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月不聚集,大项线上陪你听音乐(三)

花开时节,聆听经典

黄浦区文化馆《艺术空间公益文化讲座》特色项目“大项陪你听音乐”三月份继续推出线上讲座 “命运三部曲——柴可夫斯基的4-5-6交响曲”。讲座分为三期,本期介绍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

纵观柴可夫斯基的后三部交响曲,不难发现柴可夫斯基所塑造的主人公虽然表现出了对人生的迷茫与疑惑、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美好往事的渴望等悲剧性情感,但却很少出现西方一些作曲家作品中的那种绝望和呐喊。恰恰相反,在《第四交响曲》结尾处却表现出了欢乐、明朗的形象;在《第五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中,肯定了意志力的胜利,肯定了战胜一切疑惑的勇敢精神;到了《第六交响曲》,柴可夫斯基虽极尽表现了个人对世界的悲哀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痛楚,但在最后一刻依然对光明、对美好的事物充满了信念。悲剧是深沉的,深沉是美的极致,美则是一种照耀人生苦难的光明。悲与美共生、冲撞、互补、辉耀,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哲学,是他蕴藏在绝望背后的微笑。

(上下滑动,

获取更多关于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故事 

1889年,柴可夫斯基在致友人罗曼诺夫的信中写道:“我很想写一部规模宏大的交响曲,它也许可以算是我这个创作生涯的终结……希望我在完成这个意图之前不要去世。”自此以后,柴可夫斯基便一直在为这部新的交响曲的诞生酝酿着。经过长期的酝酿、思考,终于在1893年2月开始了第六交响曲的创作,同年8月配器完成,并于10月亲自担任指挥在圣彼得堡进行第一次公演。作曲家满怀期待的第一次公演,观众反应却很冷淡。等到第二次公演,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这部交响乐所表达的惊心动魄的巨大悲剧力量时,作曲家已经与世长辞了。《第六交响曲》可以说是终结和概括了作曲家一生的精神追求和哲理思考的杰出之作。这部作品以其强烈的悲剧性、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妙绝伦的旋律、触人灵魂的悲吟,概括了柴可夫斯基一生的全部忧伤、绝望、悲哀和痛苦,充分表达了柴可夫斯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死亡的抗争和对于黑暗现实的悲愤控诉,成为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交响曲,有“贝五、柴六”的说法。

我们要欣赏的第一乐章是整部作品的重点。乐曲的开始,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独奏低音管(大管)在低音区缓慢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同时低音弦乐轻奏低沉、朦胧不清的半音化长音背景,共同塑造一种阴冷的氛围。这个赋予沉思和叹息因素的音调,不仅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沧桑和忧郁,同时更饱含了沉重、苦难的色彩;副部主题抒情优美,温柔清新的旋律犹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浸在对往昔甜蜜的回忆和对未来无限美好的遐想中一般。仿佛耳边再次想起母亲的吟唱;仿佛眼前再次浮现出家人团聚的欢乐场面,鼻尖再次嗅到带有泥土芬芳的田园气息。这个主题深情、宽广、清新、纯真,更容易引出人们对生命的悲切、生活的辛酸、生存的无奈所产生的感伤情绪。喜欢交响乐的朋友会把这段旋律称作交响曲中的第一旋律。


三日不绝

余音绕梁

有时你不得不慨叹生命的无奈,老柴在完成了这部作品后便与世长辞了。柴可夫斯基本人非常喜爱这部作品,曾想将第六交响曲命名为《标题》、《悲剧》,但总感到不满意,当他的弟弟莫杰斯卡建议用《悲怆》来命名时,老柴兴奋异常,连声说“好极了”,并立即将《悲怆》写在总谱的封面上。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 来自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 18:16

讲师介绍

项震,上海市黄浦区文联理事,上海交响乐团俱乐部资深会员、古典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黄浦区文化馆“大项陪你听音乐”主讲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宅在家,大项继续陪你听音乐(一)
音乐向左|卡拉扬指挥,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死亡,但不是生命的悲怆【音乐留俄专栏】
夜听:悲怆交响曲
【名曲推荐】世界著名交响曲介绍
柴可夫斯基作品赏析资料集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