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证两岸三通的实寄封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海峡两岸正经历着骨肉分离之痛。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海峡两岸实行“三通”(通航、通邮、通商),结束隔绝、对峙状态。



在通邮方面,中国大陆率先做出了表率。同年5月5日:当时的邮电部首先开办寄台湾邮件,比照香港、澳门地区资费计算邮资。然而此时,只是大陆单向开放寄台邮件,台湾当局对大陆邮件一律拒收,海峡两岸同胞亲情难书。


直到1988年4月,台湾当局才撤销禁令,决定委托红十字会受理两岸通邮事宜。即由台湾寄往大陆的信函,不粘贴邮票,不书写台湾地址,不盖台湾邮戳,寄件人处仅写“香港内详”字样,故称之为“香港内详封”。

 


起初“香港内详”四个字为寄件人手写,之后则由红十会印制了一批专用信封,将“香港内详”四字印在封上,字体颜色有红、蓝两种。

 


香港红十会为接收到此类邮件专门租用了台北邮局第50000号邮政信箱,将打包好的信件再发给香港邮政总局,销盖香港邮资机戳后转寄大陆地区的上海邮政部门,之后再分发、投递到收件人地址。

 


这种繁琐的通邮方式也引起了台胞们的强烈反对,在两岸三通的趋势之下,台湾邮政终于在1989年6月宣布可以直接从台湾投寄至大陆的信函。而作为历史的产物,“香港内详封”不仅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更见证了两岸三通的艰难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一周年纪念邮戳和电子邮票欣赏
“第四通”带来“钱潮” 两岸婚姻背后的产业链
交相辉映 异曲同工----海峡两岸相同题材邮票对比欣赏
随潮作速 回轮匆匆
“海峡两岸珍邮特展·北京”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
【原创】浅谈台海两岸词语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