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连良、谭富英和裘盛戎是怎样合作起来的

 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今晚起在天蟾舞台同台演出了,这是京剧观众所欢迎和注意的一件事。前几天,记者访问了他们三位,请他们谈一谈合作的经过。参加谈话的还有黄元庆、马崇仁、谭世秀等,他们在促成北京京剧团建团工作上,都是作了很大的努力的。

 谈到剧团成立的经过,马连良笑着说:“这事情是先由元庆、崇仁和盛戎同志谈起的。他们接触频繁,确是做了好些工作,只是那时他们没同我和富英谈起”,说着,他用亲切的眼光看了一下这几位年青人的脸,然后幽默地说:“大概他们那时还认为咱们老哥儿俩还有右倾保守思想,脑筋一时不会开窍吧,其实……”

 “其实,一说就行。”谭富英忍不住插上了一句。这话立时引起一阵欢笑,空气也就跟着活跃了起来。

马连良、谭富英之《草船借箭》

 “可不是吗”,马连良接着说:“这问题我已考虑得很久了。我常常想,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正在壮年,应当尽自己的力量做点事。我首先想到,我国民族戏曲的遗产是很丰富的,我当年进科班学戏时,决不只是目前这几出戏,我的责任,是应该多挖掘些富有人民性的老戏出来。其次,客观现实是发展得那么快,我更应该以我的演剧经验,来多协助创作或改编些新戏,来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可是如果以一个演员独挑大梁,他所领导的剧团每天非他演出不可,试问他哪有那么些时间来进行学习,来担当这推陈出新的工作呢?再说,如果一个剧团的力量单薄,虽有好的剧本也不能演出。所以,以我个人来说,或者以整个剧团的前途来说,都有和一个相当的剧团合作起来的必要。”

 黄元庆接着说:“去年夏季,当我们同马先生谈起这事的时候,盛戎和世秀两位也正在北京同谭先生谈这事情,当我们在长途电话里听到谭先生也同意了的时候,我们真高兴得不得了。”

 马连良打断了这年青人的谈话,他说:“我同富英虽然地隔两处,可是心却在一起,当我去冬回到北京,他同盛戎特地冒着风雪来车站接我,我们相互拉着手,直乐得不知先说什么才好。”

马连良、张君秋之《审头刺汤》

 裘盛戎说:“瞧谭先生为了演出,对待马先生那份尊重学长的劲儿,真够我们大伙儿学习。例如,有一次马先生谈到他七八年来不能演出他的名剧《十道本》的苦闷,他在这出戏里先后要分饰李渊和褚遂良两个角色,戏份太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了。过去他想由两个演员来分饰,又因为剧团里没有相当的老生演员,所以一直无法演出。谭先生一听这话,立刻表示愿意和他合作演出,担任李渊一角。谭先生虽没有演过这个戏,可是他愿意跟马先生学。当我们看到马先生拍着板眼,谭先生跟着他学的情景,使我们对他们发出衷心的敬爱。去年11月30日,北京京剧团成立公演的第一天,就演出了这出戏。”

 谈到两人合作演出的事,谭富英想起了往事,他很高兴地说:“你们不知道,咱们在科班里时就常在一起演戏了。那时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在《战蒲关》中他饰刘忠,我饰王霸;在《搜孤救孤》中他饰公孙杵白,我饰程婴。这是快三十年的事了。虽然我们私交很好,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教育,人民群众的督促,你说,咱们老哥儿俩能像在科班里那样亲切友爱地在一起切磋艺术吗!”马连良感动地点了点头。

马连良与谭富英

 “可是”,谭富英接着向记者说:“咱们虽是老同学,私交好,但在工作上如遇到意见不尽相同的时候,还常常是开诚布公地谈出来,大家讨论。”马连良接着说:“可不是,领导上对我们这样支持,解决了很多关于我们两个剧团合作中的关键性问题,我们个人还有什么丢不掉的东西呢?”北京京剧团虽然成立不久,可是它的作用却已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表现出来了。马连良充满信心地谈出了今后准备做的事情。他说在1956年中,他们将演出三百六十场戏,包括在工厂农村部队的演出在内。他们还准备排演《十五贯》《潘杨恨》《三顾茅庐》等戏,谭富英也说:“北京京剧团成立后,我们都可以各司其职,有余力来多做一些事了。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帮助和期望。”

 (《新民晚报》1956年3月2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沈聊戏:忆北京京剧团十年
老沈聊戏:当年北京京剧团的光鲜背后
老沈聊戏:老北京京剧团的由盛到衰
谷曙光:“朝霞映湖”成绝唱 —— 一代艺人谭元寿
无标题
不可多得的大花脸,马谭裘的大“绿叶”,他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