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

四十年春风化雨

“改革”与“开放”

从来不是抽象的名词

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翻天覆地的变化

惊艳了我们的岁月

今天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杨浦的芳华


煤球是居民生活必需品,节日前夕煤炭场工人加班生产煤球满足市民需求(1986年2月摄自唐山路)


40年巨变,40年跨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40年,杨浦从老工业区转型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区,仿佛人生经历过起起伏伏,重新站上了新的起点。





老上海人冬天“孵混堂”别有一番乐趣。(1983年10月摄自平凉路天泉浴室)






“刷马桶”是上海清晨一景,40年来上海100多万只马桶退休了。(1988年10月摄自长阳路斯文里)





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步伐,杨浦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棚户蜗居到高楼迭起、从刷马桶、“孵混堂”、煤球炉到先进的厨卫设施改造,从排队打公用电话到智能手机不离手 ,杨浦人的衣食住行都悄然发生着变化。




典型老工业区“穷街”的危棚蜗居,两楼之间窗外可牵手交谈。(1984年10月摄自定海街道)

80年代修修补补又三年的节俭生活令老上海人回味无穷。(1982年11月摄自汾州路)

80年代新村居民用水实行一户一表,墙壁上水管龙头一排排。(1979年5月摄自长阳路)

老上海人对老虎灶别有一番情怀,从50年代二千多家到2003年基本已绝。老虎灶已是岁月的记忆。(1985年12月摄自杨州路)

“刷马桶”是上海清晨一景,杨浦区首创帮老弱病残刷马桶。(1988年8月摄自平凉路)

街头寒风中“卖火柴老人”翘首盼客来。(1988年2月摄自通北路)

当我们现在翻开旧相册,一段辉煌的改革呈现在眼前。相机记录着曾经从我们眼前消逝的点点滴滴,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年代。往事回眸,脑海中逐渐模糊的回忆,仿佛提醒着大家——“我们都是这段改革的见证人”


文:种楠

图:种楠

小编:邱丽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张80年代上海真实罕见的老照片
80年代老上海真实罕见的老照片
老照片:那个年代的扬州
上海老照片,30年代的美人
一组40年前的广州靓照!原来广州以前是这样的?!绝对值得收藏!
那个年代~上海人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