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如山:中国京剧的动作为什么处处用曲线?

 国剧演法,最忌像真,余已屡言之。关于发声一部分,唱念固然去真正说话太远,即哭笑嗔嗽等事,亦均有特别之规定,盖一为避免写真,二为动听也。此层余在《论国剧中之笑》一篇,已略述之,兹不赘。

 至于动作一层,尤为重要。按动作欲避免写实,本极难之事,而戏中规矩,则随处有其极美表现法。其法为何?即处处用曲线方式是也。

余叔岩之《盗宗卷》

 余对于戏中动作之原理,研讨三十余年,始克得此线索,准此以绳,戏中各种动作,如提纲挈领,无论巨事细事,大动小动,皆有原理可寻,即其不可明了之处,亦皆可迎刃而解矣。或平常以为毫无道理之处,亦可明其来源所自,且处处合其规定之原则,非但不是毫无道理,且是极有道理,倘欲设法更变其方式,亦恐大不易易。因偶一变更,则不但不易美观,且与其曲线原理不合矣。

 兹将戏中各种曲线方式,略举如下:

上场

 演员在台上最初的举动,当然是上场。出台帘后,立于九龙口(司鼓处)之前,一切整装身段作完后,往前走时,不许一直奔台脸,须先往摆桌椅处一绕再一停,然后再往正台脸走去。此无他,欲其有曲线而美观也。此系文人或慢步之走法,虽曲而转弯处尚有棱角,若武人或快步则弯较圆矣。

挖门

 将官带兵,斜一字上场,主脚唱一句或说白后,即由第一名龙套领起,先往上场台柱,再直奔台中,再往里转,走至桌前。第一名往大边(下场门日大边),第二名往小边(上场门曰小边),第三名随第一名走,第四名随第二名走,各分立左右,此曰挖门。其所以不一直分开须有此一绕者,欲其有曲线也。此种系人多之场子,尚可说是表现行走的意思,至单人挖门,亦须如此。比如老夫人在场上坐定,叫丫环时,则丫环上场,亦先走至台脸,再往里行,作进门式。进门之后,不许直对老夫人说话,须走近老夫人前,再往小边,往外一绕(男子则须往大边),转身后脸朝里,才能对老夫人讲话。其所以进门后,不许直往旁边一躲,而须绕一弯者,亦以曲线表现美观也。以上系关于行动者,只举两种,以概其余。

梅兰芳之《凤还巢》

指示

 指示一种姿式最多,余于《国剧身段谱》中已详论之,可参看。今只举一种如下:比如用右手往左指之式,须先将右手提于胸际,手心向下,由左往上一绕,约与鼻齐,再往右绕、去身体约一尺远然后再往左,方算指定。指定之手,约在腰际之左,眼神亦须随手而转。如系旦脚,则踏步亦须与指合拍。按手指何以必须一绕耶?为曲线美观,二为交代锣鼓,三则为避写实也。

叉腰

 先将两手心向前,互往里一绕,两手心皆向外,同时往上一提,各又于腰际方妥。其所以不许直叉而必须有此一绕者,亦为有曲线,且以交代锣鼓也。

敁手

 此系表现失意或后悔的意思,表示赞成偶亦用之。右手先抬高,大致与面部齐,左手约在腹前,然后右手由外往下,左手由里往上,互绕一圈,俟右手绕至上边时,再用右手背一击左手心。如旦脚,则两手绕时圈较小,距离亦较近。其所以必须有此一绕者,亦为有曲线,且以之交代锣鼓也。参看《国剧身段谱》。

摊手

 此系表现一种无何如何之神情。两手下垂,手心向里,同时互由里往上往外一翻,翻到手心向上,再摊一二次,此之谓摊手。参看《国剧身段谱》中之摊式。此亦系用曲线之一种。以上系两手皆无事可作,只用以表现心理者。只举二种,余可类推。

王和霖、赵金蓉之《武家坡》

弹汗

 戏中表现害怕出汗,须用手指在额上一抹,随即向外一弹。但此种弹法,抹汗之后,即将手往旁边伸去,再往下往回,再往上往外绕,然后再弹。其所以抹汗后不许直弹者,一为避写实,二为用曲线美观,并以交代锣鼓也。但于极仓促时,偶亦可直弹。

弹墨

 戏中凡写字之先,右手提笔,用左手大指、中指一理笔尖,旋即将指上之墨弹去,为交代锣鼓或叫板也。但弹时,亦须与弹汗一样,不许理笔后直然弹去,避写实也。以上系有事可作之手式,亦须用曲线法。只举两种,余可类推。

扬鞭

 脚色手中握马鞭或提鞭,话白说完,往前赶路时,必说“马上加鞭”四字,以叫锣鼓。此时定必将鞭往上一扬,但不许直然扬起,须将鞭斜着往后往上一绕,方能扬起,此亦用曲线法表现之义也。

勒缰

 脚色骑马唱上,俟唱完到台脸道白或通名时,须将鞭往前平抬,用左手按鞭,此系表现勒缰之式。但此鞭亦不许一直抬上去,当举鞭唱完之后,须将鞭往前一指,由上往后绕下去,再由前边绕上来,绕至胸前,方将鞭平着停住,再用左手按定。此亦系用曲线式表现之义。

举枪

 脚色提枪上阵,或说提兵前往时,须将枪举起,但不一直举起,亦须先将枪头偏左向下,往前一提,再由下往右偏后,往上一绕,方能举起。以上系手中持物之动作,只举三种,余可类推。

程继先、徐碧云之《虹霓关》

舞云手

 武脚上场,离不开云手,一举一动,皆用之。其舞法则纯用曲线方式,左右手皆在胸前,右手抑在下,左手俯在上,然后彼此抄,各又拉回。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又一抄,双手心向外拉开,此即为云手。但此为右边云手,反之即为左云手。

拉山膀

 此亦为武脚随时应用之身段,其拉法则先将左手向左伸出,稍偏前,高与眉齐,右手亦抬至胸前,然后左手心由后往里往前,再往左一绕,手心向外,随即将右手心向里微绕,将手心向外,靠近左手,左手不动,即将右手拉至右边,此名曰拉山膀。但此为左山膀,反之即为右山膀。以上所说,系武生之拉法。按净、生、小生、旦脚之拉法,各有不同。大致双手高下地位,净须过顶,生须齐眉,小生平嘴,旦脚当胸,但此讲解,不在本题范围之内,容详论之。

抖袖

 凡穿带水袖之行头,离不开抖袖,其姿式则先将袖斜着往外往前,稍微一提,然后往里往后一绕,再斜着往外往后抖出去,便妥。参观《国剧身段谱》。

 以上三种,皆来源于古舞。戏中所以用此者,并无意义,乃纯用曲线方式,佐助全体动作之美观。是可知戏中之注重曲线为何如矣。

 总之,戏中动作,处处皆以曲线方式表现之,兹不过略举数种以概其余。世之研究国剧动作者,应于此处着眼,盖以此原则衡论戏中动作之是非,判别各脚身段之美恶,则无一或失矣。

(《国剧画报》1933年第2卷第22-2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兰芳旦行表演身段十二种
拍几下咳嗽二天就好
拍几下咳嗽两天就好(很神奇)
很神奇!拍20下咳嗽天就好
两天治好咳嗽,你信不*
道教手印细说 (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