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刚刚,这些创新成果登上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荣誉榜

281项(人)

登上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荣誉榜


1、授予1人(葛均波)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2、授予10人(冯世进、沈红斌、王新威、徐金富、钟伟民、周鹏、孙元浩、陶虎、王小安、朱亦鸣)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3、授予45项成果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其中,17个项目一等奖、26个项目二等奖、2个项目三等奖

4、授予33项成果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其中,16个项目一等奖、15个项目二等奖、2个项目三等奖

5、授予181项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2项特等奖、45个项目一等奖、78个项目二等奖、56个项目三等奖

6、授予10项成果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其中,5个项目一等奖、5个项目二等奖

7、授予1位外籍专家(美国籍专家布鲁斯E.瑞特曼)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每一项创新成果背后,都有着科研团队多年、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接续攻关,这些成果绘制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创新答卷”。


01

“治病能一个个救人,做科研却可以帮助无数病人。”这是创造了冠心病治疗多项第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的科研初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葛均波爱读武侠,“金庸的小说我几乎都能背下来,我最欣赏的是乔峰。”就如乔峰的功夫独步武林,葛均波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造诣也是海内外业界闻名。

11岁那年,他骑车摔伤,被家乡的老中医治好后,”为天下人治病“这个梦想开始在葛均波心中萌发。后来,他考上青岛医学院,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知识。留学德国学习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治疗时,他发现了心肌桥特异的“半月现象”“指尖现象”和心肌桥的药物治疗方法,这一成果被编入国际权威心血管病教科书,又称“葛氏现象”。1999年,心系祖国的葛均波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进入中山医院工作。

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

    推动中山医院率先建立了第一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快速反应的“生命通道”。近20年来,已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逾万名,成功率达96%以上,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提供参考模式。

    带领团队耗时10多年,成功主持研制“国人用得起” 的冠脉支架,并成功创制我国首枚“可完全消失”的冠脉支架;

    国际首创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成果惠及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

    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等。

多年来,葛均波院士尽所能地创造条件,鼓励科室每个人发挥专长,培养出多名心血管高端人才,获得一批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目前,葛院士带领团队每年完成疾病诊疗68万人次,介入诊疗手术2.4万例……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葛均波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后两次接受外科手术,即使在卧床休养期间,只要患者需要,他也会硬撑起来,让同事搀扶着完成手术的关键操作。

 “假如你是病人,你不仅希望能得到最好的治疗,也希望刀口能开得小一点,缝合得美观一点,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这是他曾在杂志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假如我是病人》中所写道的。

这句“假如”,格外打动人心。


02

 疫情防控,科技攻关!

2020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上海科技界及时响应新冠疫情防控需求,快速布局应急科技攻关任务,加速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

2020年度有19项科技抗疫成果登上榜单,超过八成为多单位合作完成,涉及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医院等各类机构,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的特点。此外,有8项成果涉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马利庄主持的《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回溯团队的发展,马利庄介绍,早在2013年项目组就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前瞻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团队围绕人脸识别、人体姿态估计、复杂场景理解等技术展开研究,更在健康码、复工复产、AI寻人、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构建重大应用,产生了超百亿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进步。

团队依托国际领先的人脸识别与安全技术打造全场景多模态人脸核身解决方案。疫情期间,核身技术应用于腾讯健康码,民众登录验证时,需进行光线活体检测和人脸比对,通过后才能获得健康码,以此保障用户身份真实性。基于光线活体的远程身份核实是健康码的核心技术。截至2020年12月18日,健康码累计亮码超200亿人次,覆盖10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破500亿。

线上线下虚实协同,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助力复工复产。技术应用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助力大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线办理缓交社保、租金减免等民生事项。线上远程核身已服务于140多个行业,4千多家机构,助力数亿国民健康安全出行,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项目组还构建了国际首个在银行系统商用的人脸远程核身系统,在国内首次将人脸核身技术应用于银行的远程开户中。金融支付级可信身份验证,错误接受率在万亿分之一,通过率近99%。项目组构建的跨时域人脸检索与分析系统,寻回各类失踪或被拐卖人口共1706人,拯救数千家庭。

正如马利庄教授所说,“正是有了十年磨一剑的积累,一步步向高峰攀登,才有了疫情防控时的从容。”


重大科学发现和高质量技术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绝大多数获奖成果都是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甚至数十年磨一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探索的结果。


2020年上海市奖获奖成果的平均研究周期为8.53年,其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普及奖获奖项目持续科研时间,平均延续时间分别是9.49年、10.36年、8.88年和5.40年。


03

近年来,上海聚焦科创中心建设,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科技布局,聚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通过在生产管控系统、工程设计、智能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建成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码头。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行业变革已经上演。大型集装箱船停靠在码头前沿,百余辆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车在堆场上往返穿梭。大到整个码头的调度,小到一个机械动作,这里所有的步骤都由一个“大脑”在实时精准掌控。这个”大脑“就是由上海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ITOS)。

ITOS,在全球港口行业首次实现全业务自动化和核心业务智能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实现反超,年吞吐量和作业效率均居世界自动化码头首位,生产作业实现本质安全,劳动环境极大改善,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的213%,码头作业实现零排放。

洋山四期的成熟运行是我国港口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形成了新的“硬核”力量,引领了当今国内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换代式发展的新潮流。

面向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堆存、转运、进出道口等多种作业场景, ITOS智能作业管控系统这个指挥整个码头运作的“大脑”还在不断地迭代升级,实现港口运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预计到2022年,项目将完成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操作系统的升级研发,推进码头运营效率再次大幅提升,实现整体桥吊平均台时效率进一步提升10%以上、单体码头年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50%以上,进一步彰显“中国大脑、中国智造、中国服务”的实力。

一位功臣,一支团队

一项事业,一个创新答案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没有捷径

281项成果是创新历程的阶段性呈现

瞄准全球前沿、补短板拉长板

上海将重点聚焦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

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创新成果的“原产地”

(部分图源自受访者及网络

新闻工匠,打造最有品质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公布:这个覆盖10亿人的项目获特等奖
【视点】上海打造国内首台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
智慧赋能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原创 | 美国供应链危机其实是国运走下坡路的表现
当“吞吐量为王”模式无法支撑长远发展,山东港口如何转型突破?
[首藏作品](7380)山东港口青岛港:打造全球智慧港口“中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