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兰:我的祖父罗荣庭
罗兰

我的祖父罗荣庭

罗荣庭练功

吴素秋、罗荣庭

《苏小妹》

我的祖父罗荣庭先生生于1925年1月23日(农历甲子年腊月廿九 ),今年是怹诞辰95周年,特发一篇40年前祖父口述的文章缅怀。

祖父出生于梨园世家,怹的曾祖父罗寿山(艺名百岁)老先生是一代丑行大家,怹祖父罗文森先生,父亲罗万祥先生均工场面。祖父1933年学艺,先进文林社科班,1937年转入尚小云师祖的荣春社,排“荣字科”,名荣亭。师从蔡荣贵先生、孙景泉先生,亦受张盛禄、王少芳、王泽民、陈少五、孙盛文、沈富贵、宋富亭等先生的教益。尚长荣爷爷讲:“当年荣春学子有‘三罗’之称,荣贵兄为‘老罗’,荣庭兄为‘大罗’,喜禄兄为‘小罗’。”我父亲对我说:“尚师奶奶(即尚小云先生的夫人)说:大罗是戏包袱,你们谁要学戏就找大罗学。”

祖父1942年出科后拜高荣亭先生为师,改名荣庭,并得张春彦、刘盛通等先生影响颇多。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各地搭班唱戏,合作者有孟幼冬、高秋云、姬慧云、姬少戎、姬少青先生等。五十年代祖父经怹的叔祖父罗六爷(文田)介绍进入梅兰芳京剧团,继王少亭、韦三奎等先生之后长期傍梅兰芳老祖和梅葆玖爷爷任二牌老生,如《凤还巢》程浦、《霸王别姬》刘邦、《穆桂英挂帅》宋王等,并参加“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宇宙锋》影片的拍摄。

1963年梅、尚、程、荀剧团合并组建北京京剧二团(后又更名为北京市京剧团),1979年成立北京京剧院,祖父在此工作直至逝世,怹还与王泉奎、李万春、吴素秋、李慧芳先生等皆有合作,剧目如《五台会兄》《古城会》《苏小妹》等。祖父在参加演出的同时兼任剧务、舞台监督、艺术指导(复排导演)为葆玖爷爷排《穆桂英挂帅》《凤还巢》,为李世英老师排《穆柯寨·穆天王》等戏。翁偶虹先生弟子傅学斌爷爷曾对我讲,我祖父会的不少,上世纪六十年代梅剧团演出《水帘洞》,由于这出戏占人头儿多,祖父还来个大妖(狮魔王),二十多分钟就能勾个狮子图案的象形脸。

“文革”结束之后,祖父还曾参与北京市戏曲学校(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筹备招生工作,1980年6月,祖父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北京分会为会员。

祖父于1986年5月1日病故,享年62岁。

我虽没能亲眼见过我的祖父,但从长辈们回忆的言谈话语之中感受到怹一生低调谦逊,待人宽厚,艺术精湛,肚囊宽绰。1978年恢复传统戏,祖父提携帮助青年演员王春元,每天在家中无偿提供琴师为其吊嗓子长达一年,使他通过团里审核参演了《战马超》刘备一角。王春元老师至今每每提及我的祖父都是无限感激。李世英老师主持“赓扬集”时也对我很是照顾,乃至梅葆玖爷爷、尚长荣爷爷、马长礼爷爷、吴素秋奶奶、马荣祥爷爷、钱荣顺爷爷、叶鸣兰爷爷、关长励爷爷等德高望重的前辈,每次前去拜会都觉得十分和蔼可亲,对我特别关照,这都源于我祖父当年与这些长辈的交往,同科学艺、同台合作中深深的情谊。所以我尽管没能直接享受到祖父的疼爱,却间接地感受了这份梨园“亲情”,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深的怀念我的爷爷,愿怹老人家天国安好!

罗荣庭《苏小妹》之苏东坡




忆曾祖 罗寿山 罗福山

罗荣庭

罗寿山即罗百岁,生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幼年曾拜杨鸣玉为师,学艺丑行,二十岁成名。在当时京剧梨园以小花脸挑班居第一位,颇受当时观众的欢迎。那时上台演出的剧目有“绒花计”“打砂锅”“请医”“入府”“探亲”。

在罗寿山那个年代,梨园界很盛行名角合作演出。合作演出的戏有“卖符”“画春园”“十二红”“双钉记”“双铃记”“浣花溪”“梅玉配”等等。

罗老先生三十来岁就进宫唱戏,当时宫廷中梨园人数不少,名角济济也很多,经常和罗百岁在宫廷演出的有:谭鑫培、杨小楼、余玉琴、杨朵仙、慈瑞泉,几位老艺术家,在当时慈禧最爱看和最红的有三位老先生:杨小楼、谭鑫培、罗百岁。

下面介绍一下罗百岁老先生几个戏的演出技巧,比如:他演“绒花计”扮演八儿,剧中有二句唱词,头一句是:使唤的小子回头观,下有三下小锣,在三击中,他做伸脖和缩脖的动作,面部是睁眼扣嘴,当时观众掌声不绝直送进后台。

此剧第二场有一句唱:……草头栓,也是三击小锣,他运用腿部,腰部,和头部,同时各自向不同方向快速摆动,观众称为绝艺,在全剧中八儿全用切口。

那时在“绒花计”中扮演崔华的是老艺术家,王凤卿。王凤卿正当年轻,他所饰演的崔华也有很高的技巧。有一段戏是崔华和八儿咬耳朵密语,王嘴部带八字胡上下翘动紧密配合面部表现,充分表现崔华狡诈的心理状态。观众为之彩声不断。

《青石山》

罗百岁

余玉琴

罗百岁拿手又一戏“卖符捉妖”,曾和余玉琴合作演出,也有不少绝技,“卖符”的王半仙有一段西皮原板,罗不唱原板而唱南梆子,收尾末一句用一种高腔,那时称为耳音子,完全用脑后音发出此高腔难度很大,只有罗一人用此唱法,他的徒弟和传人慈瑞泉和侄子罗文奎,虽会此腔,但因无此好的嗓音和发声要领,一直不敢运用,罗先生此腔堪称绝唱。

再有一出“双钉记”和杨朵仙合演,罗扮演剧中无能手一角,他在整出剧中,人物念白用广东话,唱腔是广东调,由京胡伴奏,别具一格,新颖非常。

另一出戏“入府”与杨朵仙(一说赵仙舫)合演,“铁弓缘”与十三旦合演,还有一出最拿手的“梅玉配”中黄婆子一角,演出中还有不少绝技。因其难度颇大,很少有人掌握,至使罗先生不少绝技未能全部流传于后人。

1885年,谭鑫培、罗百岁、余玉琴几位老先生商议决定带班南抵上海演出,那时是北方京剧班社首派远涉千里到南方大城市上海演出,当时路途艰辛,要乘木帆船,航行往返一个月左右。因而盘费开支很大,再加上深恐语言不通,演出能否打响,戏班收支无任何把握和保证。经过了半月左右航行抵达上海,打炮三天,头天谭鑫培“取帅印”二天罗的“卖符捉妖”三天罗的“绒花计”三天打炮,戏虽然是满堂,但戏演到末尾就陆续起堂,甚至只剩半堂人了。究其原因就是语言听不懂,无法欣赏北方戏曲,罗先生面临其困境,向资方商议,提议戏班先停演三天。罗先生就从早到晚串茶社,酒肆,学习上海话和上海方言,三天后,又开始演出,连续七场“绒花计”轰动全上海,不仅座无虚席就连站票也抢购一空,可谓盛况空前,为何如此反响,原因是罗先生头脑极其聪慧,他演出八儿念白和逗哏噱头完全是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表演,观众听得懂,听得亲切,非常欢迎。七天演毕,罗先生立即辞退上海方面的一再挽连,带班返回北京,继续演出。

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罗老先生去世,享年53岁。

《得意缘》
罗福山

罗寿山之弟,罗福山老先生是唱老旦的,生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卒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享年66岁。

罗福山一生以演二路活为主,戏路宽广,身手,绝技,艺术造诣极深,很受梨园同行尊敬。他一生教授徒弟很多,不少名角在他门下学艺,徒弟有:孙甫亭,既是徒弟又是侄孙,还有文亮臣、李多奎、时青山、徐霖甫、松介眉。龚云甫老先生不是罗先生徒弟,但跟罗先生学过戏。他的一生中曾和余叔岩长期合作演出,晚年并和艺术大师高庆奎、尚小云同台演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出科后,罗福山先生曾和他合演“焚绵山”“天雷报”,并经余叔岩介绍,同刘景然合作,为当时大军阀张宗昌演出“雪杯圆”。

罗福山《别宫》 来自京剧道场 01:31

1907年利喴唱片

罗福山长子,罗文奎,既唱小花脸又唱老旦,曾在杨小楼班中演戏,也有几个拿手绝活,后来在山东省立剧院和上海戏校以及北京荣春社任教,晚年在北京艺培学校任老师。他深得二位老前辈的真传指教,为传授二位老前辈精湛的表演艺术于后人,做出了宝贵的努力和贡献。

罗寿山、罗福山的父亲罗巧福,叔父罗小福,俱是唱旦角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祖父,十三绝中的梅巧玲是罗巧福的徒弟。

罗巧福的艺名尜尜旦,提起还有一段趣事,在解放前我们家吃棒子面尜尜,当时家中有忌讳,改叫盆里蹦,以避免对上辈人之不恭。

罗巧福的爷爷罗稼云是徽剧艺人,罗巧福的父亲罗仪堂也是徽剧艺人,从罗稼云到罗宁延连八代,这八代后人中从事戏曲工作的还有罗盛公、罗小奎、罗万金、罗世明、罗世保、罗荣贵、罗万银、罗荣庭、罗荣舫、罗长德、罗宁。

1980年4月



京剧道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梅兰芳大师的祖父,京剧同光十三绝之一——梅巧玲
梅兰芳祖父梅巧玲,戏迷为他变卖家财患病而终,他为其送葬
现场 | 余一鸣:白菜之歌(中篇小说)
【石空】想富有的人,为何家里要放一颗田黄?
对20世纪50年代前京剧老旦艺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初探
福山福水福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