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如华:梨园界'传承'上的一些规矩
温如华艺事感知录(45)
温如华

梨园界'传承'上的一些规矩

一一由郭小庄修改《霸王别姬》所想到

国际之艺术界,对待前人之文化遗产,相当的毕恭毕敬,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意大利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尼契《图兰朵》,决不容'歌剧界″后人随意篡改,因此两百多年的演出效果,不至于有太大的走样变形。

最近遇到一位外国文化学者,他说:“西洋歌剧等文化经典的曲谱一经确定,就属于‘板上釘钉’,只许观、演双方带着敬畏之心,来‘学习与欣赏’,若想根据时代发展,有所变化出新,也只能从灯光、佈景等非主体部分,动动脑筋,打打主意。之所以把这门艺术,称之为‘传统艺术’,就是要以最大限度,保持其旧有风貌。”

中国老式的'戏园子'后台,基本都供着'祖师爷',就是对所有的'从业者'在各个方面,起着一定的监督与约束作用。使在梨园界供职之所有人士,对于前辈与同仁之间,都要怀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不至使戏班子弟,有着过于胆大妄为之言行,伤及和睦,以求得“演剧界”的平稳发展。

从徽班进京算起,时至今日,京剧已经过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而在这两百年多年之间,根据清王朝的覆灭,作为一个'分界点',京剧应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温如华的虞姬扮相

一、从1790年到1916年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之间,各戏班所演之戏,统称为'传统戏',其编戏之人多为戏班之主演,或是来自于民间文人之手笔,或是'移植″于'徽汉″各班及其它'梆子″剧种,且多不署名。各戏班都能'量体裁衣″,唱出各自的风格,因而同一故事,有着不同之演法,均属'艺术竞争'之正常范畴。另一特点是,各大班基本都是'老生'挂头牌。

二、从1916年梅兰芳先生排演《一缕麻》开始至今,这后一百年,与前一百年所不同的是,大的'名角'或剧团都有着专职的'编剧″之人,从此之后,戏曲名家逐渐有了'版权意识''私房秘本'也多不示人(因而才有新艳秋先生因拜师不成,而化粧男生,拉低帽簷,坐到剧场角落,'偷戏'之说)。大多旦角也逐渐开始挂了'头牌″,拿梅先生所演之剧目来说,大概可分为三部分:

1、传戏戏,如《醉酒》、《宇宙锋》、《四郎探母》、《三娘教子》等,都属于'传统戏'范畴。许多旦角都演这些剧目,并有不同版本,所以《醉酒》、《宇宙锋》只能算为'传统戏',而不能归为'梅派戏',像筱老板之《醉酒》,程先生之《宇宙鋒》也都是常演的。这些剧目的表现了不同的路数,任何根据个人理解的修改都属正常的,也是无人加以限止的,如果太'出圈'了,也可能招至观众舆论上的非议,但不会受到道德方面的谴责。

2、昆曲、吹腔老戏,如《思凡》、《金山寺》、《奇双会》、《遊园惊梦》。这些剧目之表演,在传承细节上,虽有小处不同,但各位演出版本,总体上,仍是'不出规范'的。

3、新编戏,(个人的'流派戏″)《西施》、《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红线盗盒》等,一批只属他个人的'私房本戏″。这一部分剧目,除了他的弟子们经过他的允许,可以上演之外,其它同行是不能偷学上演的。更不用说随便篡改了。

上左:言慧珠;上右:童芷苓

下左:李玉茹;下右:吴素秋

举个例子,就是当年童芷苓、吴素秋、李玉茹等几位前辈,要唱'四大名旦″的戏,就要同时拜上很多的老师。既便未行'跪拜之礼',也要事先打好招乎,进行'疏通″,否则與论上就'过不了关',更是无法上演的。这也就是言慧珠先生因只拜了梅先生,所以不能唱《红娘》与《锁麟囊》的原因。

再如,张君秋先生拜过梅先生之后,演《凤还巢》、《生死恨》、《别姬》等戏,在处理表演与唱腔方面,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过'微调'(观众基本不易发现),因而与老师梅兰芳先生对一些局部的刻划处理,是有着细微之不同的,而这一个个微小的区别,均受到了梅先生团队及家人“不留情面”的指摘(不是梅先生本人),这使得君秋先生非常为难。基本从1956年之后不得不放弃这些'梅派'本戏,而只演出自已编排的《望江亭》、《状元媒》和一些'传统戏'了,而客观上倒是被迫走上一条'创新流派″之路了。

赵荣琛先生也说过《锁麟囊》之[春秋亭]'流水″中的'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之''字按'现代四声'读音来看,是明显唱'倒″了,但王瑶老与程先生难道真的没有'察觉″?所以按照'敬畏之心'而言,赵先生也仍是'照本宣科',决不作任何'变动″的。

郭小庄《霸王别姬》

记得1990年,在香港举办的《纪念徽班进京200週年》之时,台湾的郭小庄女士演了一出《霸王别姬》(景荣庆先生饰演霸王)。为了'出新',郭女士将虞姬服装完全重新设计,又将出场时的主要唱段,变更为'大段二黄',其做法,忽略了编剧之初衷(发生在西秦末年的故事,才在全剧中,使用[西皮]唱腔的原由)。也不能完全责怪改编者与主演的原因是, 因为小庄女士生长于台湾,工作在美国,是否来过大陆寻根,不得而知。所以按照言慧珠先生的话说,没有到过北京的人,不了解'京城'的风土人情,演起京剧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还要大胆地'修改″唱腔与表演,而表现出的'味道',更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另外,从尊重'版权″的礼貌角度上来讲,肯定也是不太合适的。

温如华老师授权发表

京剧道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园忆旧录之五:风雷人物谈织云
温如华:梨园界的'和而不同'
倾心为潮剧 万里共乡音——记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
李桂珍:梨园轻吟四十年
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首届论坛发言摘登
兴化戏的发端与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