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场 | 你知道“梁祝”是如何被越剧、电影、音乐串成世纪大IP链的吗?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很多地方都在举行纪念活动,最近沪上著名的“克勒门文化沙龙”也举办了一场多维度回顾“梁祝”这个世纪大IP的纪念活动。越剧、电影、音乐,各界专家都从各自的领域和经历给大家展现了一个立体而纵深的“梁祝”。


《梁祝》原是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为数不多的中国民间传说之一。

它在民间流传了1700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动。

总而言之,它原先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后来被哪些艺术门类加工成久演不衰的艺术经典,乃至成为世纪大IP?请往下看——

几乎有越剧时就有《梁祝》

成就伟大故事“梁祝”的第一站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越剧有110多年历史,越剧《梁祝》至少有100年。在上世纪20年代初,越剧还处在“男班越剧”的时候,就把《梁祝》从浙江的田间地头带到了上海的舞台。他们做了第一次改良,从故事结构、人物表达,到整体包装,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更符合城市的观赏需求。

到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袁雪芬、马樟花演《梁祝》的时候又作了一次改变,他们去除了一些宿命论的东西,变成一个女性对爱情和命运的一种抗争。被改编成《梁祝哀史》后有很多版本,相当受欢迎,很多女性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觉得爱情婚姻生活都应该有更多自主权。

1951年《梁祝哀史》再度改编,加入了化蝶这个章节,有了浪漫主义升华的尾巴,这个段落对于《梁祝》是个点睛之笔。《梁祝》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梁祝》最后升华了,爱情在浪漫里得到了圆满,这是西方现实主义无法替代的。

电影《梁祝》将

“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推向世界

《梁祝》为什么能够家喻户晓?有一部电影不得不提,那就是1953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和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桑弧先生。

桑弧之子、著名的电影学者李亦中先生分享了父亲当年在上影厂创作拍摄电影《梁祝》的一些情况。《梁祝》这部电影的拍摄任务是当时上海主管电影和文化的领导夏衍先生直接交办的,但其实周总理也是这件事的推动者,他憋着一股劲,要把中国的文化通过电影这个载体推向世界。

可是当时国内的《白毛女》《钢铁战士》这类革命战争题材的片子在国际上一下子推不出去,因此还得从传统民族文化里来找题材,周总理和陈毅市长在《梁祝》拍摄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传播过程中也都一直给予极大关注。

桑弧改编创作《梁祝》首先是做编剧工作,第一件事情是做减法。上海人把“看戏”又叫做“听戏”,但电影是“看”的。当年《梁祝》这种大戏在戏剧舞台上没三四个小时是演不下来的,其中有大量唱段,很多戏迷玩味的就是不同流派的唱腔。但电影长度就是100分钟左右,因此要做减法。

越剧《梁祝》的唱词大概有800多句,改编成电影后大概留下500多句,但是这又不是单纯的减法,减了之后还得给观众一个非常饱满的故事。但是他们当时也许减得狠了点,周总理看了样片后,跟导演、主创人员说,有个环节有点跳,是否要加祝英台思念梁山伯的戏来过渡一下。剧组很乐意地接受了总理这个内行的建议。

《梁祝》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但因当时国内工业落后,拍摄用的是东德产的彩色电影胶片,而且是过了期的,因而色彩饱和度等方面都不行。电影厂用的那个光源遇到很大问题,汇报后得到市长陈毅的大力支持,他下令吴淞口防空探照灯白天拉到上影厂去拍电影,晚上回吴淞口服役。这个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影片拍成后总理非常高兴,1954年他把《梁祝》带到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去放,上千位西方外交官和媒体记者观看了影片,还给卓别林单独放了一场。总理还事必躬亲地关心请柬上的片名怎么写?工作人员说片名就用音译,总理摇头说:梁山伯是谁,祝英台是谁?外国人不知道的。工作人员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总理建议加一个注解——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巧妙的注解从此也成为“跨文化传播”的经典案例,电影《梁祝》则成了建国后第一部走向西方的中国电影。

1953年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梁祝》成为享誉世界的东方旋律

越剧让《梁祝》成为戏剧经典,电影让《梁祝》家喻户晓走向世界,而小提琴协奏曲则让《梁祝》以交响乐的方式成为享誉世界的东方旋律。

60年前,三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何占豪、陈钢和俞丽拿在那个曼妙的五月让这曲旋律从上海出发,走向世界。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

《梁祝》之所以成为享誉世界的东方旋律,除了乐曲本身的魅力之外,一次次地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一次次地和国际大师合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克勒门”沙龙现场,著名导演滕俊杰专门带来了几段珍贵录像,一段是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专门举行的特别活动,邀请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指挥千名琴童演奏《梁祝》的视频。

这项活动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也让人看到大师对东方旋律的热爱,同时也看到中国的孩子们对这段旋律的传承接力。

2002年上海申博活动上,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指挥千名琴童演奏《梁祝》

另一段是2007年特奥会闭幕式上萨克斯演奏大师肯尼基演奏的《梁祝》。当年他的《回家》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总导演滕俊杰却提出演奏《梁祝》,一开始肯尼基的团队持保留态度,直到他们看到了乐谱。

演完后肯尼基激动地说:“这首曲子将成为我的保留曲目。”

2007年特奥会闭幕式上萨克斯演奏大师肯尼基演奏《梁祝》

从香港回归到APEC会议,从申博到特奥,滕导讲述着他电视导演生涯中的“梁祝”情结,把我们带到那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

“《梁祝》在我的影视生涯中像脊梁一样,平时似乎看不见,但却顽强支撑着我创作的整个身躯。让中国最经典、最优秀的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最一流的艺术家来演绎,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我们传媒人应该做的事,我们要以此向音乐致敬,向艺术致敬。”滕俊杰如是说。

一千多年的民间传说,经过越剧的塑造,电影的传播,音乐的创作,国际舞台的演绎,江南文化的源头加入城市文化的元素,插上走向世界的翅膀,像蝴蝶一样破茧成蝶,“梁祝”一路走来的历程,展现的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编 | 陈 雷

美编 | 何亦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
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清晰版】
视频: 老片[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