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看不厌| 跟侯宝林听戏


        可以说,很多人是从听相声开始了解和喜欢戏曲的。戏曲和曲艺五百年前本

是一家,五百年后,相声从戏曲中吸收了大量营养,又为戏曲的普及做了大量贡献。有人曾说,关于京剧的基本原理、技巧、流派、发展、以至于变革,侯宝林的相声里全有。确实,以侯宝林大师为代表的几代相声表演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归纳、总结并且传播着戏曲,潜移默化地把很多人带进了戏曲地殿堂。  

跟侯宝林听戏(上)


跟侯宝林听戏(下)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第六代相声大师,先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1940年起,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醉酒》等。

演艺生涯

         侯宝林1917年出生于天津,因家境贫寒,四岁时被舅舅张全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从懂事起,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1929年,他刚刚十一岁,就拜阎泽甫为师,学京戏。整天打杂、烧水、做饭、看孩子。同时,每天到天坛溜嗓子,练“云手”、“起霸”等京剧表演程式。

        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战争期间,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

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侯宝林晚年,侯宝林主要从事曲艺理论研究。与人合著有《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相声集有《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再生集》、《侯宝林相声选》等,其中收录了诸如《戏剧杂谈》、《夜行记》、《关公战秦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另外,他还主演过《游园惊梦》、《笑》等喜剧电影。

        侯宝林善于模仿各种方言、市声、戏剧表演。他说相声,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对相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7岁。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毕生都以“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也因此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与喜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声大师”侯宝林:从天桥走进中南海,从瓦舍之间走向大雅之堂。 收集整理 | 茗香斋主 七碗茶
1917年11月29日 相声大师侯宝林诞生
侯宝林 郭启儒【相声】专辑
他只上过三年小学,却终成相声一代宗师
相声名家——郭启儒
侯宝林郭启儒相声《抬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