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前辈京剧名家王泉奎先生诞辰110周年:王泉奎北京西城生活忆述

今天是正月十四

是前辈京剧名家王泉奎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

谨此纪念

王泉奎先生青年时期留影

(文:王硕)

      我爷爷王泉奎先生的祖辈来自山东临清,落户在北京西便门从事小作坊手工业,有“西便门王”之称。后家道中落,爷爷八岁丧父后即到广安门菜市场做童工,因年纪小又聪颖,便免干了粗活而做些记账的差事。十几岁到烧饼铺学徒,此时已变过声来了,有了一副清亮、甜润的好嗓子,十七岁时得一位叫沈庄的盲翁引荐拜在了京剧花脸名家张春芳门下正式学戏。据我师大爷王继奎说:“当时张师爷看我师父的条件非常优越,十分兴奋,便以鞭打快牛的方法加紧传授。”一年后张春芳先生便领着我爷爷来到杨小楼的女婿刘砚芳家里,请刘先生收我爷爷进杨小楼的班社搭班儿效力。我爷爷曾回忆:“那天我唱了一段《锁五龙》后刘先生就说:‘成了,下个礼拜就上买卖吧!’”数日后,我爷爷便在前门鲜鱼口内的华乐戏院搭杨小楼班正式登台了,第一天与徐霖甫先生合演《断后·龙袍》,从此正式开始了怹的粉墨生涯。

      我爷爷出道时正值京剧铜锤花脸一行的凋敝之期,所谓“十七年断门”,也就是十几年都没出现过优秀人才了。我爷爷登台以后受到格外的重视,除了常演出本工的单头戏外,还在杨小楼的《安天会》中演天王,在《连环套》中演梁九公。

王泉奎先生(后排右二)与谭小培、姜妙香、谭富英、杨盛春、哈宝山、宋继亭、谭世英先生合影

      1930年代初期,我爷爷在谭富英先生为尚小云先生“挎刀”时就与其合作,谭先生比我爷爷大三岁,当时都二十岁出头儿,又都是好嗓子,尚先生说:“我带着你们唱《二进宫》吧!”三位铁嗓钢喉这么一唱,不仅炒热了这出冷戏,我爷爷的身价一下子也看涨起来了。我爷爷曾说:“《二进宫》这出戏贵在生旦净仨人能始终唱一个调门儿。”怹当年和尚先生、谭先生是这样,后来和谭先生、张君秋先生也是这样。丁秉鐩先生曾写道:“由谭富英、张君秋、王泉奎三人合演的《大·探·二》》是最标准的一份儿。”

      《大·探·二》又称“全本《龙凤阁》”,它的首演地是当时西长安街路北的哈尔飞戏院,就在西单路口的西北侧(后改建为西单剧场,今已不存)。1938年10月中下旬那些日子对我爷爷来说是十分的辛苦、忙碌与十分的兴奋、欢欣交织着,因为就在这几天里,二十七岁的怹不仅在舞台上实践了京剧史上首演《大·探·二》的历史性创举,还得了一个十分秀气的大胖儿子——我的父亲王志廉。

        我奶奶是哈宝山先生的胞妹,也是马连良先生的表妹。1930年代中期我爷爷成名后,当时还没有自己的房产,与我奶奶结婚及婚后一度就借住在西城北沈篦子胡同我奶奶的娘家。到了三十年代后期,我爷爷已经跻身一流名伶行列,成为各大班社炙手可热的“铜锤四块牌”,应该在这个时期,我家搬到了绒线胡同西口的牛肉湾儿,是当时京城的一个回民聚集区。在这里我家大致住到四十年代中期,期间,我父亲和我的大姑都出生在这里。在1990年代初,我曾随父亲故地重游,当时房子还在,我父亲领着我走到那个院门前还指认给我。

       1940年中后期,我家曾搬到宣武区牛街教子胡同居住,后来我爷爷买下了西城区油坊胡同13号院的房子,并一直住到了1965年。油坊胡同是条南北小街,宽不过八米,长有五、六百多米,门牌号从南头儿路东侧排起,到北头儿再转到路西侧,一共有五十多个门儿。油坊胡同尽南头当时是个大煤铺,路西侧从南往北又有象牙胡同、唐房胡同和安儿胡同三条横胡同分别通往宣武门内大街;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就住在油坊胡同28号、安儿胡同口那所深宅大院。胡同路东侧有雕漆厂和北京市第二医院。我家是油坊胡同13号,对门儿25号是前门“瑞蚨祥”孟家的大院子,25号门外有几棵大槐树,门口墙上还有个早年留下来的拴马的铁环子。

周恩来总理观看中国京剧院演出的《摘星楼》后接见演员(左一为王泉奎先生)

       油坊胡同13号内起初是前后院, 后来我爷爷找人把院子里面的隔断墙拆除,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把院落改造成了一个小四合院。这个院子的特点是东为上,东房正房三间,铺花砖地,抹灰顶,进深也很宽绰。三间房中间开门,中南两间为外屋。东房是上房,平时待客就在东房。进门迎面的红木大条案前是嵌大理石桌面、镶螺钿的紫檀木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椅子的脚踏撑儿上还附上一块竹板条儿。靠南墙下摆放着四只六面樟的樟木箱子,那是奶奶的陪嫁之物;窗下停着一辆菊花牌自行车,爷爷骑着它上班。东房北侧以六扇顶天立地的木屏风为隔断,尽北一间是爷爷和奶奶的卧室,有双人席梦思床,还有一个两层架桌,上边放着一台美多牌收音机······

王泉奎《洪洋洞》

       院子中央砌的一个四方台上放着一口大鱼缸。每逢春夏,大鱼缸里垫上几块红砖、放上一盆水莲花,缸里再养上几条各色金鱼。鱼缸两边摆两盆石榴树,周围还有八宝、蟹笊莲等。莲花开了,有粉的有黄的;石榴花开了,到秋天还能结出好些个火红的大石榴。红花绿叶引来蜜蜂和蝴蝶飞来飞去,蜻蜓也会挂在枝叶上······夏天的时候,大门口儿经常有卖小金鱼和蛤蟆骨朵儿(蝌蚪)的,姑姑们就买上几分钱的蛤蟆骨朵儿,放到大鱼缸里养着。过几天蛤蟆骨朵儿先长出两只后腿儿,没几天又长出了两只前腿儿,再过几天下一场大雷雨,蛤蟆骨朵的小尾巴“全被雷声震掉”变成了小蛤蟆,雨水溢满了鱼缸,小蛤蟆全跑了出来,弄得满院了到处乱蹦着······

王泉奎先生到天津与艺友相聚留念

王泉奎先生与嫡孙王硕

       我出生于1964年,当时家还在油坊胡同。转年赶上宣武门一带旧房拆迁,可换至崇文区龙潭北里的新建楼房。爷爷便找人和拆迁户对换,我们也就此搬离了这个生活了十八年的四合院,搬离了我家曾生活了几代人的西城。 

——谨以此文纪念王泉奎先生诞辰110周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代名净 王泉奎先生从艺之路
清末华世奎书《朱柏庐先生家训》
德泉胡同[德泉胡同]
开封的“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都是啥?| 豫记
旧时,北京卖小金鱼儿的(冻秧子)
《50年前的后寨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