角天下之特有局面(包括之后的尚小云、程砚秋、黄桂秋、张君秋、杜近芳等人更是终生尊循'梅氏风格″之定位用法)


1961年,'国戏″校长史若虚曾在新编移植的《香罗帕》中,有意识地保留了,原始'南梆子″之'乡土气息″,在'离深闺'一句中,恢复使用了大量的'哪依呀呼咳'之唱法,在小戏《卖水》的'三月里'一句中,亦用了少量的'呐呼咳″。这说明史校长一方面虽是正统王(瑶卿)派的捍卫者,另一方面也是传统(乡土)派的拥护者。之后,关肃霜先生也在'铁弓缘''南梆子'中,多次使用了一些'哪依呀呼咳″,以体现陈秀英出身于'茶舘酒肆'的俚巷之气,剧场效果,亦同样受到欢迎。


《嫦娥奔月》之后,梅先生在自已编排的其它新戏中,如: 《红线盗盒》、《霸王别姬》、《太真外传》(四本之中,两次使用)、《西施》、《春灯迷》、《春秋配》、《廉锦枫》、《凤还巢》、《生死恨》等剧之中更是多次安排了新颖别致的'南梆子″唱段,尤其是在《三娘教子》(或称《双官诰》、《王春娥》)这出青衣戏中,开创了'第一字高唱'之独特用法。如:'王春娥听一言……'


梅兰芳《双官诰》 

1930年胜利公司唱片


梅兰芳双官诰 来自京剧道场 03:20

南梆子

王春娥听一言喜从天降,

原来是我老爷转回家乡。

人人说我儿夫在那开封命丧,

哪有个人死后又能够还阳?

莫不是情所衷幻为梦想,

但又见花影动晴曦满窗。

倘若是得相见喜出非望,

也不枉王春娥十三载我受苦一场。


此唱法被弟子张君秋、杜近芳等人直接继承采用,如

《西廂记》'听红娘……

《状元媒》'天波府……

《白毛女》'大雪飞……

《谢瑶环》'谢瑶环……'


张君秋先生在《怜香伴》、《彩楼记》、《望江亭》、《状元媒》、《西廂记》、《诗文会》都安排了极其优美的'南梆子'唱段。作为梅之弟子,君秋先生虽是演唱'南梆子″之高手,但同时能注意到像庄姬公主、秦香莲之类的悲剧角色,则避免使用这过于'奔放跳跃'的欢快曲式。


温如华魏春荣

京剧《牡丹亭》




我创作的《牡丹亭》之“游园”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一句,也是学习、运用了梅先生这“头一字高唱”的方法。


而杜近芳先生似乎对'南梆子'更是情有独钟,在她的新编戏中,使用得比君秋先生还要广泛,从《柳荫记》、《玉簪记》、《白蛇传》、《蝴蝶盃》、《桃花扇》、《佘赛花》、《谢瑶环》包括现代京剧《白毛女》与《林海雪原》都要唱上一段'南梆子',以此体现,继承梅派之'本源精神″。


梅先生最后的一出新戏《挂帅》,剧中的穆桂英,时年已至53岁,对于古代妇女来讲,应该是已经进入暮年状态,从唱腔的安排来看,唱'南梆子'已不太合适,但在出征前,女元帅见到自己的夫君身披铠甲,神坚气定站在自已身边之后,便马上回想到当年结亲的时节,况且这婚姻,也是穆桂英自己的主动追求。因此必须唱上几句'南梆子',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少女情怀'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

梅葆玖配像




当唱到'见夫君气轩昂军前站定' 还是正规的[西皮原板]的旋律, '全不减少年时勇冠三军″。 便立刻转入到'内心之缱绻,春情之涌动″的'南梆子'(这句是梅先生在全剧中的最高音符,比'捧印'之唱要高'小三度') '金花女换戎装婀娜刚劲, 好一似当年的穆桂英。'当这三句描述对青春的回忆之后,驰骋的絲韁又拉回到现实,因此唱腔也立刻转回到叙事性较强的[西皮原板]


1958年梅先生团队中的创腔大师王少卿先生因病离世,1959年编排《挂帅》的音乐指导'帅旗″,便自然落到徐兰沅先生手中执掌。其中的这三句'神来之笔''南梆子',便是由这位既是梅先生的合作伙伴,又是梅先生亲姑父的徐兰沅先生所酝酿而成。 每当唱到这三句'南梆子'时,想必舞台上'挂帅出征″的梅先生,自然是十分得意的!


201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魏海敏:说说打动并改变我一生的梅派
30梅兰芳先生《穆桂英挂帅》剧照集锦
梅兰芳 | 京剧《穆桂英挂帅》 梅葆玖配像
京剧音配像《穆桂英挂帅》梅兰芳
尚派名家李莉京剧联唱《海港 谢瑶环 穆桂英挂帅》,好听极了!
北京护国寺四合院,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故居,穆桂英挂帅余音绕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